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及其复合材料吸附磷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31 13:28
   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我国主要环境问题之一,磷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因而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方法来降低水体中磷浓度。目前,水体除磷方法主要有化学沉淀法、生物法、和吸附法等,但这些方法都很难达到总磷排放标准(0.1 mg·L-1)。近年来,纳米氧化铁(Fe3O4)用于废水处理受到广泛关注。因其具有极高的吸附活性,价廉、环境友好并且可磁性分离的特点,被认为是水体除磷方面最具有应用前景的方法之一。但是纳米Fe3O4由于磁性偶极矩相互吸引,在水溶液中容易发生团聚,导致比表面积减少、吸附活性位点降低、吸附能力下降,使其在应用上受到了限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对纳米Fe3O4进行改性,通过表面修饰或以多孔材料为载体制备纳米氧化铁复合材料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基于此,本论文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表面修饰聚乙烯亚胺(PEI)的纳米Fe3O4,另外利用来源丰富、价格低廉的生物炭(BC)作为载体,制备了负载型纳米Fe3O4。利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Zeta电位、BET比表面积及振动样品磁力(VSM)等分析方法对所制备的材料进行表征。同时将上述材料应用于水体中磷酸根的吸附,对影响吸附的因素、吸附过程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以及吸附的机制进行了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以FeCl3·6H20和FeSO4·7H20为铁前驱体盐,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Fe3O4,表征结果显示所得纳米Fe3O4为尖晶石结构,颗粒呈类球状,粒径在20 nm左右,比表面积为47.32 m2·g-1,等电位点约为7,饱和磁化强度达到70 emu·g-1。将制备的纳米Fe3O4应用于除磷性能研究,结果发现吸附条件为:200 mg吸附剂剂量、磷酸根初始浓度为50mg·L-1,pH=3,温度为25℃,转速为200r·min-1,在此条件下,Fe3O4对磷酸根的吸附效率达到73.01%。根据实验所得数据建立Fe3O4吸附磷动力学及热力学关系,Fe3O4吸附磷过程较好的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及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并考察了纳米Fe304在不同浓度NaOH溶液中的解吸附效率及Fe3O4的重复利用性,用c(NaOH)为2.0 mol·L-1的溶液对吸附磷饱和后的Fe3O4进行解析,解析效率达到65%,Fe3O4重复利用性较差,四次重复使用后吸附效率降为30%。(2)采用共沉淀法制备PEI改性的纳米Fe3O4复合材料(Fe3O4/PEI)。结果显示PEI修饰提高了纳米Fe3O4在水中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同时也增强了其表面正电荷。进而提高了纳米Fe3O4对磷酸根的吸附效率、解吸附效率及重复利用性。与裸的纳米Fe3O4相比,对磷酸根的吸附效率山73.01%提升到91%,解吸附效率从65%增至84%,第四次重复利用时吸附效率还能保持78%。数据拟合结果表明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对磷酸根的最大吸附量为29.88 mg·g-1。(3)制备生物炭负载的纳米四氧化三铁(Fe3O4/BC)复合材料,结果表明载体负载后纳米Fe3O4的分散性和稳定性都得到提高。纳米Fe3O4颗粒呈球形,均匀散布在生物炭表面,Fe3O4/BC的比表面积达到176.83m2·g-1。该材料能高效吸附水中的磷酸根,吸附效率可提高到92.14%。其吸附磷的机制包括配位体交换和静电吸引,吸附过程较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此外Fe3O4/BC具有良好的解析性能,解析效率达到80%。Fe3O4/BC重复利用性也得到提高,在第4次利用后还能保持75%以上的吸附效率。综合以上结果,通过PEI的表面修饰和生物炭的负载,提高了纳米Fe3O4的稳定性和分散性,在水体除磷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学位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Q138.11;TQ424;X52
【部分图文】:

磁分离


1丨卜逦l逦」逦.逦、■逡逑2逦4逦6逦8逦10逡逑pH逡逑阁3.3邋Fe;04邋Zeta屯位随pH变化逡逑Fig.3.3邋Zeta邋potential邋of邋Fe.iO-i邋with邋pH逡逑表面积分析逡逑4吸附剂比表Ifl丨枳足影响吸附效率的重要因素。纳米Fe304分析仪在低温77K下,通过N2吸附脱附测定,实验测得纳邋m2-g_1。逡逑征逡逑液屮的纳米Fe304么:磁场作用下能实现快速分离,如图3.4样品磁力计测定了邋Fe304的磁滞Q嬒撸峁缤迹常邓尽C飨缘闹秃蠡罚ǎ停龋欤铮铮穑谕獬。欤希耄希宓剑欤希耄希宓南邊K本;I合,没有出现磁滞现象,磁滞曲线呈现“S”型,,丨!;样品饱和磁化强度达到/邋70邋enurg-1。逡逑

浓度,吸附效率,吸附率,初始浓度


为了考察初始磷浓度对吸附效率的影响,设置磷浓度为10、20、50、75、100邋mg-L-1,逡逑在体系pH=3,体积为lOOmL,温度为25°C,转速为200rmin_1下,考察初始磷浓度对逡逑200邋mg邋Fe304吸刚磷的影响,实验结果见图3.7。逡逑I逦M)'l/逦^lO.ns/1.逡逑F-逦20邋mg/L逡逑J逦,?_//,逦 ̄^ ̄50邋m"/L逡逑1/逦—4-100邋mg/L逡逑0邋逦1逦1逦1逦1逦1逦逡逑0逦3U逦60逦90逦120逦150逦180逡逑t/min逡逑丨?1邋3.7磷初始浓度对吸附率影响逡逑Fig.3.7邋Effect邋of邋phosphate邋initial邋concentration邋on邋adsorption邋efficiency逡逑18逡逑

吸附率,浓度,吸附效率,初始浓度


逦180逡逑t邋/min逡逑图3.6邋pH对Fe304吸附磷的影响逡逑Fig.3.6邋Effect邋of邋solution邋pH邋on邋adsorption邋of邋phosphorus邋by邋Fe304逡逑3.3.2.2初始淲浓度对Fe3()4吸附磷的影响逡逑为了考察初始磷浓度对吸附效率的影响,设置磷浓度为10、20、50、75、100邋mg-L-1,逡逑在体系pH=3,体积为lOOmL,温度为25°C,转速为200rmin_1下,考察初始磷浓度对逡逑200邋mg邋Fe304吸刚磷的影响,实验结果见图3.7。逡逑I逦M)'l/逦^lO.ns/1.逡逑F-逦20邋mg/L逡逑J逦,?_//,逦 ̄^ ̄50邋m"/L逡逑1/逦—4-100邋mg/L逡逑0邋逦1逦1逦1逦1逦1逦逡逑0逦3U逦60逦90逦120逦150逦180逡逑t/min逡逑丨?1邋3.7磷初始浓度对吸附率影响逡逑Fig.3.7邋Effect邋of邋phosphate邋initial邋concentration邋on邋adsorption邋efficiency逡逑18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翠苹;常颖;孙红文;冯晗;戴美新;方燕;吴济舟;;电气石和微生物对水溶液中铅吸附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07期

2 蚁乐洲;潘翠诗;杨思明;李函珂;周懿琦;林绍鹏;;不同滤膜对迁移有机锡吸附效率的影响[J];检验检疫学刊;2014年04期

3 杨水云,易全成,赵文明;酸碱度对温和噬菌体存活与吸附效率的影响[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4 刘艳华,袁琪,李荫堂,张水香;活性炭无纺布表面污染物的吸附特性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11期

5 潘涛;于涛;李松;;铜在钠基膨润土上的吸附行为研究[J];广州化工;2017年15期

6 辛红云;辛凌云;;不同形态MnO_2对污水中重金属Pb~(2+)、Cd~(2+)吸附效果的初探[J];干旱环境监测;2012年02期

7 季进南;;核电厂碘吸附效率试验样品分析装置设计[J];核动力工程;2015年03期

8 潘海燕,冀兰涛,丁清波;落叶对重金属吸咐的初步研究[J];环境与开发;2001年02期

9 潘海燕,冀兰涛,丁清波;梧桐落叶对重金属吸附的初步研究[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2年01期

10 刘勇弟,魏兴义,陈郭健;活性炭纤维处理甲苯废水的试验[J];上海环境科学;199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乔太飞;吴涛;张计荣;丘丹圭;陈建利;高琳锋;史英霞;吴波;;烟囱流出物监测系统采样效率评价方法研究[A];环境工程2017增刊2[C];2017年

2 敖明祺;徐桂英;黄培培;朱艳艳;;不同链长gemini咪唑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胶体与界面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叶文婷;王珏;王君翔;李登新;金程;张文娟;;纳米四氧化三铁对吸附剂吸附效率的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CEPPH 2012)[C];2012年

4 孔明;赵玉坤;张毅敏;巫丹;晁建颖;;改性凹凸棒粘土对湖泊磷的吸附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A];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5年

5 唐玉琼;万海勤;许昭怡;郑寿荣;朱东强;;ZrO_2官能化的SBA-15吸附磷酸盐[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6 梁宁;刘晓辉;佟立今;侯丽君;;棕囊藻对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7 张斌;王暄;谌志强;邱志刚;李超;李君文;王景峰;;表面改性活性炭纤维吸附水溶液中铅的研究[A];2011年全国环境卫生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张圆圆;刘敏;高睿;单安山;尹淑彤;贾志强;;玉米赤霉烯酮对大鼠的毒性机制及改性埃洛石脱毒作用的研究[A];第七届中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程琳;用于NO_x吸附—分解的多酸新体系构建与过程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2 姜珊;金属离子修饰的二氧化硅粒子的制备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华晓宇;基于活性焦改性协同脱除二氧化硫和汞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曹俊;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烟气的中高温脱氯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5 王宪泽;镧改性松针及磁性氧化石墨烯对再生水中磷和雌激素的去除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小莲;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及其复合材料吸附磷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8年

2 朱迪瑞;高温煅烧陶瓷颗粒在添加金属氧化物及浸渍方法下的氟吸附效率及特性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3 李鹏章;分子筛的表面改性及其吸附性能的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3年

4 王学敏;气体在微孔材料中的吸附现象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年

5 尹文珂;小球藻对重金属镉的耐受性及吸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张艳;碳纳米材料吸附富集水中汞的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7 赵云丽;固定化耐冷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ragi. YB2去除水中Cu~(2+)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8 岳龙清;改性活性炭对放射性甲基碘吸附与解吸性能的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3年

9 王鹏;非碳基吸附剂对燃煤烟气汞的作用机理研究[D];上海电力学院;2012年

10 范彩彩;鼠尾藻对水体重金属铅、铜、锌、镉的生物吸附效应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28088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8088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0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