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囊藻对底泥—水界面反硝化过程的促进作用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52;X173
【图文】:
1 绪论1.1 湖泊的氮循环作为构成生命体的四大基本元素(C、H、O、N)之一,氮素的迁移转化及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1, 2]。在湖泊中,氮素主要以硝氮(NO3--N)、亚硝氮(NO2--N)、氨氮(NH4+-N)、有机氮(Org-N)的形式存在,这四种形态氮的迁移转化形成了湖泊的氮循环[3-5]。不同形态氮素之间的转化主要依靠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等生物化学过程,另外湖泊的氮循环不是一个封闭的循环,它还存在着氮素的输入与输出[6, 7]。湖泊中氮素的迁移转化及其输入、输出过程如图 1-1 所示。
研究技术路线图
学位论文 烧杯中的泥浆静置分层后,用直尺量出上清与水的体积比。再根据泥水体积比、玻璃瓶的混合泥浆体积。水重新搅匀,向玻璃瓶中加入适量的泥浆;用。除 反硝化作用需要在缺氧或厌氧的条件下验中所用的脱氧装置如图 2-1 所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平;;蓝藻水华及其次生危害[J];水生态学杂志;2015年04期
2 王宁;储昭升;代然;孔祥云;施春红;;氮磷限制条件下螺旋鱼腥藻伪空胞合成及其浮力特征[J];环境科学研究;2015年02期
3 孔明;张路;尹洪斌;蔡永久;高俊峰;;蓝藻暴发对巢湖表层沉积物氮磷及形态分布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14年05期
4 张亚;黄津辉;戚蓝;王立明;林超;;浅水富营养水库中藻类生物量与营养盐的关系[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14年01期
5 叶琳琳;张民;孔繁翔;阳振;史小丽;闫德智;刘波;;水生生态系统蓝藻固氮作用研究进展与展望[J];湖泊科学;2014年01期
6 孙远军;;淀山湖蓝藻碎屑的好氧降解和营养盐释放规律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3年11期
7 黎丽雯;潘纲;李梁;李宏;施文卿;张洪刚;朱广伟;;蓝藻对太湖底泥反硝化过程的影响和机理分析[J];湖泊科学;2013年05期
8 吉芳英;陈思;刘娜;;污水处理中微生物反硝化脱氮过程及代谢规律[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9 秦伯强;高光;朱广伟;张运林;宋玉芝;汤祥明;许海;邓建明;;湖泊富营养化及其生态系统响应[J];科学通报;2013年10期
10 尚丽霞;柯凡;李文朝;徐宪根;宋媛媛;冯慕华;;高密度蓝藻厌氧分解过程与污染物释放实验研究[J];湖泊科学;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尹国宇;河口近岸氮素的削减途径及抗生素的影响机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陈卫民;亚硝酸盐对铜绿微囊藻生理特性的影响[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江海洋;藻华暴发中后期湖泊氮素、碳素循环研究[D];扬州大学;2017年
2 杜静;太湖水华蓝藻资源化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3 王媛媛;太湖微囊藻对沉积物营养盐的消长作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4 杨波;蓝藻伪空胞的特征及其浮力对氮磷和温度的响应机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702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70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