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微珠的硫酸改性及铅锌选矿废水吸附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Q424;X753
【图文】: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 绪论煤灰微珠的理化性能及综合利用煤灰作为火力发电厂产生的工业固废。是由研磨成一定细度的煤粉在锅 1100~1500℃的高温悬浮燃烧产生的。原煤中含有的不燃粘土矿物发生熔融等变化,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形成细小的液滴,在排出炉外时,经成粒径不同的微细球形颗粒[1-9]。煤粉燃烧及粉煤灰形成过程,如图 1.
图 3.2 原状粉煤灰微珠 SEM 图及对应的能谱分析图(2)硫酸改性粉煤灰微珠 SEM/EDX图 3.3 硫酸改性粉煤灰微珠 SEM 图及对应的能谱分析图图 3.2 是原状粉煤灰微珠的形貌对应及能谱图,图 3.3 是经硫酸改性后粉煤灰微珠的形貌以及能谱图。由图 3.2 和图 3.3 的 SEM 图可知,经硫酸改性后表面由
图 3.3 硫酸改性粉煤灰微珠 SEM 图及对应的能谱分析图图 3.2 是原状粉煤灰微珠的形貌对应及能谱图,图 3.3 是经硫酸改性后粉煤灰微珠的形貌以及能谱图。由图 3.2 和图 3.3 的 SEM 图可知,经硫酸改性后表面由光滑致密变得粗糙、表面凹凸不平,并且出现了很多空洞。硫酸改性前后 EDX 图可知,改性后 Fe、Ca 元素的相对含量较改性前有所下降,而 Si 和 Al 的比例却有所增加。经酸处理后表面变的更加粗糙,且去除了粉煤灰内部的部分杂质(Fe、Ca、Al 元素),提高了硅铝物质的量比例[47]。3.3 粉煤灰微珠的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为了研究硫酸改性前后粉煤灰微珠比表面积和孔径变化,采用 N2-BET 法对粉煤灰微珠的比表面积和孔径进行测定。改性前后粉煤灰微珠 N2吸附-脱附等温曲线,如图 3.4 所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自勇;冯其明;欧乐明;;回水中絮凝剂对铝土矿浮选影响的研究[J];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14年06期
2 王冲;武艳东;杨昌凤;;水总硬度对脂肪酸类捕收剂的影响初探[J];化工矿物与加工;2014年06期
3 刘咏;刘娅;任越琳;汪诗翔;赵仕林;;金属离子改性腐植酸钠吸附剂的制备及其除氟性能[J];中国环境科学;2014年04期
4 张敬华;崔运启;高利;刘彩琳;;改性麦壳对水中苯酚的生物吸附作用[J];化学通报;2013年08期
5 李冬莲;秦芳;张亚东;;Ca~(2+)、Mg~(2+)、SO_4~(2-)、PO_4~(3-)对晋宁磷矿浮选的影响[J];非金属矿;2013年01期
6 李朝玉;;腐植酸钠的兽医药理功能[J];腐植酸;2012年05期
7 王喜全;张秋霞;王玲玲;朱诗莹;;CTMAB改性粉煤灰处理印染废水的实验研究[J];环保科技;2012年01期
8 吉涛;方莹;李镇;徐传达;;粉煤灰精细化利用现状及前景[J];混凝土;2012年01期
9 彭喜花;马喜君;刘雪梅;潘进文;;改性粉煤灰处理低浓度含磷废水的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2年01期
10 李建峰;;粉煤灰浮选脱碳试验研究[J];选煤技术;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月平;李宝智;;粉煤灰的特性、结构及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A];固体废弃物在城镇房屋建筑材料的应用研究——中国硅酸盐学会房建材料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范桥辉;放射性核素在固—液界面吸附行为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春鹭;聚吡咯负载花生壳质生物炭去除水中氟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2 冯章标;柿竹园钨多金属矿选矿废水处理与回用新工艺及机理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7年
3 田勇齐;粉煤灰改性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7年
4 米静静;菌渣对废水中Pb(Ⅱ)和Cd(Ⅱ)吸附性能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党昱;酵母炭基复合型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处理染料废水的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6 李佳佳;离子交换树脂去除原水中锑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7 宋恩鹏;聚苯胺的合成及其吸收特性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田欣欣;丙烯酸改性壳聚糖磁性颗粒去除水产养殖废水中氨氮的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9 丁声强;铅锌硫化矿低碱分离技术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3年
10 郭海康;微珠粉煤灰改性及其吸附/催化性能研究[D];延安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7961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796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