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炭及其溶出组分用于Pb(Ⅱ)污染土壤修复的可行性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53
【图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Pb 的吸附,因此,在不同重金属浓度投加的条件下,可以得到三者之间作用情况;由于在工程应用中,BC 所使用的环境较为复杂,因此考虑在环境条件下 BC 吸附重金属 Pb(Ⅱ)的效果尤为重要,本研究设计不同的件研究对该过程的影响,并得到 BC 吸附重金属 Pb(Ⅱ)的反应动力学与反力学特性。(4)生物炭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为研究 BC 在修复被重金属铅污染的土壤时土壤中生物群落的演替规C、WBC、DBC 加入含铅土壤中,测定土壤中生物群落变化,为 BC 工程时对土壤的影响提供指导,并且对 BC 在应用时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做论支撑。.5.4 技术路线图本文技术线路图如图 1-1 所示
图 3-1WBC800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图a)1×103倍 b)1×104倍c)2×104倍 d)4×105倍2 比表面积分析比表面积较大是 BC 作为良好吸附材料的优势之一,温度、生物质工艺的差别都会影响到 BC 比表面积的大小进而影响其吸附性能[63]作 BC 与 WBC 比表面积等特征,对其进行氮气吸附脱附测试,图 N2等温吸附曲线,随着热解温度由 350℃提升到 800℃,BC 与 W吸附量明显提高,在相对压力小于 0.1 时,曲线上升速率较快,表较多的微孔结构,随着相对压力的继续增大,吸附量也随之增加。根结果,BC 比表面积与温度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BC 的比表面积在 700℃以小于 20 m2/g,当热解温度达到 800℃时,比表面积迅速增52 m2/g;对于 WBC,比表面积与温度呈正相关,但是其上升更为均温度达到 800℃时 BC 与 WBC 比表面积接近。BC 具有丰富的孔隙质热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机物、生物油、微小颗粒等,这些物质生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图 5-3 为对照组和实验组的 OTU 分布维恩图,实验组有 BC、WBC、DB三个土壤样品,可以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共有的 OTU 数目为 253 个,对组特有的 OTU 数目为 12 个,实验组特有的 OTU 数目为 69 个,表明加入 BCDBC、WBC 后改变了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微生物的存和繁衍,致使微生物的多样性增加。图为 4 个样品的 OTU 分布维恩图,照组、BC、WBC、DBC 特有 OTU 数目分别为 12、13、14、11 个,表明四样品中微生物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而 4 个样本共有的 OTU 数目为 194 个,整体 OTU 的 76.68%,说明土壤中微生物本身具较高的稳定性,在土壤中加BC、WBC、DBC 后,大部分细菌种群没有消失,当土壤环境发生一定变化时细菌群落也相应产生了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重庆;王晖;江小燕;黄荣;曹亦俊;;生物炭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9年01期
2 杨德毅;吾建祥;潘明正;刘莉;虞冰;马婧妤;;施用不同生物炭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农业与技术;2019年02期
3 孙晓鹏;;生物炭的制备与应用研究[J];乡村科技;2019年02期
4 孔德国;周岭;李坷;张红美;;炭化时间对长、短绒棉基生物炭性能的影响[J];可再生能源;2017年10期
5 苗微;孟军;兰宇;韩晓日;陈温福;;陈化处理对稻壳生物炭理化性质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6 孙涛;朱新萍;李典鹏;顾祝禹;张佳喜;贾宏涛;;不同原料生物炭理化性质的对比分析[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7年06期
7 李佳燕;陈兰;喻婕;戴智强;张震;王娜;;生物炭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9年07期
8 蒋春燕;石凤丽;李英杰;田森林;;生物炭制备及其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J];化工新型材料;2019年05期
9 宋婷婷;赖欣;王知文;方明;杨殿林;居学海;李洁;张贵龙;;不同原料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吸附性能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8年03期
10 唐行灿;陈金林;;生物炭对土壤理化和微生物性质影响研究进展[J];生态科学;201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苹;潘波;焦杏春;;滇池底泥制备的生物炭对菲的吸附-解吸[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沈国清;;生物炭影响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的生物学机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3 Tran Thi Bien Thuy;宋子腾;李振华;汤家庆;张绪;胡红青;;咖啡壳及其腐熟对生物炭修复红壤镉污染的影响[A];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4 向淋;高瑞丽;付庆灵;朱俊;胡红青;;氧化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对铅的吸附[A];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暨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研讨会摘要集[C];2018年
5 周健;陈氏边陲;胡红青;;4种生物炭对水稻田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A];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暨“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研讨会”第二届山东省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7年
6 李荭荭;刘雨庭;陈炎辉;王尚礼;王明光;李云云;谢团辉;王果;;生物炭添加对镉、铅在土壤-水稻体系中迁移的影响[A];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暨“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研讨会”第二届山东省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7年
7 陈思慧;陈振焱;张亚平;许伟伟;任静华;沈凯;;铁基生物炭对镉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作用研究[A];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暨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研讨会摘要集[C];2018年
8 庄志成;王宜志;王兰;吕宏虹;唐景春;;生物炭在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A];《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9年
9 王雅伦;孙秀云;王连军;;生物炭在土壤改良和修复中的应用[A];2018年全国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研讨会暨创新技术联盟中心筹备会论文集[C];2018年
10 王雅伦;李桥;赖佳;孙秀云;王连军;;生物炭在土壤改良和修复中的应用[A];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佳倩;殷大伟 用生物炭技术改良低产田[N];黑龙江日报;2020年
2 本报记者 于险峰 李纯;生物炭产业亟须政策扶一把[N];农民日报;2018年
3 记者 葛传东;我省秸秆炭化还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N];辽宁日报;2017年
4 张宜军 本报记者 朱勤;用秸秆制成的生物炭肥 耐旱除虫增产[N];辽宁日报;2017年
5 记者 陈云芬;生物炭与作物健康栽培院士工作站挂牌[N];云南日报;2017年
6 本报记者 于险峰 张仁军;生物炭拓展秸秆还田新路径[N];农民日报;2017年
7 于险峰 张仁军;生物炭拓宽秸秆还田新路径[N];山东科技报;2017年
8 本报记者 刘霞;生物炭能否给地球降降温?[N];科技日报;2009年
9 记者 李瑞林 通讯员 程晓云;遂昌竹炭赢得国际赞誉[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张晔;生物炭能让土壤更肥沃吗?[N];科技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婷;有序结构的生物炭功能材料在生物医学和环境领域的应用[D];南昌大学;2019年
2 王燕;不同来源生物炭的特性及去除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的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3 韩瑛;冻融与生物炭添加对黑土磷素有效性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9年
4 阎海涛;生物炭对植烟褐土的改良效应及其微生态机理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8年
5 范方宇;玉米秸秆水热炭化和热解法制备生物炭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6 周莉;生物炭—纳米二氧化锰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水体铜镉的去除性能与机制[D];沈阳农业大学;2018年
7 袁s
本文编号:27767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76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