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生态足迹与生态容量的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学位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X26
【部分图文】:
22图 4-1 河北省 2006-2016 年各类生物生产性土地的生态足迹变化图森林类生态生产性土地:由相关计算数据图 4-1 显示出河北省人均占用耕地类生态性土地类型呈现出先降低后保持平稳上升的波动态势。研究时间段内所占人均生态在 0.2245 hm2/人到 0.3012 hm2/人范围内波动,其中人均占用面积从 2006 年的
河北省2006-2016年人均生态足迹和各类土地所占比例图
河北省2006-2016年各类生物生产性土地的容量变化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国忠;沈刚;;旅游生态足迹研究进展[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杨茂;;河南省生态足迹现状及其经济驱动因素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06期
3 范玮;张丽;李惠芳;杨鹏;;生态足迹研究现状及展望[J];四川林业科技;2019年01期
4 戴海天;陈芳;;安徽省对外贸易的生态足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铜仁学院学报;2019年02期
5 刘海燕;郝海广;刘煜杰;勾蒙蒙;张哲;;北方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农户生态足迹及其与收入的关系[J];生态经济;2019年07期
6 刘钰;马延吉;;农业生态足迹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19年07期
7 向诗月;刘紫玟;代艳萍;蔡永立;;基于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的上海市生态足迹动态研究[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7年10期
8 施伟;查雨清;郭翔;马唯竣;刘慧萍;姚红;;江苏省生态足迹时空变化分析研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8年02期
9 王丽萍;夏文静;;生态足迹的国内外研究进展[J];经济研究参考;2018年01期
10 李双;杜晶晶;;大学生生态足迹调查分析——以陕西理工大学(南校区)为例[J];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海晓;崔伟;;山西省生态足迹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李鹏;杨桂华;;旅游生态足迹:测度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标准[A];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林允琦;陈婷婷;魏宗财;;中国生态足迹特征研究:兼论“胡焕庸线”影响[A];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生态规划)[C];2017年
4 崔冬梅;;江苏水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分析[A];加强城市水系综合治理 共同维护河湖生态健康——2016第四届中国水生态大会论文集[C];2016年
5 黄艳娴;朱利群;卞新民;;江苏省主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分析与评价[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雨;段威;;生态足迹在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中的应用——以河北安新县白洋淀地区为例[A];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C];2017年
7 王子超;晁敏;;系统动力学软件STELLA在渔业生态足迹模拟中的应用[A];2016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6年
8 陆天华;于涛;祁娴;姜珂;;理性管制生态资源——生态足迹法的杭州功能区划[A];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生态规划)[C];2017年
9 陈敏;王如松;;中国人口、资源、社会经济时空作用机制研究[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10 刘艳中;李江风;张祚;;生态足迹法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评的启示[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田心;几个地球能承载人类的生态足迹[N];中国青年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张文凌;高消费者增大城市人群生态足迹[N];中国青年报;2007年
3 刘根生;“生态足迹”来了 治水需更努力[N];南京日报;2016年
4 本报首席记者 张懿;低效消费“踩”出巨大生态足迹[N];文汇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赵娜;生态足迹显示消费病症[N];中国环境报;2014年
6 西藏大学生命科学系助教 邹俊;浅谈“生态足迹”在国内外的研究[N];西藏日报(汉);2013年
7 记者 刘斯文;地球不堪重负 贫富国家生态足迹差距扩大[N];中国绿色时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邓飞;贫富国家生态足迹差距扩大,地球消费应量入为出[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9 环境工程学专家 沈阳大学校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 孙铁珩;你的生态足迹有多大[N];光明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郑娜;山西应追寻怎样的生态足迹[N];发展导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隆杰;基于渔业生态足迹指数的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测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2 李宏;生态足迹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3 王书玉;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县域生态经济系统评价[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4 徐晓勇;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生态服务的空间流动及其影响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5 魏敏;基于生态经济模型的泰安旅游可持续发展评析与预测[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6 程碧海;湖北省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7 马明德;宁夏东部风沙区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宁夏大学;2014年
8 李湘梅;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环境评价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冯民;区域经济的资源环境压力与效率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10 曲艳伟;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中国能源生态足迹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燕婷;基于生态足迹演变视角下的鄂尔多斯市生态建设评价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年
2 许昱X;基于改进生态足迹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9年
3 朱彦臻;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交通廊道重要节点城市生态足迹变化及工业驱动因素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7年
4 梁砺波;基于生态足迹修正模型的眉县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7年
5 时准;河北省生态足迹与生态容量的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大学;2019年
6 施伶霞;福建省可持续发展的定量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7 许国
本文编号:28074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807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