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化微生物原位修复黑臭水体底泥的应用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52
【图文】:
图2.1细菌的生长曲线逡逑每隔12h测定筛选培养基中细菌悬浊液0D值(培养液在波长600nm处的吸光度值),,逡逑根据OD值绘制光合细菌菌株G3和反硝化细菌菌株F8的生长曲线(见图2.1邋),研宄2个逡逑菌株在筛选培养基中生长过程特征。随着细菌的生长,细菌悬浊液中的细菌数量增多,培逡逑养液逐渐变得浑浊
林舒康固定化微生物原位修复黑臭水体底泥的应用研究此,为了保证载体既能够进行良好地活化,又能保持载体本身孔隙结构和发生太大改变,本试验选择在40(TC温度下对载体进行活化,既保证载体能的水分,又能提高载体孔隙结构的单位质量比表面积,进而提高单位质量载吸附量。逡逑一■一沸石
0逦100逦200逦300逦400逦500逦600逦700逦800逡逑温度/0C逡逑图3.1载体的失重率逡逑3.3.2载体等温吸附线逡逑5邋-逡逑—H—沸石逦^ ̄逦H逡逑?逦一邋A—活性炭逡逑4逡逑|3-逦/逡逑rb-?逦B逡逑g2-逦/逡逑逦A逦A逡逑./邋NB,逡逑q邋牛逦|逦|逦|逦|逦|逦l_逡逑0邋1020逦40逦60逦100逦150逦200逦250逡逑溶液初始氨氮浓度(mg/L)逡逑图3.2载体对氨氮的等温吸附线逡逑活性炭和沸石载体对氨氮的等温吸附线如图3.2所示,由图可见,载体对氨氮的吸附逡逑量是随着氨氮溶液初始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相同的氨氮浓度下,沸石对氨氮的吸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逄守杰,金爱莲,刘畅;细河底泥污染特征分析[J];环境保护科学;2003年01期
2 李龙淮;;小安溪河底泥污染调查与评价[J];重庆环境科学;1988年06期
3 陈谅闻 ,洪紫萍;鉴湖底泥及其在环境中的作用[J];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1期
4 张毓祥;刘登国;;底泥营养物通量研究进展[J];上海环境科学;2009年03期
5 廖震;;城市河道底泥污染生物修复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年23期
6 苏丽丹;林卫青;杨漪帆;朱永青;;淀山湖底泥氮磷释放通量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2010年05期
7 龚春生;姚琪;赵棣华;吴云海;丰茂武;;浅水湖泊平面二维水流-水质-底泥污染模型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6年04期
8 陈春梅;刘国;夏蕾;张雯;许小芳;辜昊;;动态模拟功能土原位覆盖抑制底泥磷释放[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8年06期
9 郭峗;赵秀红;黄晓峰;李海妮;邱伟建;;原位活性覆盖抑制河道底泥营养盐释放的效果研究及工程化应用[J];环境工程;2018年06期
10 张纯敏;;太湖西沿岸区底泥污染及生态应急清淤研究[J];环境影响评价;201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殷效玲;周立;郑祥民;;上海市苏州河市区段支流底泥污染研究[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张海阔;李一平;杜观超;陈红卫;高旭;李峰东;朱立琴;;大型表面流人工湿地底泥氧化层对污染物释放影响机理[A];2018(第六届)中国水生态大会论文集[C];2018年
3 李楠;魏全伟;田在峰;;河流底泥污染控制技术进展[A];2013年水资源生态保护与水污染控制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潘晨;陶玉炎;耿金菊;王荣俊;陈志宁;张宇峰;任洪强;;京杭运河常州段泥水界面无机氮交换过程模拟研究[A];2013年水资源生态保护与水污染控制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王莉君;朱伟;吕一彦;王升位;;南京市黑臭河道底泥污染特征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2016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6年
6 杨泽平;赵远;王乐阳;孙辰鹏;张念慈;刘家曾;;城市内河水体中不同断面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动态变化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海峡两岸水处理化学研讨会摘要集-S2生物法[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本报记者 周雪君;美舍河治理首提“负责15年”[N];海口日报;2017年
2 本报记者 计思佳 叶媛媛 实习生 钟圆圆;海口“四重奏”创新治理美舍河[N];海南日报;2017年
3 本报特约评论员;把握关键 科学施治[N];淄博日报;2015年
4 本报记者 尹晓宇;治理底泥,莫让污染转移[N];人民日报;2018年
5 记者 林春挺 蓝之馨 实习生 宋雅博;广州治水十年未竟路[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万佳;改性纳米氯磷灰石稳定底泥重金属Pb及其对底泥微环境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2 张景辉;湖库重金属污染底泥安全处置成套技术开发及工程应用[D];天津大学;2017年
3 林建伟;地表水体底泥氮磷污染原位控制技术及相关机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4 张志红;疏浚底泥污染物在粘土防渗层中的运移规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琼;汤浦水库底泥中氮磷释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5年
2 任亚军;扬州城区水体和表层底泥中3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时空分布及风险评价[D];扬州大学;2018年
3 林舒康;固定化微生物原位修复黑臭水体底泥的应用研究[D];扬州大学;2018年
4 易元杰;东洞庭湖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评估及稳定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7年
5 冯发堂;城市黑臭河流底泥处理处置技术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年
6 刘彤;沉水植物与活性覆盖材料联合控制底泥氮磷释放效果研究[D];华侨大学;2017年
7 夏蕾;功能土原位覆盖抑制黑臭水体底泥磷释放[D];成都理工大学;2017年
8 石苗;渭河陕西段底泥释放规律及其对水质的影响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6年
9 周茂飞;氧化剂联合生物促生剂与沉水植物修复黑臭河道底泥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7年
10 谢瑞桃;黑臭河流底泥在绿化种植中的资源化利用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561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56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