果蔬和餐厨垃圾混合干式厌氧消化性能及污泥流变行为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705
【图文】:
因此缺乏对以果蔬和餐厨垃圾作为进料基质的较高固体含量(初始固体约为20%)厌氧消化系统流变特性的研究。同时也鲜有研究者探析流变特性参厌氧消化系统稳定性能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流变特性对不同半连续厌氧消应器运行性能产生的影响。鉴于此本研究首先开展了序批次厌氧消化实验,研究了不同混合比下果蔬厨垃圾联合厌氧消化反应器效率、过程稳定性及流变行为的响应,明确了最佳比和剪切速率;然后在以 Dranco 工艺为原型的自制推流式干式厌氧消化反应,在最佳混合比条件下,开展餐厨和果蔬垃圾半连续式厌氧消化,进一步探析厌氧消化反应器的产气性能、稳定性能和流变行为随厌氧消化进行的变化过过对批式以及半连续推流式反应器运行性能的比较,明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了推流干式厌氧消化反应器的特点。并且通过结合前期实验运行结果,将本推反应器与高粘度完全混合厌氧消化反应器的运行性能进行比较,明确了流变对不同半连续厌氧消化反应器运行性能产生的影响。2 厌氧消化产甲烷理论
图 1.2 单相干式厌氧消化工艺示意图Fig. 1.2 Schematic diagram of single-phase dry 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es干式厌氧消化工艺的设计一般基于反应器的放置方式或者消化物料在反应器中的运动方式可以分为垂直,水平,倾斜;基于厌氧消化的多阶段降解步骤可以分为一级、二级、多级;基于操作温度可以分为嗜冷、嗜温、嗜热;根据进料的操作模式又可以分为序批,连续,半连续[35-37],目前较为典型的干式厌氧消化工艺主要有 Dranco、Kompogas 和 Valorga[4],如图 1.2 所示。按照级数分类,Dranco 工艺属于单级的厌氧消化反应器,多个厌氧消化阶段存在于一个反应器中。其一般在 50~55℃的条件下运行。整个厌氧消化器垂直设计底部设置出料口,上部设置进料口。运行方式:从底部出料的一部分消化液作为接种剂与新鲜进料混合均匀后再从反应器上部入口进入到反应器中,另一部分多余的出料则从系统中排出。反应器中没有搅拌装置,消化混合液通过栓塞流方式在反应器中从上到下垂直移动。在欧洲,Dranco 工艺应用广泛,并被用于处理各种各样的废物。最大的 Dranco 工厂位于比利时的布莱希特[38],其于 1992 年开始运行,
或称动力粘度系数,单位为 Pa·s; 剪切应力,又称切变应力、切应力,等于 F/S,单位为 剪切速率,又称切边速率、切变率,等于 dv/dy,单位顿内摩擦定律的流体称为牛顿流体,牛顿流体的剪切应力,动力粘度为一常数,不随剪切应力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力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变化而变化的流体称为非牛顿流体,合溶液、泥浆等。体是否具有屈服应力(流体发生流动时的最小剪切应力,剪,流体不能流动,只有当剪切应力高于屈服应力时,流体流体分为有屈服应力的流体和无屈服应力的流体。根据动化特性的不同又可以将其分为假塑型流体和胀塑性流体,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减小,其流动曲线(描述剪切速率与线)为下凹形曲。而胀塑性流体的表观黏度随着剪切速率的为上凸型曲线。各类型流体具体名称以及流动曲线见图 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帅;张栋;戴翎翎;赵文涛;戴晓虎;;污泥与餐厨垃圾联合厌氧消化产甲烷研究进展[J];环境工程;2015年09期
2 戴晓虎;盖鑫;董滨;;高含固厌氧消化污泥流变特性[J];环境工程学报;2014年09期
3 裴占江;刘杰;王粟;高亚冰;张大雷;;餐厨垃圾与牛粪联合厌氧消化效率研究[J];中国沼气;2014年04期
4 许之扬;赵明星;缪恒峰;任红艳;黄振兴;王涛;高树梅;阮文权;;氨氮质量浓度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产沼气的影响[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4年03期
5 郑晓伟;李兵;李益;陈立平;;接种比对餐厨垃圾干式厌氧发酵启动的影响[J];环境工程学报;2014年03期
6 周祺;刘研萍;邹德勋;朱保宁;袁海荣;李秀金;;餐厨垃圾与玉米秸秆联合厌氧消化产甲烷性能的试验研究[J];中国沼气;2014年01期
7 李靖;李学尧;;接种比例对餐厨垃圾高固体浓度厌氧发酵的影响[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年11期
8 董玉婧;王毅力;;给水厂浓缩污泥的稳态流变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2年03期
9 倪哲;董琳琳;牛冬杰;;固体厌氧消化原料流变特性研究综述[J];四川环境;2012年01期
10 史宏伟;邹德勋;左剑恶;刘研萍;朱保宁;李秀金;毛菁菁;;梯度负荷下果蔬垃圾厌氧消化性能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吕琛;袁海荣;王奎升;朱保宁;刘研萍;李秀金;;果蔬与餐厨垃圾混合厌氧消化产气性能[A];全国农村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蕾;餐厨垃圾厌氧消化过程失稳的动力学特征及微生物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邹智;单因素扰动下餐厨垃圾厌氧消化系统的失稳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2017年
2 王晓华;污泥负荷对餐厨垃圾厌氧消化稳定性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6年
3 王远;污泥厌氧消化流变特性变化规律的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4 唐波;盐分和氨氮在餐厨垃圾干式厌氧消化系统中的积累及其对产气的影响分析[D];重庆大学;2015年
5 崔伟莎;污泥流变特性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4年
6 王彦祥;餐厨垃圾厌氧消化污泥的流变性质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7 潘坚;单相厌氧反应器处理餐厨垃圾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8 董永亮;果蔬废弃物厌氧处理产能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529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52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