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镉和毒死蜱暴露导致鲤鱼鳃免疫损伤机理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8 22:09
   镉(cadmium,Cd)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的毒性极强的重金属。毒死蜱(chlorpyrifos,CPF)是一种广谱有机磷杀虫剂。镉和毒死蜱在应用的同时,对淡水环境造成了污染,对淡水鱼造成伤害。鲤鱼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淡水鱼类之一,鳃是鱼类重要的呼吸器官和免疫器官,鳃在气体交换、离子调节和酸碱平衡等生理活动中起关键作用。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中,对镉和毒死蜱联合导致鱼鳃免疫损伤的毒性机理尚不清楚。因此,本试验建立鲤鱼镉和毒死蜱单独及联合中毒模型,为镉和毒死蜱单独及联合暴露对鲤鱼鳃的毒性作用提供参考,为水环境污染物对鱼鳃的免疫功能和结构完整性的毒性作用提供依据。120尾健康幼鲤被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镉组、毒死蜱组和镉+毒死蜱组,每组30尾鱼。用鲤鱼饲料(含有蛋白质47.7%和脂质10.7%)喂养。在试验的第15、30和45天,分别从每组随机取6尾鱼处死,采集鱼鳃组织样品。观察鲤鱼鳃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检测细胞凋亡指数、检测金属元素浓度(铜、铁、锌、锰、钴、铬、镉、铅和汞),检测氧化应激指标(SOD、GPx、GST、GAT、T-AOC、GSH和MDA),检测凋亡相关基因(P53、PUMA、Bax、Bcl-2、Apaf-1、Caspase-9和Caspase-3)和细胞因子(IFN-γ、TNF-α、IL-2、IL-4、IL-6和IL-10)的mRNA表达。结果表明:(1)镉和毒死蜱单独及联合暴露引起鲤鱼鳃组织形态学改变。显微结构变化包括鲤鱼鳃层状上皮肥大、鳃片上皮增生和片层融合、粘液细胞肥大和增生、粘液细胞空泡化、以及出现动脉瘤。超微结构变化包括细胞质、染色质收缩,核染色质凝集和线粒体肿胀。镉+毒死蜱组的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变化与镉组和毒死蜱组相比更明显。TUNEL分析结果发现镉组和毒死蜱组鳃丝和层状上皮细胞的TUNEL阳性凋亡细胞的数量高于对照组。镉+毒死蜱组TUNEL阳性凋亡细胞数量高于镉组和毒死蜱组。鲤鱼鳃组织形态学的改变表明镉和毒死蜱导致鲤鱼鳃损伤和细胞凋亡,且镉+毒死蜱组鲤鱼鳃细胞损伤程度和凋亡程度大于镉组和毒死蜱组,表明镉和毒死蜱具有联合毒性。(2)镉中毒降低了微量元素铜、铁、锌以及锰浓度,增加了有毒元素镉、铅和汞的浓度。暴露增加了鲤鱼鳃镉的含量,表明镉降低了鳃的免疫功能。(3)镉和毒死蜱单独及联合暴露降低鲤鱼鳃SOD、GPx、GST、CAT和T-AOC活性,减少GSH含量,增加MDA含量,导致鲤鱼鳃氧化应激,降低了鲤鱼鳃免疫功能。镉+毒死蜱组氧化应激强度大于镉组和毒死蜱组,表明镉与毒死蜱具有联合毒性。此外,镉+毒死蜱组CAT、T-AOC和MDA,镉组和毒死蜱组GPx、T-AOC、GSH和MDA具有时间依赖效应。(4)镉和毒死蜱单独及联合暴露诱导Bcl-2 mRNA表达下降,P53、PUMA、Bax、Apaf-1、Caspase-9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增加,导致鲤鱼鳃细胞凋亡,引起鲤鱼鳃免疫损伤。镉+毒死蜱组细胞凋亡强度大于镉组和毒死蜱,表明镉与毒死蜱具有联合毒性。镉+毒死蜱组P53、PUMA、Bcl-2、Caspase-9和Caspase-3 mRNA表达;镉组Caspase-3 mRNA表达以及毒死蜱组Caspase-9和Caspase-3 mRNA表达具有时间依赖效应。(5)镉和毒死蜱单独及联合暴露引起鲤鱼鳃IFN-γ、IL-2和IL-10的mRNA表达降低,TNF-α、IL-4和IL-6的mRNA表达增加,导致鲤鱼鳃免疫损伤。镉+毒死蜱组免疫损伤强度大于镉组和毒死蜱组,表明镉与毒死蜱具有联合毒性。镉+毒死蜱组IFN-γ、TNF-α、IL-2、IL-4和IL-6 mRNA的表达以及镉组与毒死蜱组IFN-γ、IL-4和IL-6的mRNA表达具有时间依赖效应。研究结果显示镉和毒死蜱暴露破坏了鳃的结构完整性、改变了鳃金属元素浓度和细胞因子表达水平、诱导鳃发生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造成鲤鱼鳃免疫损伤,说明镉和毒死蜱导致鲤鱼鳃免疫损伤,且镉和毒死蜱的联合作用大于单独作用。
【学位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X171.5
【部分图文】:

苏木精,显微结构,伊红,鲤鱼


结果与分析果与分析微结构的观察结果5 天鳃的显微结构如图 3-1。对照组的细胞(图 3-1(a))显示出次生薄片((CPV)的正常结构。镉组(图 3-1(b))层状上皮(LE)肥大,毒死蜱组(片上皮增生和片层融合,粘液细胞(MC)肥大和增生,以及粘液细胞空泡化。镉+毒死蜱组(图 3-1(d))出现动脉瘤(A)。

鲤鱼,超微结构,毒死蜱,凋亡细胞


-2 第 45 天鲤鱼鳃超微结构(a 10000;b 10000;c 15000;d 100he ultrastructure of common carp gills on the 45thday (a 10000; b 10000d 10000)NEL 分析结果的 TUNEL 测定结果如图 3-3 所示。镉组(图 3-3(b))毒死蜱组(图组(图 3-3(d))中 TUNEL 阳性凋亡细胞(显示黄棕色)的数量高于中鳃丝和层状上皮细胞。镉+毒死蜱组中 TUNEL 阳性凋亡细胞数量高

凋亡细胞,鲤鱼,毒死蜱,比例尺


TUNEL 阳性凋亡细胞(显示黄棕色)的数量高于对照组(图3-3(a))中鳃丝和层状上皮细胞。镉+毒死蜱组中 TUNEL 阳性凋亡细胞数量高于镉组和毒死蜱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永红;唐柱云;曾科;;重金属联合毒性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10期

2 修瑞琴,高世荣,许永香,任玫英,郑静,傅迎春;氟与硒对鱼类联合毒性的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1995年05期

3 钟赛贤,蔡承铿,赵振新,陈成章;应用大型n灦远疚锪隙拘缘难芯縖J];环境与健康杂志;1990年04期

4 钟赛贤;蔡承铿;赵振新;陈成章;;应用大型n灦远疚锪隙拘缘难芯縖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1990年02期

5 郦觉先;有机磷三元复配农药新制剂—40%稻安磷乳油的急性联合毒性研究[J];浙江工学院学报;1988年03期

6 于鸣,杨铭鼎,陈秉衡;硝基甲苯类化合物联合毒性的研究[J];卫生毒理学杂志;1989年02期

7 殷若元,翟为雷,王心如,周建伟;氰戊菊酯和甲苯对大鼠肺泡巨噬细胞联合毒性研究[J];卫生毒理学杂志;1989年03期

8 殷若元;拟除虫菊酯与多种化合物的联合毒性[J];职业医学;1989年01期

9 唐柱云;陆光华;;重金属及有机化合物联合毒性作用研究进展[J];污染防治技术;2017年01期

10 廖雍玲,周旭,邹伦伶,董吉良,张贻瑞,易水兰,辛业志;镉与石英的联合毒性作用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199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葛会林;刘树深;张亚辉;肖菊;;混合污染物联合毒性预测模型初步研究[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7暨第二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翠红;周启星;;土壤中多环麝香和镉对小麦的联合毒性及其机理[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3 林志芬;尹大强;邹小明;;抗生素的急慢性联合毒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英文)[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4 刘硕;周启星;;佳乐麝香与镉对蚯蚓在生化水平上的单一与联合毒性[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5 马旖旎;黄安娜;姜湘韬;季荣;;微塑料对菲在生物体内富集的影响及其联合毒性[A];第十次全国分析毒理学大会暨第六届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会议论文集[C];2018年

6 房春娟;孙燕;李治;;铜与二甲基乙酰胺联合污染对淡水涡虫的急性毒性效应[A];毒理学史研究文集(第九集)——全国第三届毒理学史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壮;陈景文;邱文;葛林科;蔡喜运;;纳米TiO_2和CeO_2及外源性化合物对绿藻的联合毒性[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8 张亚辉;刘征涛;刘树深;;混合物联合毒性的评价方法[A];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张栩嘉;苏丽敏;赵元慧;;部分硝基芳烃与锌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及构效关系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10 江桂斌;;前言[A];第二次全国计算毒理学学术会议暨中国毒理学会第一届计算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会议摘要[C];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吴淑杭;发光细菌法快速检测农产品中主要污染物联合毒性技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苏丽敏;部分取代芳烃与重金属对发光菌联合毒性及构效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雷明彦;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对小鼠的联合毒性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4 王心如;拟除虫菊酯与有机磷农药的联合毒性与毒理学机制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5 杨鸿波;典型全氟化合物在食用油中的污染水平及其环境联合毒性分析[D];北京化工大学;2017年

6 邢厚娟;阿特拉津和毒死蜱单一及联合暴露对鲤鱼毒理作用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7 邱志群;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苯并[a]芘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的联合毒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连亚超;水相铜、镍、汞联合毒性HTE的检测技术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年

2 矫婉莹;镉和毒死蜱暴露导致鲤鱼鳃免疫损伤机理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9年

3 魏雨佳;同时检测粮食中4种真菌毒素的方法建立及其联合毒性作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8年

4 岳霞;宁波市八种常见重金属污染物联合毒性研究[D];宁波大学;2014年

5 李鑫;多元生物毒素联合毒性统计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6 蔡宇航;水体沉积物中多种农药的复合污染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7 冯艳萍;手性有机磷农药对映体间联合毒性作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8 李小朋;重金属对发光菌联合毒性控制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9 董欣琦;部分典型环境污染物对青海弧菌Q67联合毒性作用的时间特征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7年

10 朱旭;三种金属离子对泥鳅的联合毒性及氧化损伤[D];吉林建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082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8082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7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