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湘潭市典型黑臭水体整治效果及评价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30 10:17
   目前黑臭水体整治已在全国掀起热潮,已成为破坏我国城市水环境的问题之一。对于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效果评价的研究尚未形成完整理论体系,导致无法准确判断整治方案是否合理、整治措施是否有效进而造成整治方向不明确、导致整治效果不持续。建立健全有效的整治效果评价体系有助于抓住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的关键与核心,将在调节城市黑臭水体修复效果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湘潭市已完成的黑臭水体整治工程为例,选取了7处典型黑臭水体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长城一级渠、求子坝渠属于重度黑臭,长城二级渠、雨湖、南洋渠、爱劳渠、七里冲沟属于轻度黑臭,各黑臭水体均存在污水直排口且多处于居民生活密集区,农村面源污染严重。经初步整治后,各水体水质理化指标明显好转,感官上也有了较明显的改善。为进一步对整治效果进行多指标、多层次的综合评价,本研究在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效果评价理论的基础上,归纳并借鉴了水环境质量评价、河流整治工程后评价的相关理论,运用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评价方法,通过“遴选指标、确定指标调查方法、指标赋权、确立评价标准、确定等级”的构建思路,从水质理化指标、水体生态环境、水功能效益、管理指标以及社会民生效益5个方面筛选14项代表性指标(透明度、溶解氧(DO)、氧化还原电位(ORP)、氨氮(NH_3-N)、陆域绿化覆盖率、岸线硬化率、护岸生态性、沉水植物覆盖率、水功能满足率、截污减排率、周边水系连通率、整治方案合理性、管理组织制度健全性、公众满意度)完成了包括目标层A、准则层B、指标层C三个层次的指标体系设计,其中水质理化指标为决定指标,可直接确定整治效果评价结果是否合格。充分运用专家评价法(Delphi法)与层次分析法(AHP法)的优势,采用“专家评价-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赋权。确定指标层的评价标准从高到低依次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由物元可拓模型,构造经典域、节域、待评物元矩阵、计算关联度,确定评价等级。将该体系应用于湘潭市典型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得出评价结果为:长城一级渠Ⅱ级、长城二级渠Ⅲ级、雨湖Ⅰ级、南洋渠Ⅱ级、爱劳渠不合格、七里冲沟Ⅱ级、求子坝渠不合格。通过对评价标准区间进行赋分,再由模糊概率评价法计算验证得到评价结果均处于等级允许范围,结果准确。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影响因素识别,分析得出影响整治效果的因素在于水质理化指标(透明度、溶解氧、氨氮)、陆域绿化覆盖率、截污减排率和公众满意度,并尝试通过对所识别的影响因素进行跟踪评价,从而提出整治方案改进的建议。
【学位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X52;X824
【部分图文】:

流程图,预判,水体,流程


图 1.1 黑臭水体预判流程[17]Fig. 1.1 Black odor water recognition prediction process1.3.1.3 黑臭水体的分类根据黑臭程度的不同,需将预判的城市黑臭水体进行分类,有利于黑臭水体整治方案的制定及整治后效果的评估。不同的评价方法所采用的水质理化指标不尽相同[18]。目

水体,城市建成区,内排,概况


图 1.2 城市黑臭水体危害Fig. 1.2 Harm of urban black odor water1.3.4 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概况根据 2016 年 2 月 5 日第一轮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排查情况显示,在全国 216 处地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内排查出黑臭水体 1811 个,其中,河流 1545 条,总长度约 5596 k

地域分布,水体


图 1.3 我国城市黑臭水体地域分布Fig. 1.3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black odor water in urban areas of China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青新;;构建城市水体整治长效机制 切实改善水环境质量 城市黑臭水整治新规解读[J];WTO经济导刊;2015年11期

2 林培;;《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解读[J];建设科技;2015年18期

3 赵越;姚瑞华;徐敏;宋玲玲;;我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实践及思路探讨[J];环境保护;2015年13期

4 徐平;张露;;黑臭治理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环境保护;2015年13期

5 胡洪营;孙艳;席劲瑛;赵婷婷;;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与水质长效改善保持技术分析[J];环境保护;2015年13期

6 吕佳佳;杨娇艳;廖卫芳;蒋金辉;陈传红;赵进;杨劭;;黑臭水形成的水质和环境条件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5期

7 刘莹昕;刘飒;王威尧;;层次分析法的权重计算及其应用[J];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5期

8 王业耀;阴琨;杨琦;许人骥;金小伟;吕怡兵;腾恩江;;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进展[J];中国环境监测;2014年04期

9 王新民;康虔;秦健春;张钦礼;王石;;层次分析法-可拓学模型在岩质边坡稳定性安全评价中的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10 郭成明;;ANP-FCE在水利工程后评价中的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A];铁路环保法规汇编[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徐后涛;上海市中小河道生态健康评价体系构建及治理效果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

2 钱嫦萍;中国南方城市河流污染治理共性技术集成与工程绩效评估[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3 陈岩;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水利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韶玲;水体黑臭演化过程及挥发性硫化物的产生机制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2017年

2 芮正琴;充气复氧条件下微生物与植物残体添加对黑臭水体净化效果的比较分析[D];南京大学;2017年

3 丁琦;小型景观水体环境黑臭产生的机制及其规律的研究[D];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2年

4 潘震;温瑞塘河底泥疏浚及处理处置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曾超;佛山汾江河综合整治工程后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李超;水利工程项目可持续后评价体系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1年

7 韩黎;生态河道治理模式及其评价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超;城市污水处理厂除臭工艺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9 朱健;组合生物修复技术在黑臭河流污染治理工程上的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10 王耘;上海城市河流整治成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306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8306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b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