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高岭土和凹凸棒石脱除燃煤超细颗粒物及重金属的实验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701
【图文】:
能源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就目前而言,化石能源的重要性无法替 1992 - 2017 年这 25 年来全球一次能源的消耗量图,根据 2018 年 6 月的《源统计年鉴》,2017 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增长 2.2%,增速高于 2016 年的13 年以来最快增长,也高于十年平均增速(1.7%)[1]。2017 年全球一次量为 13511.2 百万吨油当量,其中比重最大的石油消耗量为 4621.9 百万吨油 34.2%;其次是煤炭,消耗量为 3731.5 百万吨油当量,占比 27.6%;位于然气消耗量为 3156.0 百万吨油当量,占比 23.4%。虽然石油目前仍是全球耗量占比最大的能源物质,但是有文献表明[2]:全球煤炭储量约为 1 万亿吨能源消费速度计算可供使用约 250 年,同时该报道还指出原油仅能够维持天然气也仅能够维持 70 - 120 年,煤炭在将来可能会超过原油,成为全球耗量占比最高的能源物质。事实上,从全球范围来看,煤炭也的确是储量石能源。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的矿物同样一部分发生气化形成无机蒸气,另一部分通过熔融和全聚合形。而外在矿物在高温条件下一部分也会发生气化形成无机蒸气,但更多的、熔融生成残灰颗粒或者是直接熔融转化成残灰颗粒。内、外在矿物质气机蒸气一部分通过均相成核/凝并聚和形成亚微米颗粒,一部分通过异相凝应生成超微米颗粒或者亚微米颗粒[4, 13, 21, 23]。
图 1-3 痕量元素分类[32]属元素进入人体的途径有很多种,其中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是对方式之一。在煤的燃烧过程中,大部分的易挥发性重金属和部分半极少量的难挥发性重金属会从煤中释放出来,形成气态重金属,机理氯化物:MClx(固) MClx(气) 硫化物:MSy(固) MSy(气) 盐类:MAOz(固) MOx(固)+AOz-x(气) 氧化物:MOw(固) +CO MOw-1(固)+CO2(气) MOw-1(固) MOw-1(气) 代表重金属元素,A 为主量元素或者次量元素,盐类先转化成氧化物然在煤燃烧过程中,Pb、V 等半挥发性重金属也会气化进入烟气中温过程中会成核生长成为亚微米颗粒或者是大量富集于已有的细颗现有的电厂除尘设备(静电除尘器、布袋除尘器等)难以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玮;;空气中超细颗粒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山西化工;2019年03期
2 张元宝;许志珍;王煜倩;朱鹏;张斌;唐仕川;赵鹏;;空气中超细颗粒物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生态毒理学报;2017年05期
3 王芬娟;方栋;李红;Costabile Francesca;;大气超细颗粒物观测和扩散模拟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年02期
4 ;含超细颗粒物废水的处理[J];重庆环境保护;1987年04期
5 童建勇;苏畅;郭玉明;王佳佳;K.Max ZHANG;潘小川;;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大气超细颗粒物的水平和粒径分布[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3期
6 王童;宋晓明;赵茜;张怡;陈婕;徐洪兵;刘贝贝;孙晓燕;贺蓓;黄薇;;北京市某城区大气超细颗粒物急性暴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8年06期
7 方文;苏欣;马文晓;徐孟龙;李海鸽;滑海宁;;生物柴油发动机燃烧特性与超细颗粒物排放特性[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05期
8 吕森林;王青帊;吴明红;冯满;Nakmura Shinichi;王效举;Yonemochi Shinichi;;城区飞散致敏花粉与大气细/超细颗粒物的协同生物效应研究[J];环境科学;2010年09期
9 魏凤,张军营,郑楚光,陈俊;燃煤超细颗粒团聚模拟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5年03期
10 ;污染物控制和资源化利用技术[J];能源与环境;201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敬龙;冷曙光;郑玉新;;超细颗粒物诱导的心肺系统损伤及机制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第九次全国毒理学大会论文集[C];2019年
2 苗雨;邱伟军;林星杰;;超细颗粒物团聚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A];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6年
3 徐光平;王嘉松;;沉积作用下的超细颗粒物动力学模型数值模拟[A];第十二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十三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4 戈阳祯;刘玺璞;章鹏飞;米建春;;可吸入颗粒物团聚技术综述[A];第十五届中国电除尘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梁峰;李超;赵金镯;蒋蓉芳;林俊;刘卫;金婵;宋伟民;张桂林;李燕;;~(59)Fe标记的纳米颗粒物从大鼠肺部的渗透过程[A];第九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三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兴华;;兰州市秋季大气超细颗粒物数浓度粒径分布特征[A];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9 大气成分与天气、气候变化[C];2015年
7 林治卿;王书美;李康;张华山;闫峻;袭著革;;大气超细颗粒物急性呼吸暴露诱导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发生机制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中国毒理学会第六次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论文摘要[C];2018年
8 谢斌;贺晶晶;马文晓;陈昊;;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超细颗粒物排放特性研究[A];《环境工程》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18年
9 孙中强;;中国雾霾真相及解决方案[A];2017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钢铁行业废气排放深度治理和利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7年
10 张元勋;杨传俊;陆文忠;杨永兴;张桂林;李燕;;室内气溶胶纳米颗粒物的粒径分布特征研究[A];第九届全国气溶胶会议暨第三届海峡两岸气溶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付东红;超细颗粒物会增加早产风险[N];健康报;2018年
2 记者 赵卫祥;“超细颗粒物PM2.5聚并器装置研发”在我市通过鉴定[N];长治日报;2011年
3 本报评论员 徐迅雷;面对雾霾的科学与人文[N];杭州日报;2015年
4 日报记者 郑燕军;“生态柳州”更有底气更自信[N];柳州日报;2012年
5 明渡;法治、创新[N];光明日报;2015年
6 籍晓萍 王京 李鹏;城区全力培植高科技龙头企业[N];长治日报;2010年
7 记者 郑燕军;PM2.5进入市民视线[N];柳州日报;2011年
8 特约记者 陆桂芳;PM2.5诱发呼吸道疾病机制有新解[N];健康报;2015年
9 本报记者 楚超;重霾又来了,怎么破?[N];保健时报;2015年
10 本报记者 赵三明;汽车界要强力应对PM2.5的新挑战[N];中国工业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徐义书;煤中矿物质定向调配对超细颗粒物生成的影响规律和现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2 余同柱;机动车尾气超细颗粒物采样与数浓度在线测量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3 汪应红;O_2/CO_2燃烧时煤中矿物质相互作用对颗粒物生成的影响[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浩;改性高岭土和凹凸棒石脱除燃煤超细颗粒物及重金属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2 刘雯月;车内微环境超细颗粒物浓度变化及预测研究[D];长安大学;2019年
3 张宇;硅藻土和蒙脱石定向改性抑制燃煤超细颗粒物的生成[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4 王书美;大气超细颗粒物急性暴露致血管损伤的毒性效应研究[D];军事科学院;2018年
5 孙伟;燃煤过程中添加改性高岭土减少超细颗粒物生成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6 宋成早;对室内超细颗粒物扩散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年
7 张静;典型砂型铸造作业车间空气颗粒物分布特征分析与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7年
8 李怀亮;燃煤超细颗粒物聚并数值模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9 陈俊;燃煤超细颗粒物团聚的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易飞;云南宣威肺癌高发区大气粗/细/超细颗粒物的物理化学特征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772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77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