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焦化废水有机污染物组成及其对处理效能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延迟焦化废水有机污染物组成及其对处理效能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全球原油品质日益劣质化的趋势下,延迟焦化工艺作为第一位的重油转化技术,在我国石化行业得到迅速发展。随之产生的延迟焦化废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目前国内外多采用汽提法进行处理,但汽提净化水中污染物浓度仍然过高,排入污水处理厂中,会对污水处理系统造成严重冲击,使出水水质不能达标,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由于分析技术限制、对延迟焦化废水水质组成缺乏全面认识以及对污染物在处理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缺乏深入了解,导致污染控制工艺的选择往往带有盲目性,使污染问题成为延迟焦化工业发展的“拦路虎”。本文以广东某石化公司现行延迟焦化废水处理工艺——“破乳沉降—汽提净化—电脱盐装置回用”三步工艺为研究对象,根据水质指标历史监测数据分析处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建立了一整套针对延迟焦化废水处理工艺水相中有机污染物的样品采集、预处理和分析方法,通过热重分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等分析手段对延迟焦化及汽提上下游装置排水的组成特性进行了分析;优化了有机组分分离富集方法,利用GC/MS对延迟焦化及汽提上下游装置排水有机物的组成进行了全面识别,剖析了延迟焦化废水各组分有机物组成情况及其在处理工艺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焦化废水有机污染物组成对处理效能的影响。热重分析结果表明,焦二、焦三含硫污水中大部分有机物沸点在25℃~200℃之间,属于挥发及半挥发性有机物。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观察,发现焦二、焦三含硫污水含有大量单取代苯衍生物(如苯胺、苯酚等)和醛酮类有机物,经现场采用的“破乳沉降—汽提净化—电脱盐装置回用”三步工艺处理后,单取代苯衍生物得到有效去除,而醛酮类有机物仍有部分残留在工艺出水中。三维荧光光谱结果表明,焦二、焦三含硫污水中含有大量芳烃族化合物,“破乳沉降—汽提净化”过程对芳烃族化合物去除效果不佳,而在电脱盐装置回用过程中,废水中萘及其同系物得到较好地去除,三环和三环以上芳烃及其同系物的去除效果依然不佳。通过对延迟焦化及汽提上下游装置排水中有机物进行全面识别,将各水样中有机物分为酸性组分和碱中性组分,酸性组分主要包括羧酸类、酚类、醇类3类有机物,3类有机物均具有较强的表面活性,随着上游焦二、焦三含硫污水中酸性组分有机物大量输入汽提四原料水,使该种废水出现比较严重的乳化现象;碱中性组分主要包括烷烃类、烯烃类、芳烃类、非烃类4类有机物,其中非烃类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焦三含硫污水,多为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的极性分子,会进一步加剧汽提四原料水乳化现象,增加油水分离难度。经过“破乳沉降—汽提净化—电脱盐回用”三步工艺处理后,碱中性组分中主要有机物得到有效消减,而酸性组分中醇类有机物、碳链相对较短的羧酸类有机物去除效果不佳,最终处理工艺排水——电脱盐排水酸性组分中羧酸类和醇类质量分数分别为89.73%、9.78%,其中戊酸、己酸、庚酸的质量分数之和占其检出酸性组分的54.88%,为其酸性组分主要残留有机物。检测指标数据显示,汽提四原料水、汽提四进塔水、汽提四净化水平均pH分别为11.0、12.0、9.2,而电脱盐注水一般为弱碱性,因此各工艺段水样均为碱性环境,羧酸类有机物在此环境中以羧酸盐形式存在,存在形式极为稳定,在破乳沉降及汽提过程中难以去除,经电脱盐装置回用后,碳链相对较短、亲水性较强的羧酸类有机物仍未能得到有效去除。
【关键词】:延迟焦化 废水 污染物 GC/MS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78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24
- 1.1 选题依据及目的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2-23
- 1.2.1 延迟焦化废水污染物研究现状12-15
- 1.2.2 延迟焦化废水污染控制过程15-17
- 1.2.3 废水中有机物污染物分析技术17-20
- 1.2.4 广东某石化公司现行延迟焦化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及其所面临的难题20-22
- 1.2.5 延迟焦化废水有机污染物组成研究所存在的问题22-23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23-24
- 1.3.1 研究内容23
- 1.3.2 本文创新点23-24
- 第2章 样品的采集、预处理和测定方法的建立24-33
- 2.1 引言24
- 2.2 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24-25
- 2.2.1 主要的实验仪器24
- 2.2.2 主要的化学试剂和及实验材料24-25
- 2.3 样品的采集方法25
- 2.4 样品的前处理25-30
- 2.4.1 样品中有机污染物的萃取26-28
- 2.4.2 有机污染物的分离—液液萃取28-29
- 2.4.3 中性组分柱层析分离29-30
- 2.4.4 酸性组分和碱性组分的衍生化30
- 2.5 仪器分析条件30-33
- 2.5.1 热重分析条件30-31
- 2.5.2 光谱分析条件31
- 2.5.3 GC/MS分析条件31-33
- 第3章 延迟焦化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组分解析33-53
- 3.1 引言33
- 3.2 研究对象33
- 3.3 结果与讨论33-52
- 3.3.1 热重分析33-35
- 3.3.2 光谱分析35-39
- 3.3.3 初步解析延迟焦化废水各有机组分的构成及其在处理工艺过程中变化规律39-52
- 3.4 本章小结52-53
- 第4章 延迟焦化废水中有机污染物识别53-91
- 4.1 引言53
- 4.2 研究对象及改进的分离与分析方法53-55
- 4.2.1 研究对象53
- 4.2.2 优化的样品前处理方法53-54
- 4.2.3 仪器分析条件54-55
- 4.3 结果与讨论55-90
- 4.3.1 酸性组分有机物构成及其处理工艺过程中变化规律研究55-63
- 4.3.2 碱中性组分有机物构成及其处理工艺过程中变化规律研究63-88
- 4.3.3 延迟焦化废水有机污染物组成对处理效能的影响88-90
- 4.4 本章小结90-91
- 结论91-94
- 致谢94-95
- 参考文献95-10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10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现峰,彭飞,刘金龙,沙颖逊,王龙延;延迟焦化动态机理模型的开发[J];炼油设计;2002年02期
2 应江宁;;延迟焦化技术的中国专利分析[J];石油化工设计;2005年03期
3 钱伯章;;康菲公司的延迟焦化技术[J];炼油技术与工程;2010年09期
4 于志敏;张艳梅;付兴国;;我国延迟焦化技术的专利保护现状与展望[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1年12期
5 付靖春;;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延迟焦化事故分析[J];广东化工;2013年10期
6 张斌;蔡艳;尹齐峰;张俊峰;;延迟焦化安全问题的对策措施[J];广州化工;2013年14期
7 季融;;延迟焦化当前的发展趋势[J];石油炼制与化工;1982年12期
8 李正西;延迟焦化干气制氢[J];炼油设计;1999年02期
9 李志国,凌逸群;我国延迟焦化现状和今后发展的建议[J];炼油设计;2001年07期
10 庞桂赐;延迟焦化加热炉管注水改为注干气消除含硫污水污染[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梁宵;罗正鸿;王庆明;;物料衡算模型在延迟焦化中的应用(Ⅰ)[A];中国化工学会2008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暨北京化工研究院建院50周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2 梁宵;罗正鸿;王庆明;;物料衡算模型在延迟焦化中的应用(Ⅱ)[A];中国化工学会2008年石油化工学术年会暨北京化工研究院建院50周年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3 申海平;刘自宾;范启明;;延迟焦化技术进展[A];中国石油学会第六届石油炼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梁远峰;葛增艳;;延迟焦化中以水代汽进行大吹汽工艺改造的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5 王学东;程兴国;胥吉昌;薄其军;单明修;;根据原料性质确定延迟焦化生产方案[A];山东石油学会炼制委员会2009年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亚静;李瑞峰;李响;;延迟焦化石油焦中晶体分析[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8年
7 王亚静;李瑞峰;李响;;延迟焦化石油焦中晶体分析[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8分会二氧化碳减排和绿色化利用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小平;龙军;曾宿主;解增忠;;炼厂二氧化碳排放研究[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王安华;;延迟焦化加热炉节能技术改造[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上)[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兴刚;百万吨延迟焦化项目落户菏泽[N];中国化工报;2004年
2 记者 王巧然 特约记者 王丽 信明亮;中国石油首个延迟焦化技术协作组成立[N];中国石油报;2006年
3 特约记者 王海青;延迟焦化技术为何备受青睐[N];中国化工报;2005年
4 翁亚珍 余水龙;镇海延迟焦化内涵扩能成功[N];中国石化报;2001年
5 李建永;延迟焦化:依靠自主创新实现领先跨越[N];中国石化报;2005年
6 仵德建 范建民;东明石化百万吨延迟焦化项目投产[N];中国工业报;2006年
7 范建民 胡石磊 孙克勤;东明石化百万吨延迟焦化项目建成投产[N];菏泽日报;2006年
8 冯立波 王克荣 王平 王丽伟 周明;“希望”在松花江畔崛起[N];中国石油报;2003年
9 曹广耀;扬子石化二套延迟焦化产能提升10%[N];中国石化报;2010年
10 车彦旭 记者 高学冬;肇东 100万吨延迟焦化项目一期投产[N];黑龙江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立达;结构导向集总新方法构建延迟焦化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云峰;延迟焦化与渣油加氢加工路线技术分析及盈利能力比较[D];北京化工大学;2014年
2 王湛;延迟焦化加热炉阻焦剂的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3 何衍军;大港石化公司延迟焦化装置扩能改造[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4 方力;稠油延迟焦化含硫污水预处理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5 方超;延迟焦化废水有机污染物组成及其对处理效能的影响[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6 倪腾亚;基于结构导向集总反应动力学的延迟焦化绝热反应过程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7 吴洁;延迟焦化主分馏塔和吸收稳定系统的优化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8 穆海涛;渣油加氢与延迟焦化加工路线的对比及技术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9 赵华璋;延迟焦化冷焦喷嘴雾化性能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10 陆经纬;延迟焦化过程计算机稳态建模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延迟焦化废水有机污染物组成及其对处理效能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28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82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