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冷硝化细菌Pseudomonas mohnii. M-8的筛选鉴定及脱氮效能研究
【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X703;X172
【部分图文】:
图 1-1 2016 年七大流域和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西南诸河水质状况(1)城市生活废水氨氮主要来自于微生物对含氮有机物的降解产物[4],还有在农业生产环节中及肥料施用时逸出的氨氮,并溶于水体中,随生活污水等一起排放等。(2)氨和亚硝酸盐的相互转化水体中的三氮即氨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氨在水体中能够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相互转化。如在有氧条件下,NH4++O2→NO2-,NO2-+O2→NO3-;在厌氧条件下 NO2-可脱氧转化为氨。(3)生产利用含氮化合物的工厂排放及日常生活排放等如特殊工厂:化肥、化工、水泥、发电等工厂向环境中排放的废气和废水中都夹杂着很多氨类物质;并伴随车辆交通的发展,汽车尾气含氮物质的排放也会经过氮的循环与转化,部分溶于水中,导致水环境质量下降。1.1.2.2 氨氮的危害含氮化合物有无机类化合物和有机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一般具有生物毒害性,容易造成“三致”作用,污染成分得不到有效去除,会长期存留于环境当中,
图 1-2 异养硝化作用反应的无机途径及有机途径同位素跟踪法标记15N 进行异养硝化的过程探究,结果表明异有作用,但是能将有机 N 直接氧化为 NO3--N,而跨过有机 N生成 NO2--N 的过程,如图 1-3 所示。图 1-3 异养硝化作用途径与自养硝化作用途径的比较在对异养硝化作用途径与自养硝化作用途径的研究中发现,异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对有机物质的同化作用,而在氨氧化的过程能量。在异养硝化的反应过程中常常还有菌体自身部分解体的
图 1-3 异养硝化作用途径与自养硝化作用途径的比较在对异养硝化作用途径与自养硝化作用途径的研究中发现,异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对有机物质的同化作用,而在氨氧化的过程能量。在异养硝化的反应过程中常常还有菌体自身部分解体的生长营养源的获取也主要是依赖于对有机物质的利用,并且对氮的氧化能随后发生[27]。在高浓度有机碳与低浓度溶解氧的环微生物可以进行异养硝化作用与好氧反硝化作用,异养硝化作为生成 NO 或 N2O 等;好氧反硝化过程中伴随有氮气的释放。径与产物多样性和异养硝化作用、好氧反硝化作用的同时存在微生物硝化作用产物(NO2-和 NO3-)积累量偏低的原因。硝化菌报道,在 1886 年就有关于异养硝化细菌与异养硝化作用的报道ogradsky 不认可及抨击的影响,相关观点和理论之后很少有人涉道[28]。直至在 Quastel 和 Scholefield 以丙酮酸肪作为基质进行研亚硝酸盐的特异性硝化菌株[29]。经研究证实发现,目前在土壤水[33]、深海及火山口[34]等多处都有异养硝化微生物的存在,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辛玉华;周宇光;东秀珠;;低温细菌与古菌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冷适应机制[J];生物多样性;2013年04期
2 秦雯;李伟光;张多英;黄晓飞;;贫营养下低温异养硝化菌氨氮降解条件优化[J];给水排水;2013年07期
3 梁鹏;倪中华;吴恬;姚吉伦;杜国莉;;低温低浊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应用现状分析[J];给水排水;2012年S2期
4 赵彬;何义亮;;异养菌株HNR脱氮性能[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2期
5 林燕;孔海南;王茸影;李春杰;严立;何义亮;;异养硝化作用的主要特点及其研究动向[J];环境科学;2008年11期
6 李楠;王秀衡;任南琪;张坤;亢涵;;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工艺的应用现状[J];给水排水;2008年03期
7 李佐荣;鲍素敏;黄祥明;;水体的富营养化及其防治[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0期
8 李田;刘光t;安黎哲;;低温微生物的适冷特性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J];冰川冻土;2006年03期
9 刘勇勤;姚檀栋;康世昌;焦念志;曾永辉;史扬;骆庭伟;井哲帆;黄思军;;珠穆朗玛峰地区东绒布冰川冰雪微生物群落及其季节变化[J];科学通报;2006年11期
10 尤勇军;沈澄英;;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氨氮废水的研究进展[J];污染防治技术;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云玉攀;Pd-Cu催化剂协同零价铁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中硝态氮的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8年
2 黄晓飞;异养硝化菌Acinetobacter harbinensis HITLi7~T的发现及去除低温水中氨氮效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樱凝;低温菌Pseudomonas sp.CBZ-4对炔雌醇的降解特性及适冷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2 刘芳;异养硝化菌和好氧反硝化菌的富集及脱氮条件研究[D];东北大学;2014年
3 张丹华;含氮废水生物处理及其微生物群落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4 李沛霖;自养生物膜氨氧化及其反硝化现象初探[D];四川大学;2006年
5 李勇;臭氧—活性炭联用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189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818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