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样品连续快速捕获、富集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2 16:00
【摘要】:大气VOCs是形成细粒子(PM_(2.5))和臭氧的重要前体物质,大气VOCs在PM_(2.5)中的比重占20%~40%左右,还有部分PM_(2.5)由大气VOCs转化而来。大气VOCs不仅对环境有较大影响,对人体的神经和内脏具有不同程度的损害。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工业污染和交通污染对大气VOCs生成的贡献率越来越大。由于大气VOCs的危害性,有必要采取一些应对措施,以保护人类不会受到侵害。因此,也迫切需要探讨到一种高效的快速捕集环境空气中大气VOCs的设备,并对其进行实时监测;也便于通过一些电子手段查阅到当前的污染状况并作出反应。本文以一定浓度的标准气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来研究仪器对一定浓度标准气体的捕集效果。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超低温冷凝捕集技术和吸附捕集技术。超低温冷凝捕集技术即是在超低温的状态下,实现对大气VOCs的捕集、富集、浓缩。吸附捕集技术是利用吸附剂比表面积大、多孔结构、对物质有极强的吸附能力等特点,来捕集大气VOCs。在研究超低温冷凝捕集技术时,对捕集性能可能有影响的因素包括08制冷机温度、04制冷机温度、采样方式差异、标准气体是否加湿、监测标准气体的种类等。通过实验结果表明:当08制冷机的温度设置为(-65℃--35℃)时,超差率(即测定的浓度范围不超过2.8-5.2ppb)远小于30%;当04制冷机的温度设置为(-30℃--20℃),超差率远小于30%;对标准气体进行加湿,会对丙酮、甲基叔丁基醚等含氧化合物的捕集性能的提升有一定的影响。并且采用何种进样方式,改变标准气体种类前后对捕集性能无明显提升,但捕集性能处于良好的状态。在研究吸附捕集技术时,主要考虑的是吸附剂目数对实验的影响。对一级吸附和二级吸附的测试中发现,测定结果与初始浓度值的相对偏差总是在30%附近,相关技术有待进一步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51
【图文】:

空白图,氮气,空白,相关仪


(2)在步骤(1)中对仪器进行了空白测试,确认仪器属于干净状态。为了进一步确保参与实验的相关仪器都是否干净,接下来要做氮气空白测试 TH-303 动态稀释仪是否干净。在采样口接入高纯度氮气(99.999%),氮气从采样口进入后,通过TH-303 动态稀释仪,紧接着通过后方连接的加湿器,然后进入到 TH-300B 系统中的冷肼进行捕集,最后送入 GC-FID 进行检测分析。见图 2.3。

状态图,仪器,空白,实验产生


第 2 章 材料和方法(1)先对仪器进行空白测试,以确保仪器无污染。本测试主要是对 TH-300B系统环境内所残留物质进行测试,确认残留物质浓度是否会对后续实验产生影响。见图 2.2。

重复性,捕集,气体,外标准


第 2 章 材料和方法(3)由于稀释前的标准气体浓度均为 1ppm,而捕集的气体浓度应为 4ppb。稀释配比可见表 3.1。外标准气体、内标准气体、稀释气 3 个不同线路的气体分别连接 TH-303 动态稀释仪上对应的连接口,随后进入 TH-300B 主系统进行捕集浓缩。重复性结果见图 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达通;高健;王淑兰;王红丽;王倩;陈长虹;;上海秋季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特征及污染物来源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15年04期

2 杨齐星;;探讨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现状及综合防治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年01期

3 马超;薛志钢;李树文;陈振兴;马京华;刘妍;;VOCs排放、污染以及控制对策[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2年02期

4 杨丽莉;王美飞;胡恩宇;;SUMMA罐采样-GC/MS法测定吸烟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1年06期

5 孙丽娜;刘刚;;环境空气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现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1年10期

6 席劲瑛;武俊良;胡洪营;王灿;;工业VOCs排放源废气排放特征调查与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11期

7 陈红云;杨伟群;闫启东;;低温预浓缩系统GC-MS联用测定色拉油油烟气中痕量挥发性有机物[J];广州化工;2009年03期

8 孙焱婧;刘娟;伏晴艳;裴冰;;环境空气中VOC_S在线监测法与SUMMA罐采样气相色谱-质谱法比对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09年03期

9 张俊刚;王跃思;王珊;毛婷;;北京市大气中NMHC的来源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05期

10 沈朝烨;蒋志宏;徐以盛;汪国权;;测定室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SUMMA罐采样-GC-MS联用方法研究[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孙媛媛;芦竹活性炭的制备、表征及吸附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2 张华;柚皮基活性炭制备及吸附应用机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3 魏巍;中国人为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现状及未来趋势[D];清华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姜德超;城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660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660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2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