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氧曝气对黑臭河道氮磷及硫、铁迁移转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522
【图文】:
2 试验材料与方法2.1 研究对象本实验研究对象(上覆水和底泥)采样均来自重庆市江北区境内的溉澜溪(鲁能星城九街区 A 区-江北嘴入长江口段),目前该段水体仍为全段黑臭(截止 2017年 7 月)(渝建[2017]357 号),黑臭等级为轻度,为重庆市城市黑臭水体整治重点任务之一。溉澜溪起源于渝北区新华水库,流经渝北、江北,绕过江北嘴 CBD,最终汇入长江。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溉澜溪两岸建筑开发越来越多,沿岸施工垃圾也随之增多,每次暴雨都会向河堤内冲刷下来大量大块石头、淤泥,杂草也相伴丛生,加之新华水库涌出的污水日渐污染溉澜溪,长期以来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上游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里,严重影响了溉澜溪的水质状况。溉澜溪因此成为一条典型的城市黑臭河流。采样具体地理位置如图 2.1 所示,采样地点河段上覆水基本理化性质如表 2.1 所示。
2 研究方法2.1 试验装置试验装置采用玻璃容器(1450mm×1850mm),容器内先装入经预处理的底泥泥厚度约为 5cm,再用虹吸法向容器内注入取样回来的实验用水 1300mL,该尽量避免扰动底泥。水体曝气有两种方式:表面曝气和底部曝气,以下分别简水曝气和泥曝气。整个曝气试验分为 3 组,分别为水曝气组(EW)、泥曝气ES)以及对照组(EC),每组设 3 个平行试样。水曝气组(EW)将曝气头安置于泥-水界面上方约 2cm 处,尽量使表层底浮较少。泥曝气组(ES)将微孔曝气头安置于泥水界面下方约 2cm 处,表层悬浮。对照组(EC),不进行曝气。装置静置 2d 后进行曝气试验,曝气参数 1~2L·min-1(该参数由预实验确定,使曝气过程中上覆水 DO 保持在富氧状8mg·L-1)、6h·d-1。20d 后停止曝气,实验在 26d 结束。具体试验装置如图 2-2 。
图 2.3 冷扩散法反应装置示意图ig. 2.3 Schematic diagram of cold diffusi铁的提取方法活性铁在酸作用下能够由底泥释放g 新鲜底泥于 20mL 离心管中,加入提取 12h,离心(4800r·min-1,20m光光度法测定其总铁及亚铁含量。法采用 Excel2013 软件,相关性及主理部分由 Origin 2018、Visio 20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J];中国环保产业;2015年05期
2 张磊;宋柳霆;郑晓笛;滕彦国;王金生;;溶解有机质与铁氧化物相互作用过程对重金属再迁移的影响[J];生态学杂志;2014年08期
3 许宽;刘波;王国祥;周锋;凌芬;杜旭;;底泥曝气对城市污染河道内源氮变化过程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12年12期
4 卢信;冯紫艳;商景阁;范成新;邓建才;;不同有机基质诱发的水体黑臭及主要致臭物(VOSCs)产生机制研究[J];环境科学;2012年09期
5 何岩;沈叔云;黄民生;张博;姚丽平;刘雨芳;;城市黑臭河道底泥内源氮硝化-反硝化作用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2年06期
6 白钰;闫雷;闫璐;翟娜;;哈尔滨市城市河道沉积物中酸挥发性硫化物的分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7 刘波;王国祥;王风贺;杜旭;凌芬;夏劲;;不同曝气方式对城市重污染河道水体氮素迁移与转化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1年10期
8 梁淑轩;王云晓;吕佳佩;;白洋淀水体铁含量与其他水质因子的关系[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1年05期
9 金宝华;宁靓;王千红;;曝气充氧对污水中硫化物去除效果的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1期
10 李鹏;曾光明;蒋敏;徐卫华;张长;;pH值对霞湾港沉积物重金属Zn、Cu释放的影响[J];环境工程学报;2010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韩璐;河流沉积物磷形态分布特征及其释放模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侯立军;长江口滨岸潮滩营养盐环境地球化学过程及生态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文超;曝气扰动下城市黑臭河道底泥内源硫、铁行为与氮循环耦合作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李志洪;曝气扰动模式对黑臭河道底泥内源营养盐行为的影响作用及氮转化功能菌群响应规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3 沈叔云;曝气扰动深度对底泥内源氮硝化—反硝化耦合效应及底泥耗氧速率测定方法优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4 许宽;曝气与生物修复对城市污染河道黑臭底泥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5 史晓宁;东海陆架沉积物中硫、铁形态分析及其早期成岩作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杜旭;曝气对城市重污染河道水体氨挥发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7 凌芬;曝气对城市污染河道氮素形态迁移转化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8 卢丽君;利用生物促生剂和曝气修复受污染底泥的试验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9 焦涛;城市河道沉积物—水体系硫化物赋存特征及反硫化过程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10 周文瑞;汾河太原城区段河流黑臭问题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007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800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