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垃圾焚烧过程中铅和镉挥发特性及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2 07:00

  本文关键词:垃圾焚烧过程中铅和镉挥发特性及机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城市生活垃圾产量不断攀升,许多城市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垃圾围城”现象。垃圾焚烧法,因其具有减容化、无害化、资源化等优点,已成为目前垃圾处理研究的重点。但垃圾焚烧不可避免地产生二次污染,尤其是其中的重金属污染,严重限制了垃圾焚烧技术的应用。本文通过实验和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了重金属铅和镉的挥发特性及其影响机理。首先,在管式炉上研究了有机氯(PVC)和无机氯(NaCl)对重金属Pb、Cd动态挥发特性的影响。通过氯释放特性分析、低温氯化分析和相关物质的热重差热分析,获得了氯对Pb、Cd挥发影响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氯化物均能促进Pb、Cd的挥发,且PVC对Pb、Cd挥发的促进作用略强于NaCl,但是二者发生作用的机理完全不同。PVC通过释放含氯气体将Pb、Cd氯化为相应氯化物,从而促进Pb、Cd的挥发。NaCl不释放含氯气体,而是以SiO2、Al2O3为介质,直接氯化Pb、Cd,从而促进Pb、Cd的挥发。其次,在管式炉上研究了不同形态的硫(S、Na2SO4)对重金属Pb、Cd动态挥发特性的影响。通过硫化分析和相关物质的热重差热分析,获得了硫对Pb、Cd挥发影响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S会与Pb反应生成难挥发化合物从而抑制Pb的挥发;S与Cd反应微弱,而S在焚烧系统中燃烧增强了系统的还原性气氛,促进了CdO的还原反应,从而促进了Cd的挥发。Pb、Cd与Na2SO4均不发生反应,而是仍以PbO和CdO的形式存在。由于Na2SO4在焚烧系统中会吸热融化,从而略微抑制了Pb和Cd的挥发。最后,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采用HSC chemistry 6.0软件模拟计算了气氛、温度、氯、硫和钙对Pb、Cd转化特性的影响。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进一步解释氯和硫对Pb、Cd挥发影响的机理。氧化性气氛下和还原性气氛下,Pb、Cd在系统中存在的形态不同。无论是氧化性气氛还是还原性气氛,氯都会使Pb、Cd向其氯化物形态转化,从而促进Pb、Cd的挥发。氧化性气氛下,硫会使Pb、Cd向其硫酸物形态转化;而还原性气氛下,硫使Pb、Cd向其硫化物形态转化。在氧化性气氛下,低温段Ca会结合Cl,从而阻止PbCl2、CdCl2生成。高温段CaCl2发生分解,Cl开始与Pb、 Cd结合生成PbCl2、CdCl2。低温段Ca会结合S,从而阻止PbSO4、CdSO4生成。在还原性气氛下,Ca始终结合Cl,阻止PbCl2、CdCl2生成。Ca不与S发生结合,对Pb、 Cd转化特性影响较小。
【关键词】:垃圾焚烧 挥发特性 机理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99.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1
  • 1.1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概况10-13
  • 1.1.1 城市生活垃圾产量10-11
  • 1.1.2 城市生活垃圾对生态的影响11-12
  • 1.1.3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12-13
  • 1.2 重金属的危害与迁移机理13-16
  • 1.2.1 垃圾焚烧处理概况13-14
  • 1.2.2 垃圾中重金属的危害14-15
  • 1.2.3 重金属迁移转化机理15-16
  • 1.3 垃圾中重金属特性国内外研究现状16-18
  • 1.3.1 重金属挥发影响因素研究现状16-17
  • 1.3.2 重金属控制技术研究现状17-18
  • 1.3.3 重金属转化热力学模拟研究现状18
  • 1.4 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18-19
  • 1.5 小结19-21
  • 第二章 垃圾焚烧过程中氯对Pb、Cd挥发特性研究21-34
  • 2.1 实验部分21-25
  • 2.1.1 实验样品制备21-22
  • 2.1.2 实验装置22
  • 2.1.3 实验步骤22-23
  • 2.1.4 消解方法和数据测量23-24
  • 2.1.5 实验误差分析24-25
  • 2.2 实验结果及分析25-32
  • 2.2.1 氯化物对Pb和Cd动态挥发的影响25-28
  • 2.2.2 氯释放实验28-29
  • 2.2.3 PVC对Pb和Cd的低温氯化分析29-30
  • 2.2.4 热重差热分析30-32
  • 2.3 影响机理分析32-33
  • 2.4 小结33-34
  • 第三章 垃圾焚烧过程中硫对Pb、Cd挥发特性研究34-41
  • 3.1 实验部分34
  • 3.2 实验结果和分析34-39
  • 3.2.1 硫对Pb和Cd动态挥发的影响34-36
  • 3.2.2 硫对Pb和Cd的硫化分析36-37
  • 3.2.3 热重差热分析37-39
  • 3.3 影响机理分析39
  • 3.4 小结39-41
  • 第四章 垃圾焚烧过程中Pb、Cd形态转化热力学模拟研究41-59
  • 4.1 热力学平衡计算基本原理41-42
  • 4.2 热力学平衡计算模型及条件42-43
  • 4.3 热力学平衡模拟43-57
  • 4.3.1 引入物质形态的筛选43
  • 4.3.2 温度对Pb和Cd转化特性影响43-45
  • 4.3.3 氯对Pb和Cd转化特性影响45-50
  • 4.3.4 硫对Pb和Cd转化特性影响50-55
  • 4.3.5 钙对Pb和Cd转化特性影响55-57
  • 4.4 小结57-59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59-61
  • 5.1 本文结论59-60
  • 5.2 展望60-61
  • 致谢61-62
  • 参考文献62-6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巍;青岛兴建大型工业垃圾焚烧场[J];化工科技;2000年02期

2 ;国家颁布垃圾焚烧标准[J];能源工程;2001年05期

3 天木;无锡引进垃圾焚烧锅炉技术[J];石油化工设备;2001年04期

4 徐尚英;安徽芜湖首座垃圾焚烧热电站建成投产[J];上海环境科学;2003年05期

5 张建强,杨红薇,程新;垃圾焚烧与二恶英的产生及控制[J];四川环境;2003年01期

6 王完清;浅析垃圾焚烧产生二恶英的危害及控制技术[J];山西焦煤科技;2003年11期

7 韩霜;;中国垃圾焚烧“威胁世界”?[J];装备制造;2009年09期

8 ;垃圾焚烧产业民意危机席卷全国[J];广西城镇建设;2010年03期

9 张异;;一百年的回眸,只为更加清洁的未来——评《世界垃圾焚烧100年》[J];世界环境;2011年01期

10 成协中;;垃圾焚烧及其选址的风险规制[J];浙江学刊;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宇坤;陈敏东;许振成;孙家仁;任明忠;;垃圾焚烧二恶英环境暴露的数值模拟研究进展[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2 刘汉桥;蔡九菊;田冬青;齐鹏飞;;垃圾焚烧灰熔融炉的应用及选择[A];2006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漫雯;冯桂贤;刘晓平;任明忠;张素坤;;某电子垃圾焚烧点及周边环境中多氯联苯的分布研究[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0暨第五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黄家瑶;;城市垃圾焚烧与热能利用[A];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数字化制造及其它先进制造技术专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黄家瑶;;城市垃圾焚烧与热能利用[A];福建省科协第三届学术年会装备制造业专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李文勇;王新龙;葛介龙;;垃圾焚烧尾气净化装备的现状及国产化实践[A];第十一届全国电除尘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孙宏;;戈尔Remedia~汶二恶英催化过滤技术在现代化垃圾焚烧工业中的应用[A];城市垃圾焚烧发电论文集[C];2005年

8 王浩;;应用于垃圾焚烧设备的新合金材料Nicrofer 45 TM[A];城市垃圾焚烧发电论文集[C];2005年

9 冯生华;;垃圾焚烧的当务之急是监测二VA英[A];天津市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10 王建忠;赵锡勇;翁永明;;垃圾焚烧烟气净化装置的选择[A];城市垃圾焚烧发电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海云;建章立制遏制“小火电”垃圾焚烧[N];中国建设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叶小钟 本报实习生 赵越;番禺:“垃圾焚烧”五大沟通渠道遇冷[N];工人日报;2009年

3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 徐海云;评论垃圾焚烧需以事实为根据[N];中国建设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刘颖 夏传武 黑毅鹤;湖畔小村建起垃圾焚烧场[N];大理日报(汉);2010年

5 本报记者 张昊;垃圾焚烧:急需一把科学的“尺子”[N];健康报;2010年

6 ;番禺垃圾焚烧争议,收获的不仅是“叫停”[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7 本报记者 王旭辉;市中心建垃圾焚烧电厂并不可怕[N];中国能源报;2010年

8 记者 吴汉;江城进入垃圾焚烧时代[N];湖北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孙秀艳;垃圾焚烧优势明显[N];人民日报;2011年

10 特派北京记者 何涛 李栋 于梦江 石善伟 张莹 张浩;垃圾焚烧是国际通用方法[N];广州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孙进;重金属铜、镍、锌在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中的迁移和转化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2 陈勇;垃圾焚烧中镉、铅迁移转化特性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3 许明磊;垃圾焚烧过程受热面积灰烧结特性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尹瑛;冲突性环境事件中的传播与行动[D];武汉大学;2010年

5 罗宇;垃圾焚烧系统中重金属的分配及处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6 李建新;垃圾焚烧过程重金属污染物迁移机理及稳定化处理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马文超;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中氯的识别方法与热行为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春建;垃圾焚烧锅炉多目标优化运行评价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霍倩;垃圾焚烧区周边居民血浆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及IL-6、IL-23R基因多态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3 杨惠霞;城市固体生活废弃物焚烧暴露与附近人群呼吸道症状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李才华;臭氧—过硫酸盐和MnO_2-Co_3O_4/AC催化臭氧氧化体系深度处理垃圾焚烧渗沥液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5 张帅毅;垃圾焚烧过程中铅和镉挥发特性及机理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6 苏超;等离子体治理垃圾焚烧污染物技术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昌鹏;垃圾焚烧稳定性自适应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张雪川;垃圾焚烧循环流化床锅炉设备治理与运行优化[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9 吴军;氧气/二氧化碳气氛下垃圾焚烧的数值模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10 李俊欣;垃圾焚烧自动控制系统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垃圾焚烧过程中铅和镉挥发特性及机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20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820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c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