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中国泥炭地资源管理和利用标准体系建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5 12:33
【摘要】:泥炭地以及泥炭资源既具有特殊的生态功能,又在农业、工业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应用广泛,一直以来存在保护和利用的矛盾问题。我国泥炭地和泥炭资源较为丰富,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价值。但长期以来,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我国泥炭地生态服务和价值功能急剧退化,亟需合理有效的管理和利用。标准化是解决泥炭地资源保护和利用矛盾重要手段,使我国泥炭地资源管理和利用有据可依、有标可循。因而,系统地和科学地构建我国泥炭地资源管理和利用标准体系,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本论文在对国内外泥炭地资源管理与利用发展与标准化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标准体系构建的理论与方法,参考其他行业标准体系的制定情况,对我国泥炭地资源管理和利用标准化技术体系的制定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国外共制定并发布泥炭地相关标准142项。制定标准数量较多的国家是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美国、德国和波兰,分别制定泥炭地资源标准标准数量为46项、21项、16项、12项、12项。检索到的标准以泥炭应用标准为主;泥炭地保护、修复、重建、复垦等方面的标准数量较少;从泥炭的应用领域看,农业用泥炭标准数量较多。目前,我国制定并发布泥炭地相关标准28项。但我国泥炭地保护、恢复、重建等标准仅有4项,不能满足泥炭地生态保护的需求。(2)从标准层次、专业门类、专业序列3个维度分别构建我国泥炭地和泥炭产品标准体系的框架,形成了标准体系表,共有泥炭地标准165项、泥炭应用标准140项。(3)参考国外泥炭地修复的经验和方法,提出泥炭地修复关键技术标准制定工作开展,即泥炭地生态调查与问题诊断、修复可行性分析、修复工程设计与实施、修复工程后期管理和维护。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37
【图文】:

合理利用,全球,背景,框架


育苗及花卉栽培的基质,还可以用于工业、环保和健康医疗等,如燃料、料、泥炭腐植酸药物等[18-22]。3)动植物资源。泥炭地野生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包括药用、食用、工设用的诸多资源,可以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芦苇、木材、药材、食物济收入[23]。4)水资源。据统计,泥炭地存储了全球淡水资源的 10%,是重要的淡水5)旅游资源。泥炭沼泽动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多样而富有灵性,且化而呈现斑斓色彩,使其成为教育、旅游、研究和休闲娱乐的理想去处,资源正在被发掘和合理利用。1.2 泥炭地分布统计,世界泥炭地总面积约为 400 万平方公里,广泛分布于全球 180 个国面积较大的国家有俄罗斯、美国、德国、加拿大等。根据图 1-1,世界泥突出特点:一是分布的广泛性,除南极洲外,其他大洲都有分布;二是分,主要是分布在北半球的亚洲、欧洲和北美洲。

分布图,分布图,泥炭资源,赋存方式


川省泥炭资源最丰富,云南省次之,甘肃、江苏、西藏、黑龙江、安徽、、新疆等均是泥炭储量超亿吨的省份;从地形和泥炭地赋存方式来看,我集中分布在四川省的若尔盖高原、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和大小兴安岭;埋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和雷州半岛[25](见图 1-2)。

泥炭,植物学,资源标准,共现


图 2-3 泥炭标准名称共现网络Fig.2-3 name co-occurring networks of peat standards据图 2-3,泥炭方法标准侧重于泥炭、泥炭原料和泥炭产品的理化性质的炭的基本特性,如植物纤维、植物学成分、分解度、含水量、湿度、热值机械特性,如密度、吸水性、持水性、紧实度、粒级组成、粉碎度等;泥,如泥炭的元素组成、离子组成、化学反映性质;泥炭的物理力学特性,质力学、水热传导性、摩擦性等[66]。炭产品主要包括泥炭基质、泥炭腐植酸肥料、园艺泥炭、燃料泥炭、泥炭等。.4 我国泥炭地资源标准分析止到 2017 年 7 月,我国制定并发布泥炭地资源标准 28 项。其中,地方标业标准为 7 项,涉及煤炭、化工、林业、水利、地质矿产标准 5 个行业。据图 2-4,我国泥炭地资源标准呈现上升趋势,且自 2010 年以来,我国泥迅速增加。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维伟;王辉;李广;石万里;;甘南尕海湿地不同植被退化阶段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动态[J];水土保持学报;2015年05期

2 高鹰忠;;确立标准化在国家治理中的战略地位[J];中国标准化;2015年10期

3 刘光盛;王红梅;胡月明;程迎轩;;中国土地利用工程标准体系框架构建[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13期

4 王小禹;林叶彬;杨恬;;哈泥河高山泥炭沼泽湿地的现状与恢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31期

5 李英俊;;吉林省泥炭资源现状及保护管理对策[J];湿地科学;2013年03期

6 郭小勇;徐春红;袁玲玲;张志峰;;海洋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框架构建探讨[J];海洋环境科学;2013年01期

7 褚丽娟;姜明;;我国泥炭地生态功能及其保护恢复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8 闫木林;;浅论我国泥炭产业现状及泥炭标准化发展[J];标准科学;2011年12期

9 彭立民;傅峰;张玉萍;;我国人造板标准体系的构建[J];林业科学;2011年06期

10 史晓新;朱党生;张建永;程红光;;我国水利工程生态保护技术标准体系构想[J];人民黄河;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孟宪民;王忠强;;泥炭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战略刍议[A];2010中国腐植酸行业低碳经济交流大会暨第九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丁访军;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标准体系构建[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2 侯新毅;我国竹子技术标准体系的构建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茜玲;我国森林培育标准体系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2 张瑞;潮流能开发利用标准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3 郑培;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构建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037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8037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c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