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影响滇池微囊藻垂直迁移的关键环境因子及其影响机制初探

发布时间:2020-09-18 19:02
   为了进一步研究微囊藻群体种群优势的形成机制及关键影响因素,本论文探讨了主要环境因子(如光照、温度,营养盐等)对滇池微囊藻垂直迁移过程的影响及评估了不同群体大小微囊藻在不同环境条件的响应规律,以期为滇池微囊藻表面水华的预测预警及生态修复过程中微囊藻水华控制的N、P营养盐阈值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指导。(1)不同群体大小微囊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垂直迁移规律明显不同:小群体(50μm)易下沉,且活性较高;大群体(70-150μm)在生长期易维持上浮,但在衰亡期易下沉。(2)温度、光照强度和群体大小均是影响微囊藻群体垂直迁移的关键环境因子。光照强度对滇池微囊藻垂直迁移的影响最较大,温度影响相对较小。(3)营养盐浓度越高,微囊藻群体越不易下沉到水体底部,且磷为限制因子时,水体中蓝藻水华持续时间较氮为限制因子时长。营养元素充足时,微囊藻能够充分吸收N、P营养盐进行新陈代谢,细胞内大量合成生命所需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等物质,从而使得镇重物含量增加。
【学位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X524
【部分图文】:

影响滇池微囊藻垂直迁移的关键环境因子及其影响机制初探


a:铜绿微囊藻;b:惠氏微囊藻;c:挪氏微囊藻;d:绿色微囊藻;e:假丝微囊藻;f:鱼害微囊藻(虞功亮等,2007)

影响滇池微囊藻垂直迁移的关键环境因子及其影响机制初探


蓝藻水华动力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作用(Paerletal.,2001)

影响滇池微囊藻垂直迁移的关键环境因子及其影响机制初探


滇池叶绿素a历史变化趋势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阳振;孔繁翔;;Abiotic factors in colony formation:effects of nutrition and light on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 production and cell aggregates of Microcystis aeruginosa[J];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2013年04期

2 许海;秦伯强;朱广伟;;太湖不同湖区夏季蓝藻生长的营养盐限制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2年12期

3 黄钰铃;朱纯;周召红;张平;;不同光照下微囊藻垂直迁移模拟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年11期

4 杨佳;王经洁;鲜U_鸣;钱新;;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对惠氏微囊藻(Microcystis wesenbergii)的化感作用[J];生态学杂志;2012年01期

5 陈建中;刘志礼;李晓明;张海洋;李利芳;李晓青;;温度、pH和氮、磷含量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影响[J];海洋与湖沼;2010年05期

6 余艳玲;;滇池流域水资源问题与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导刊;2010年S1期

7 熊汉锋;谭启玲;李伟;汪中华;刘艳玲;;不同营养状态下3种沉水植物的生理响应[J];海洋湖沼通报;2009年04期

8 金相灿;储昭升;杨波;郑朔芳;庞燕;曾清如;;温度对水华微囊藻及孟氏浮游蓝丝藻生长、光合作用及浮力变化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08年01期

9 虞功亮;宋立荣;李仁辉;;中国淡水微囊藻属常见种类的分类学讨论——以滇池为例[J];植物分类学报;2007年05期

10 张梅,李原,王若南;滇池浮游植物的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鲍忠祥;滇池浮游植物和微囊藻毒素的时空分布及细菌去除毒素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220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8220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3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