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竹的扦插、生长及其对重金属锰的耐受性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吉首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53;X173
【图文】:
图 2.1 不同施肥方式下芦竹干、鲜重的变化Fig. 2.1 Variation of dry and fresh weight of Arundo donax under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method注:分别比较不同施肥处理下地下根茎、地上茎和叶的干、鲜重,图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指标不同施肥处理间差异显著(P < 0.05)由图 2.1 还可计算出单丛芦竹的整体生物量,该生物量由地下根茎、地上茎叶构成。不施肥处理组第 1 年为 418 g/丛(干重,下同),第 2 年 1595 g,第 34082 g,各年间增长量相差极其显著。施肥一次处理组第 1 年为 807 g,第 2 年
使用 Excel 2003 进行数据计算,用 GraphPad Prism 5.0 软件进行绘图、差异性分析等。.3 结果与分析3.1 Mn2+胁迫对芦竹叶绿素总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影响叶绿素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物质基础,它的含量是决定绿色植物光用强弱的关键生理指标。从图 3.1 可以看出,前 24 d,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度下芦竹叶中叶绿素含量均为先增加后减少,至第 32d 时,Mn2+浓度为 0.2、00mmol/L 时叶绿素含量有所回升,但增加的幅度小,1.4mmol/L 叶绿素含量继少,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整个实验期间,培养至第 16 d 时,叶绿素含量达理下的最大值,此时 Mn2+浓度为 0.6mmol/L 时叶绿素含量为 42.8mg/g,接近组的 43.6mg/g。各培养阶段加锰的实验组均较对照组低,除第 24 天 0.2mmo与对照差异显著,其余差异均不显著。说明 Mn2+浓度对芦竹叶中叶绿素的含有产生影响。
第 3 章 重金属锰对芦竹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率有差异但不显著。加锰处理的第 2、3 周,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芦竹对锰产生了一定的适应性,在这段期间加锰与不加锰,以及不同锰浓度对芦竹叶的相对电导率产生的差异很小且不显著。至第 4 周,芦竹叶的相对电导率均有所增加,其中水培液锰浓度为 1.0mmol/L 时,芦竹叶的相对外渗率最大达 98.90%,与对照组32.07%差异极显著,其次为 0.2mmol/L 和 1.4mmol/L,渗透率分别为 59.60%和66.62%,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由此发现随着锰胁迫的时间的延长,锰对芦竹叶的相对电导率会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柏祥;温t@;魏国印;古小治;;湿地水深梯度对芦竹(Arundo donax)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5年06期
2 刘文竹;赵惠恩;;芦竹高效快繁体系的建立[J];中国农学通报;2015年16期
3 石润;吴晓芙;李芸;冯冲凌;李韵诗;;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中的植物种类[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5年04期
4 刘清茹;彭文达;谢冰;李顺祥;;芦竹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中药材;2014年10期
5 王福民;梁宇鹤;张建国;耿强;刘宏;;花叶芦竹秋季扦插育苗技术[J];林业实用技术;2014年08期
6 朱志国;周守标;;铜锌复合胁迫对芦竹生理生化特性、重金属富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4年01期
7 闻静;;重金属耐性植物芒草金属累积能力的研究[J];北方环境;2013年08期
8 陈惠瑜;吕军;;北疆芦竹的扦插快繁技术[J];北方园艺;2013年15期
9 曾汉元;魏麟;刘鹏;刘选明;;能源草芦竹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草业学报;2013年03期
10 余红兵;曾磬;肖润林;杨知建;张树楠;赵志丽;;花叶芦竹光合特性日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燕;覃耀冠;陆文科;李涛;兰生葵;;纤维素类草本植物——芦竹生物学特性及其开发利用前景[A];能源草产业发展战略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曾汉元;基于纤维素能源利用的芦竹生物学特性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2 孙守琴;环境指示植物苔藓对Pb-Ni复合胁迫的响应机理及其生物标志物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岑;芦竹的组织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2 梁希;锰矿尾矿库耐性植物的筛选及其耐性机理初步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年
3 张富运;铅锌尾矿库耐性植物的筛选及其耐性机理初步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年
4 叶文;赤胫散在Cd、Pb和Zn胁迫下的耐性机理和富集特征[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5 王凤永;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芦竹修复及其产后综合利用[D];中南大学;2011年
6 吴惠芳;龙葵和小飞蓬耐锰性及富集作用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7 沈吉红;锰胁迫对商陆生理及结构影响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8 唐文杰;广西三锰矿区土壤污染与优势植物重金属富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杨胜香;广西锰矿废弃地重金属污染评价及生态恢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758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75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