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铊对水生生物毒性效应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01 19:58
   铊是一种剧毒重金属,在地球上分布广泛但是含量很低,所以对铊的关注度很低。随着近些年工业生产,铊做为一种重金属污染物已经在国内外多个地方造成了中毒事件,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因此对于铊的毒性研究是必要的。对于重金属毒性的评价方法,国际上一般采用生物体的毒理实验。水生生物作为水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水体中重金属的毒性研究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铊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常常受矿物所影响,因此选用锰氧化物来模拟自然界中的矿物进行实验。本文选用两种水生生物来进行实验,斑马鱼和小球藻。通过对斑马鱼全身及各个器官(肝、肠、鳃、脑)的积累浓度,分析铊及锰氧化物对斑马鱼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铊在肝中的积累量最大,因为肝脏是生物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同时,由于锰氧化物对铊的吸附作用,实验中添加锰氧化物的复合体系对斑马鱼的积累浓度均低于单一铊的体系。通过对斑马鱼各个器官(肝、肠、鳃、脑)的氧化应激指标(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脂质含量MDA)以及对神经毒性的测定。结果表明,重金属铊可以诱导斑马鱼各个器官中酶的活性的增加,然而,随着时间的增加,酶的活性有所下降,但酶活的水平仍然高于空白对照组。单一铊的体系比锰氧化物和铊的复合体系对酶活性刺激性更大。单一铊体系对ACh E的活性的刺激作用也更大。暴露在铊溶液中的小球藻,在浓度较低时,重金属对其生长起促进作用,高浓度则会抑制它的生长。SOD活性的测定和MDA含量的测定与斑马鱼实验结果相似。
【学位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X171.5
【部分图文】:

斑马鱼,位置,烧杯,平行实验


第二章 铊对斑马鱼的生物积累释水曝气至溶解氧浓度达到空气饱和值(ASV),pH 稳定在L 左右(以 CaCO3 计)。配制成 Tl(I)(5、50μg/L)与锰氧化单一 Tl(I) (5、50μg/L)的体系、单一锰氧化物体系(0.1共 6 组实验。根据国家标准(GB/T13267-1991)中对于静水规定,挑选健康且大小均一的斑马鱼进行实验,一个烧杯中塑料烧杯,192 条斑马鱼。设置 8 个平行实验,其中 4 个平行实验做斑马鱼全身毒性积官(肝脏、鱼肠、鱼鳃、鱼脑)的毒性积累。外界条件干扰对鱼造成不必要的扰动,将实验所用的烧杯置白天/黑天=14/10 小时,温度为 23 0.5 °C。整个实验期间不

SOD酶活力,黄嘌呤氧化酶,检测原理,反应体系


具体方法为:用 DMSO(二甲基亚砜)将 DCFH-DA 稀释 1加入 10 mL DMSO 和 10 μL DCFH-DA。在 96 孔板中加入 2入生理盐水以做空白,然后再加入 100 μLDCFH-DA 稀释液rpm 避光孵育 20min 后,用多功能微孔板酶标仪在 488nm 激检测荧光。测定方法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是生物组织和细胞中一生物体内的有害物质所产生的氧自由基。它能催化过氧阴离2和 O2。用 CuZn/Mn-SOD 活性检测试剂盒(WST-8 法)(碧云天生),这是一种利用 WST-8 的显色反应,通过吸光度测定来检D 活性。WST-8 法的原理如下图 3-1, WST-8 和黄嘌呤氧化子反应产生水溶性的甲佨染料(formazandye),该反应可以被8 产物的比色分析即可计算 SOD 的酶活力。

标准曲线,丙二醛


1.5 mL 离心管内加入 40 μL 过氧化氢酶检测缓冲液,再加入 10 μL 的上一步终迅速混匀;在 96 孔板中加入 200 μL 显色工作液,再加入 10 μL 以上体系,同空白。在 25°C 振荡箱中,以 300rpm 孵育 15min 后,用多功能微孔板酶标仪0。同时配制过氧化氢标准曲线:取 0、10、25、50、75μL5mM 过氧化氢溶液和 75、50、25 μL 过氧化氢酶检测缓冲液至 1.5 mL,取 4 μL 加入到在 96 孔板中00 μL 显色工作液。与样品一起测定。3.4 MDA 的测定方法本实验采用脂质氧化( MDA )检测试剂盒( Lipid Peroxidation MDA Assay Kit )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上海)。这是一种基于 MDA 和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 TBA)反应产生红色产物的显色反应,通过比色法进行测定,从而确定 alondialdehyde,丙二醛)的含量。MDA 在较高温度及酸性环境 pH 低的时候可与 TBA 发生反应,形成红色的 M 产物,该产物最大吸收波长是 535 nm,相应的反应原理图如下图 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冬梅;王艳花;饶桂维;;四环素类抗生素对淡水绿藻的毒性作用[J];环境科学;2013年09期

2 刘娟;王津;陈永亨;吴颖娟;王春霖;苏龙晓;齐剑英;李祥平;;铊在矿物胶体和天然有机质界面上迁移转化行为的研究进展[J];地球与环境;2013年03期

3 李辉辉;黄萍;董巍;朱作言;刘东;;斑马鱼研究走向生物医学[J];遗传;2013年04期

4 郝宗娣;刘洋洋;续晓光;刘琴;刘平怀;;小球藻(Chlorella)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0年12期

5 曲久辉;贺泓;刘会娟;;典型环境微界面及其对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01期

6 栾富波;谢丽;李俊;周琪;;腐殖酸的氧化还原行为及其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08年11期

7 邓红梅;陈永亨;;水中铊的污染及其生态效应[J];环境化学;2008年03期

8 汤鸿霄;环境分子科学与环境纳米技术[J];环境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9 肖唐付,洪业汤,郑宝山,洪冰,Dan Boyle,Jayanta Guha;黔西南Au-As-Hg-Tl矿化区毒害金属元素的水地球化学[J];地球化学;2000年06期

10 姜彬慧,林碧琴;重金属对藻类的毒性作用研究进展[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本文编号:28319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8319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8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