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稀土矿区低碳氨氮废水SBR短程硝化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9 22:55
【摘要】:原地浸矿注入了大量的硫酸铵浸矿液,而废弃的稀土矿在浸矿后会有残留及渗漏的硫酸铵浸矿液。此类浸矿液在地表径流、雨水冲淋、渗漏的作用下会通过浸出液收集口流入矿区地表水体,进一步影响地表水水质,导致地表水氨氮指标超标。若采用物理化学法处理此类废水的缺点在于处理成本高、会产生二次污染及难以满足当前严格的废水排放标准;采用传统生物法脱氮则需要充足的碳源和氧源,而稀土矿区氨氮废水的碳源含量较低,需要外加碳源以满足反应需要,因而增加了处理难度及运行成本,基于以上原因,寻找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来处理此类低碳氨氮废水尤为重要。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生物脱氮技术,相较于传统生物脱氮,其优势主要体现在节省氧耗、节约碳源、减少剩余污泥等方面,受到众多学者青睐。本试验在SBR反应器内实现了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并通过改变系统运行条件来探究短程硝化系统的稳定性,最后对系统中污染物的降解进行了动力学分析。试验结果表明:(1)本试验在温度为28±1℃、曝气量为65 L/h,pH为8的条件下,成功驯化了短程硝化反硝化污泥,此后进一步利用实际废水运行SBR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发现NH_4~+-N降解率保持在92%左右,较模拟废水下降3%;最后对短程硝化启动前后的污泥进行高通量测序检测,得出短程硝化启动成功后系统中的AOB为优势菌种,占比11.5%。(2)通过提高系统的曝气量得出:曝气量与硝化反应所需时间成反比;短期内高曝气量对系统的稳定性的影响并不明显,但系统在曝气量为120 L/h的工况下运行7 d后,硝化反应结束后NO_2~--N的积累率下降至82%左右。(3)通过改变SBR系统中的碳氮比发现:低C/N对NH_4~+-N的降解效果以及NO_2~--N积累影响不大,碳源不足不是NH_4~+-N降解的抑制性因素,在C/N在3.5-7.6之间的情况下,NH_4~+-N去除率均能稳定在95%左右,NO_2~--N积累率也均可达93%以上。(4)曝气时间过长易使短程硝化转变为全程硝化,运行至第5 d后,NO_2~--N的积累率降至85%,至第8 d时,NO_2~--N的积累率跌至48.89%,说明此时系统已由短程硝化转变成全程硝化。(5)通过对短程硝化反应进行动力学分析,得到适合本试验的短程硝化反应动力学模型,且经验证发现,此动力学参数与实际值能较好符合。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7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斯文;黄园英;朱晓华;刘晓端;;离子型稀土采矿对矿山及周边水土环境的影响[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5年06期

2 张立成;党维;徐浩;李捷;隋军;;SBR快速实现短程硝化及影响因素[J];环境工程学报;2015年05期

3 荣宏伟;邓杰;杨文杰;曾军;薛衡宁;罗鸣杰;;低温对稳定短程硝化体系的影响[J];中国给水排水;2015年07期

4 刘若萱;贺纪正;张丽梅;;稻田土壤不同水分条件下硝化/反硝化作用及其功能微生物的变化特征[J];环境科学;2014年11期

5 王静;郝建安;张爱君;杨波;姜天翔;张雨山;;厌氧氨氧化反应研究进展[J];水处理技术;2014年03期

6 蔡奇英;刘以珍;管毕财;吴兰;葛刚;;南方离子型稀土矿的环境问题及生态重建途径[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3年05期

7 赵志瑞;马斌;张树军;李滨;白志辉;王晓辉;庄国强;张洪勋;;高氨氮废水与城市生活污水短程硝化系统菌群比较[J];环境科学;2013年04期

8 王瑞苹;;江西赣南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浸矿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J];科技资讯;2012年33期

9 彭厦;高大文;黄晓丽;;金属离子对厌氧氨氧化反应器效能的影响[J];中国给水排水;2012年21期

10 李欣;彭永臻;王建华;陈永志;;A~2O-BAF与A~2O工艺处理较高C/N比生活污水时的污泥沉降性对比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蕾;厌氧氨氧化性能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江钧;膜生物反应器(SMBR)处理含重金属铜锌废水的效果及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2 侯兆超;低溶解氧SBR运行性能及优化控制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3 崔慧慧;SBR短程硝化及影响因素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年

4 刘静文;缺氧-好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张小玲;生物膜内亚硝化过程及反硝化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7746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746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c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