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AT模型的龙溪河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
【学位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X52
【部分图文】: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研究区概况2 研究区概况2.1 地理位置龙溪河流域位于重庆市东北部,系长江北岸一级支流,主要流经梁平区、垫江县、长寿区①,部分位于忠县和丰都县。东部位于梁平区东北部及忠县东西部,与万州区接壤;南依涪陵区;西部位于长寿区东北部,并靠渝北区;北与四川省接壤。研究区地跨 106°49′~108°05′E, 29°38′~30°53′N。主流长度 229.8km,流域总面积 3230km2。研究区地理位置及范围如图 2.1。
流域总面积 3230km2。研究区地理位置及范围如图 2.1。图 2.1 研究区位置图2.2 自然地理概况流域地处川东平行岭谷地带,沿大巴山支脉,由东北向西南方向下降,海拔84~1174m,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间有冲积平坝,多“V”型山谷,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坡度 30°~50°之间。流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受东南和西南季风的交替影响,冬夏分明、雨量较丰、夏热多雨、伏旱频繁、秋多绵雨的气候特征,多年平均降雨 1142mm,多年平均气温 18.5℃,极端低温-4.2℃~-0.8℃,极端高①梁平区、垫江县、长寿区三个区县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 92%以上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研究区概②15 年间,三个雨量监测点枯汛变化明显,枯水期最低降雨量在 4.12~6.60mm,最高降雨量 49.71~72.01mm;平水期最低降雨量 13.90~21.61mm,最降雨量 161.60~189.30mm;丰水期最低降雨量 0.90~22.50mm,最高降雨量328.21~419.50mm,主要在 5 月、6 月和 8 月。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耿润哲;李明涛;王晓燕;庞树江;;基于SWAT模型的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对面源污染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16期
2 任玮;代超;郭怀成;;基于改进输出系数模型的云南宝象河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J];中国环境科学;2015年08期
3 冯珍珍;马孝义;樊琨;李忠娟;余淼;;基于GIS的SWAT模型空间数据库的建立[J];人民黄河;2015年07期
4 刘庄;晁建颖;张丽;解宇锋;庄巍;何斐;;中国非点源污染负荷计算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J];水科学进展;2015年03期
5 李泽利;吕志峰;赵越;王玉秋;张震;;新安江上游流域SWAT模型的构建及适用性评价[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5年01期
6 孙龙;臧文斌;黄诗峰;;DEM空间分辨率对流域水文特征信息提取及径流模拟影响研究[J];水文;2014年06期
7 赵俊鹏;赵来;徐德荣;;SWAT模型中集水面积阈值对径流模拟的影响[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8 张荣飞;王建力;李昌晓;;土壤、水文综合工具(SWAT)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年04期
9 张新;程熙;李万庆;罗雷;;流域非点源污染景观源汇格局遥感解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4年02期
10 邓鹏;李致家;;3种水文模型在淮河息县流域洪水模拟中的比较[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艳红;郑晓燕;刘万松;路兴昌;;基于栅格DEM的流域河网数字模拟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闫瑞;黄土高原北洛河上游流域退耕还林草的水文响应模拟[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2 姜晓峰;阿什河流域非点源污染分布特征解析与防控策略[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3 李明涛;密云水库流域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对非点源氮、磷污染的影响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4 曹明亮;基于多源信息分析人类活动对径流及洪水预报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欧洋;密云水库上游流域多尺度景观与水质响应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硕;GIS和遥感辅助下流域模拟的空间离散化与参数化研究与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祥佩;基于SWAT模型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的产流产沙模拟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年
2 郑万里;中国自然资源的配置效率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6年
3 盛盈盈;基于SWAT模型的梅江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琼;基于SWAT模型的小清河流域氮磷污染负荷核算及总量控制[D];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15年
5 侯伟;基于SWAT模型的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6 朱春燕;应用SWAT模型解析山区型流域氮磷流失特性[D];浙江大学;2014年
7 蔡孟林;SWAT模型在茫溪河流域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8 李丹;基于SWAT模型安吉县非点源污染模拟[D];浙江大学;2012年
9 王瑛;基于景观格局分析的太湖流域宜兴段面源污染控制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10 白江涛;SWAT模型在宝鸡峡灌区的改进的及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245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824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