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污泥干化芦苇床中抗生素及相关抗性基因的去除效果与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5 16:35
【摘要】:随着抗生素生使用量加大,增加了环境残留污染。活性污泥法对污水中四环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去除主要依靠污泥的吸附作用,因此剩余污泥成为抗生素的重要储存库。近年来,发现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过程产生的剩余污泥中存在着高浓度的抗生素抗性基因,并且剩余污泥中抗生素抗性基因随着填埋、露天堆放等处理进入周围环境,进而威胁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污泥干化芦苇床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泥处理技术,具有工艺简单、经济实效等特点。剩余污泥经污泥干化芦苇床稳定后可直接用于土壤改良。但关于芦苇床对剩余污泥中抗生素和抗生素抗性基因去除研究还没见报道。本实验采用分区对比的方法,实验分为三个规格相同的单元,即设置通风结构的传统污泥干化床,设置通风结构和未设置通风结构的污泥干化芦苇床。经过3年的负荷期,在第4年自然稳定期每个单元同步采集表层和底层污泥。根据芦苇的生长周期,选在自然稳定期的4月、7月、9月、11月取样。通过LC-MS/MS法检测目标抗生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土霉素)在样品中的残留量。研究结果表明,污泥干化芦苇床对剩余污泥中的抗生素具有明显的去除作用。随着污泥稳定时间的延长,污泥中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土霉素的含量在污泥稳定化过程中均呈现下降趋势。通气结构和湿地植物芦苇可提高稳定化污泥中的抗生素去除效率,温度也是影响污泥中抗生素去除的重要因素之一。经过3年的负荷期和1年的稳定期,具有通风结构的污泥处理湿地获得了最高的抗生素去除率,其中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土霉素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9%、80%和91%。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样品中目标抗生素抗性基因(msrSA、tetC、ermB、tetA和tetX)的绝对拷贝数。在同一取样时期,msrSA、tetC、ermB、tetA和tetX在三种干化床中表层稳定化污泥中绝对拷贝数均高于底层稳定化污泥。msrSA和tetC在三个床的表层污泥中绝对拷贝数无明显差异,但设置通风结构的污泥干化芦苇床底层污泥中msrSA和tetC去除效果最佳。在污泥自然稳定期,设有通风结构的污泥干化芦苇床的底层污泥中msrSA和tetC的绝对拷贝数分别由1.03×10~7和1.85×10~6降到1.83×10~6和3.71×10~5,表层污泥和底层污泥中ermB和tet A均在设置通风结构的传统污泥干化床中有最佳去除效果。在污泥自然稳定期,表层污泥中tetA和ermB的绝对拷贝数分别由1.13×10~5和7.55×10~3降到6.61×10~4和7.02×10~3,底层污泥中tetA和ermB的绝对拷贝数分别由7.67×10~4和5.17×10~3降到1.06×10~4和3.80×10~3。tetX在三个床污泥中的拷贝数无明显差异,且在污泥自然稳定期tetX的绝对拷贝数无明显变化。抗生素及相关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相关性在三个床基本一致。三个床表层和底层污泥中msrSA与RTM和AZM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tetA和tetC与相关抗生素OTC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而ermB与RTM和AZM之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tetX与相关抗生素OTC之间相关性不显著(P0.05)。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7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燕云;郑吉;徐莉柯;苏超;陈红;;温度对厌氧环境下污泥中抗生素抗性基因行为特征的影响[J];生态毒理学报;2015年05期

2 韦蓓;黄福义;苏建强;;堆肥对污泥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的影响[J];环境工程学报;2014年12期

3 王志平;;城镇污水厂污泥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技术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年11期

4 高会亮;;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方法研究[J];科技视界;2014年05期

5 徐娜;王亚立;王爱芹;任召珍;刘志敏;;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组织中大环内酯类残留量[J];分析仪器;2013年06期

6 郑加玉;刘琳;高大文;刘超翔;;四环素抗性基因在人工湿地中的去除及累积[J];环境科学;2013年08期

7 邵一如;席北斗;曹金玲;高如泰;许其功;张慧;刘树庆;;抗生素在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的分布及去除[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年07期

8 苏建强;黄福义;朱永官;;环境抗生素抗性基因研究进展[J];生物多样性;2013年04期

9 陈婷;;中世环境:靠核心技术从源头消减污泥[J];国际融资;2013年07期

10 雷晓宁;方小丹;鲁建江;陆紫皓;葛林科;张蓬;那广水;;HPLC-ESI-MS/MS检测典型废水与活性污泥中4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J];分析测试学报;2013年06期



本文编号:27700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700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e5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