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蛞蝓体内共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7 16:54
   人口的增加和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导致不可再生化石燃料的快速消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清洁和可持续能源技术的发展已变得非常关键和紧迫。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一种清洁能源技术,其利用微生物的生理功能对各种底物进行代谢,微生物作为催化剂促进MFC底物的降解发电。特别是在水污染治理中,MFC的应用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它既能处理污染废物,又能生产电能,其过程实现了可持续循环,因此其潜在的广泛应用在研究和开发中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如上所述,MFC的性能和特性应与所用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密切相关,并且通常主要取决于微生物的生物电化学活性。因此,对具有良好生物电催化活性的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共生微生物的分离和筛选是探索高性能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良好研究方向。自然界中大量多样的微生物种群为本研究提供了便利和丰富的微生物来源。特别是动物体内微生物种群丰富多样,一些动物的特殊生理习性甚至与微生物在其体内共生的特殊生理过程有关。因此存在分类产电细菌的潜力。本研究的重点是寻找良好的细菌,寻找MFC生物催化剂。原菌群样品是由一只鼻涕虫(重庆市北北区西南大学崇德湖捕获)经无菌处理后获得,记录为KY-2细菌菌群。对特异性细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在MFC中进行了电催化实验。本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本研究通过选择以小型动物体内共生菌群为来源,经过筛选,从蛞蝓体内筛选出了相对于其他样品具有更高产电活性的细菌菌群,命名为KY-2混菌。该菌群在产电过程中能够在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阳极上大量富集细菌生物膜。且阳极生物膜的SEM图细菌的形态和KY-2细菌在LB固体培养皿生长的单菌落的形态都可以看出该菌群中包括多种细菌,但是只要一种形态的细菌出镜率最高。而经过对KY-2的原始菌群样品、MFC双室全池放电后的阳极液样品,MFC双室全池放电后长有生物膜的碳布阳极样品进行宏基因组学上的分析,证实了上述出镜率最高的细菌为Bacillis菌属的细菌。并且通过对该菌在三个样品的宏基因组学上得出的细菌丰度(占总细菌数量的比例)结果的分析,最终认定了该Bacillis菌属的细菌在KY-2的产电过程占据主导地位。(2)通过针对性地分离上述出镜率最高的细菌,记为KY-2-22。通过对其16SrDNA细菌鉴定技术和其基因的系统发育树的构建,证明了KY-2-22菌株为Bacillis菌属,并且它在系统发育树上与MH061189.1 Proteobacteria bacterium strain B154菌株最为接近。此外,通过对比KY-2-22菌株和KY-2菌群的产电能力和电化学行为,发现而二者的趋势具备高度的一致性,且KY-2-22的单菌的表现相对KY-2菌群的表现要更好。而经过对KY-2-22单独的电化学表征分析,推断其产电过程所表现出的电化学行为为表面控制过程。进一步研究发现,KY-2-22菌株在MFC中的阳极能够富集产生大量的生物膜,同样也能够在液体培养后,以菌液静置于室温6h的条件下,在气液界面形成一层白色的生物膜。KY-2-22的这种生物膜在成型后,可以直接被用来进行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装配。其产电能力基本与KY-2-22的常规MFC相当,并且其电化学行为分析同样的表现为表面控制的过程。——从而,更加证实了KY-2-22菌株能够在产电时进行表面控制的电化学过程,也更突显处理KY-2-22作为新发现的产电菌株的特殊性。而KY-2-22菌株在气液界面形成的生物膜的电化学活性和产电活性都要优于细菌希瓦氏CN32菌株放电后的阳极生物膜,从而证明了KY-2-22特别产生的这种气液界面生物膜具有优异的性能。以至于,证明了本研究的分离筛选出的KY-2-22是一株新的特殊产电细菌,该菌能够进行表面控制电化学行为实现产电,同时还能够在菌液静置室温的条件下大量生成优异性能的产电生物膜。本文最后简要地总结了这一结论,并展望了从动物身上分离出的细菌的应用前景。
【学位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M911.45;X172
【部分图文】:

微生物燃料电池,基本结构


图 1.1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基本结构由于阳极室中的细菌代谢活性(即还原反应,同时产生电子和质子),以及阴极中的电子受体条件(通过膜分离),生物电位的发展导致了 MFC 中的生物电的产生[17,18]。在阳极室中,电化学活性微生物可以向阳极提供电子,阳极通过氧化有机/无机废物(例如燃料)释放电子,从而产生能源[19]。使用乙酸盐作为燃料源的阳极室中的电化学活性细菌发生氧化反应的示例可概括为[20]:CH3COO-+4H2O→2HCO3-+9H++8e-Logan 等先前将能够提供电子的电化学活性微生物定义为产电微生物[20]。而能够接受电子的微生物被称为外电生物[21,22]。通过阳极中的电化学活性细菌产生的质子通过半电池分离器(例如质子交换膜(PEM))扩散到阴极室中。而在阴极室中,由于氧的丰度和高还原电位,氧主要用作氧化剂[21,22]。然而,由于观察到高的电位和低动力学,氧还原反应(ORR)仍然是制约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MFC 结构的瓶颈因素之一[21,23]。其他研究表明金属氧化剂在阴极室中的应用,

穿梭机,外膜,纳米,电子


交换电子(或电子等价物)。这种穿过细胞外壳的电子交换通常被称为细子转移(EET)。微生物电催化的许多最新研究表明,无论是在环境应用的生物降解,还是在可持续和环保工业中化学品的电化学合成中,都具有潜力[44-48]。一种广泛应用的微生物电催化模型是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回收和废水处理为重点),其中某些微生物氧化电子供体,然后将释放的移到 MFC 阳极,从而产生流向阴极的电流[20]。此外,还发现阴极处的其物可减少电子受体,例如金属离子、硝酸盐或高氯酸盐,以催化细胞内代]。 MFC 外,微生物电催化可能涉及其他应用模型,如微生物电解电池、微阳能电池或微生物植物燃料电池,但所有这些都依赖于类似的 EET[52]。T 过程将微生物学、电化学、环境工程、能源和材料科学的跨学科基础研污染物的生物修复、废物回收、可再生能源生产、生物处理和纳米材料开起来。微生物电催化在这些不同领域的生物技术应用已经被许多评论所讨-54]。本综述将重点介绍在不同氧化还原介质的支持下如何进行 EET,其进助于更好地理解此过程的机制,并将大大改善上述所有应用。

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


图 1.3 技术路线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包括:(1)本研究通过选择以小型动物体内共生菌群为来源。经过筛选,从蛞蝓(如图 1.3 所示)体内筛选出了相对于其他样品具有更高产电活性的细菌菌群,命名为KY-2。该菌群在产电过程中能够在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阳极上大量富集细菌生物膜。且阳极生物膜的 SEM 图细菌的形态和 KY-2 细菌在 LB 固体培养皿生长的单菌落的形态都可以看出该菌群中包括多种细菌,但是只要一种形态的细菌出镜率最高。而经过对 KY-2 的原始菌群样品、MFC 双室全池放电后的阳极液样品,MFC 双室全池放电后长有生物膜的碳布阳极样品进行宏基因组学上的分析,证实了上述出镜率最高的细菌为 Bacillis 菌属的细菌。并且通过对该菌在三个样品的宏基因组学上得出的细菌丰度(占总细菌数量的比例)结果的分析,最终认定了该 Bacillis 菌属的细菌在 KY-2 的产电过程占据主导地位。(2)通过针对性地分离上述出镜率最高的细菌,记为 KY-2-22。通过对其 16S-rDNA细菌鉴定技术和其基因的系统发育树的构建,证明了 KY-2-22 菌株为 Bacillis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源;;微生物燃料电池中产电微生物的研究现状[J];节能;2019年01期

2 伍赛特;;微生物燃料电池应用前景展望[J];通信电源技术;2019年03期

3 李玉冰;叶群芳;王世栋;;浅谈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9年12期

4 付保荣;张逸歆;任婧;沈超;张润洁;唐玉兰;;微生物燃料电池高效产电的研究进展[J];水处理技术;2019年06期

5 陈煜铭;王寅寒;黄青;于昌平;;不同肥料条件对水稻-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的影响[J];环境科学导刊;2019年05期

6 宋荣斌;张剑荣;朱俊杰;;微生物燃料电池在传感分析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分析化学;2017年12期

7 李文龙;薛屏;;微生物燃料电池分隔材料的研究新进展[J];材料导报;2018年07期

8 李婉君;;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发展及其应用前景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7年08期

9 ;国际视角[J];科技传播;2017年16期

10 张立成;徐浩;李亚飞;程亚楠;毛天广;付岩;;连续流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试验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晴;季民;王志勇;毛天宇;;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进展[A];2018(第六届)中国水生态大会论文集[C];2018年

2 张晶;李茹莹;季民;;沉积物性质对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的影响[A];2014年第12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3 张军;李俊;廖强;叶丁丁;朱恂;;以竹炭管为阳极的微生物燃料电池[A];2014年第12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4 张晓璐;王雪梅;;功能纳米复合材料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电分析化学会议论文摘要(2)[C];2011年

5 赵峰;;来自废水的能量-微生物燃料电池[A];2010年海峡两岸环境与能源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6 成少安;;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扩大化设计[A];广东省科协资助学术会议总结材料[C];2010年

7 赵峰;;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电子传递及电极反应研究[A];广东省科协资助学术会议总结材料[C];2010年

8 付德刚;;多学科交叉研究微生物燃料电池[A];广东省科协资助学术会议总结材料[C];2010年

9 付玉彬;;海底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和应用[A];广东省科协资助学术会议总结材料[C];2010年

10 孔晓英;李连华;李颖;杨改秀;孙永明;;葡萄糖浓度对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的影响[A];广东省科协资助学术会议总结材料[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欢欢;微生物燃料电池有望走出实验室[N];科学时报;2011年

2 李洁尉 刘静;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聚焦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N];科学时报;2010年

3 记者 华凌;新型微生物燃料电池成本低性能高[N];科技日报;2016年

4 商艳凯 记者 衣春翔;哈工大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取得新成果[N];黑龙江日报;2015年

5 华凌;美研制出新型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N];科技日报;2012年

6 记者 符王润 通讯员 曾晓舵 李洁尉 刘静;微生物燃料电池有很大挖掘空间[N];广东科技报;2010年

7 记者 毛黎;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又推进一步[N];科技日报;2006年

8 ;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污水发电两不误[N];中国环境报;2005年

9 萧潇;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污水发电两不误[N];中国煤炭报;2005年

10 记者 陈勇;美科学家开发出微生物燃料电池[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丹;基于光增强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D];南京大学;2019年

2 李猛;微生物燃料电池还原Cr(Ⅵ)及驱动微生物电解池去除Pb(Ⅱ)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3 蒋青青;平板阳极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运行及群落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4 王宇洋;二氧化锰复合材料电极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储能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5 杨璐;微生物燃料电池碳基阳极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荧光/安培传感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6 任仕廷;两极循环电化学系统耦合微生物燃料电池回收污水中氮磷[D];清华大学;2017年

7 胡金凤;影响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老龄垃圾渗滤液的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8年

8 宋荣斌;多功能纳米材料用于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7年

9 杨改秀;微生物燃料电池高活性阴极氧还原电催化剂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10 赵晴;河湖沉积物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运行特性与微生物群落特征[D];天津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天保;蛞蝓体内共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9年

2 游婷;铜绿假单胞菌存活时间延长可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3 王家庭;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工业废水及机理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年

4 田亚琪;改性阳极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含铜废水[D];青岛科技大学;2019年

5 罗贤;微流体微生物燃料电池器件的设计及其性能优化[D];西南大学;2019年

6 杨祖洁;基于厌氧甲烷氧化的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9年

7 沈超;催化型电极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与处理废水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9年

8 张逸歆;复合产电菌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9年

9 蒋红梅;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电分析和燃料电池中的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

10 李蓓蓓;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含砷废水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281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8281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d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