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四湖主要水生植物腐烂过程及污染释放通量研究
【学位单位】:山东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X524
【部分图文】: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 1 章 绪论国山东省西南部(116o34′E~117o21′E,34o27′N~35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和微山湖四个湖泊相连构成,呈6 km,东西长 5~25 km,年均水深为 1.5 m~2.0 m,水淡水湖。南四湖作为山东省重要的水源地,同时还是道和调蓄枢纽[1],现已发展成为集灌溉、水产养殖、航性湖泊。
形成了很好的过滤层,使水中的一些不溶性物质如颗粒态氮、磷粘附在植物的根系而起到很好的吸附过滤作用。水生植物的这种作用主要应用在河流两侧的护坡及区域。刘盼等[13]通过对水生植物紫叶酢浆草的吸附性能研究,表明其对水中 TN、 NH4+-N 的吸附能力达到 60%以上,且紫叶酢浆草可以作为一种观赏植物,具有应用前景。1.2 研究意义南四湖是南水北调工程最大的调蓄湖泊,同时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段重要水质涵养区。南四湖流域的水质安全、水体化及湿地生态环境系统的完整健康是水北调东线工程顺利进展及输水安全的重要前提。近几年,南四湖流域内开展大工湿地综合污染治理工程,其大量水生植物在生长期间,可以效的去除水和底泥、磷、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对水质起到了良好的净化作用。但在秋冬季节物进入腐烂分解阶段,会对水质造成二次污染[14]。
图 2.1 南四湖主要的 5 种水生植物(菹草、水花生、莲、香蒲、芦苇)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又名虾藻、虾草。属眼子菜科,眼子菜属,为多年水草本植物。其最适宜生长温度为 10~20℃,当温度高于 24℃时则停止生长。菹草地理分布较广,其广泛分布于湖泊、河流和低洼积水处,生长环境水深一般不超.8 m。菹草的繁殖包括种子繁殖、根茎繁殖和石芽繁殖,其中石芽繁殖为主要的繁殖式。在南四湖地区菹草秋季发芽,冬季生长,在 4、5 月份大量繁殖,在 5 月中旬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好;桑国庆;杨丽原;闫芳阶;刘友春;;近十年来南四湖水质时空变化特征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2019年02期
2 葛文君;唐鹏;闫先收;刘丽君;陈星宇;王炜亮;;南四湖流域水环境状况及污染源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6年31期
3 屈建春;孟昭强;张志贵;王国瑞;仇念运;;南四湖水生态文明研究[J];治淮;2016年03期
4 杜红志;周权;陈强;;为了南四湖生机盎然[J];治淮;2014年09期
5 徐晓仪;;南水北调提升山东沿线水质 鳜鱼绝迹多年后再现南四湖[J];山东画报;2016年12期
6 毕温凯;袁兴中;陈魁;高t煃_;张宽;杨宁;;南四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J];绿色科技;2014年07期
7 赵方胤;邵波;朱运海;;南四湖流域第三产业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9期
8 贾永飞;彭利民;;基于循环经济的南四湖流域经济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9 赵凯;;南四湖情势演变与保护探索[J];江苏水利;2011年11期
10 马瑞峰;邱红;;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南四湖湖内治理工程若干问题的探讨[J];治淮;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景f;潘志柔;;南四湖水环境刍议[A];山东水利学会第十届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5年
2 侯端环;张晨光;张传扬;;南四湖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现状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探讨[A];“生态济宁”优秀论文选编[C];2007年
3 储德义;;合理配置水资源 保护南四湖生物多样性[A];中国水利学会200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陈国浩;郑卫东;张国玉;;降水量对南四湖水位影响分析[A];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化建设——2015(第三届)中国水利信息化与数字水利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5年
5 鲁孟胜;吴恩江;孔凡顺;单松炜;;山东南四湖流域环境地质问题浅析[A];地质与可持续发展——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文集[C];2003年
6 屈璞;赵明根;;2002年南四湖应急生态补水实践[A];调水工程应用技术研究与实践[C];2009年
7 张祖陆;辛良杰;;南四湖湿地生态环境退化特征及其生态经济损失评估[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年
8 王式成;闫芳阶;刘友春;黄洁;王慧玲;;淮河流域重要跨省湖泊南四湖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A];健康湖泊与美丽中国——第三届中国湖泊论坛暨第七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杨丽原;马振民;;南四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的污染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陈国浩;鲁程鹏;李伟;曹燕;;“20180817”暴雨对南四湖流域平原区地下水位影响分析[A];2019(第七届)中国水利信息化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潘俊强;清波荡漾南四湖[N];人民日报;2017年
2 本报通讯员 唐伟;生机重现南四湖[N];中国水利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王菡娟;南四湖的生死蜕变[N];人民政协报;2014年
4 记者 赵厚峰;尽快缓解南四湖旱情 确保湖区生产生活安定[N];济宁日报;2014年
5 记者 张彦彦;我市全力全速开展南四湖生态调水工作[N];济宁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董若义;山东应急调水补充南四湖[N];中国环境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杜芳;北方南四湖“畅饮”长江水[N];经济日报;2014年
8 记者 赵新;南四湖紧急补水 抗旱浇灌保丰收[N];中国水利报;2014年
9 政务报道组;南四湖生态应急调水圆满结束[N];中国水利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杜红志;“救急”南四湖[N];中国水利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辉;南水北调改善南四湖水流水质特性及湖滨带控污技术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2 张依然;南四湖新薛河人工湿地的植物多样性、土壤汞风险及生态可持续性评价[D];山东大学;2014年
3 付伟章;南四湖区农田氮磷流失特征及面源污染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4 梁春玲;南四湖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服务价值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磊;南四湖流域退耕还湿工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苗群;南四湖水环境质量评价研究[D];青岛大学;2008年
7 李爽;基于SWAT模型的南四湖流域非点源氮磷污染模拟及湖泊沉积的响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安文超;南四湖及主要入湖河口沉积物的污染特征及磷吸附释放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李志建;南四湖沉积物内源污染释放规律与水质响应的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张桂斋;两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在南四湖食物链中的分布和生物积累[D];山东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栋;南四湖主要水生植物腐烂过程及污染释放通量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9年
2 芦昌兴;南四湖流域未来气候变化及其对典型入湖河流径流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3 宫雪亮;MIKE21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在南四湖上级湖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9年
4 张伟;南四湖水体中汞的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研究[D];济南大学;2018年
5 赵越;基于海绵流域的南四湖生态空间构建[D];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
6 冯娜;南四湖入湖河口水质变化趋势分析与预测模型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8年
7 梁佳欣;近30年南四湖湿地景观时空变异特征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8年
8 张大智;基于InVEST模型的南四湖流域生物多样性评价与保护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年
9 田莉娟;南四湖流域城镇扩展的时空演变及其模式优化[D];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
10 陈妮;2006-2015年南四湖水质综合评价及改善效果分析[D];青岛理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320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832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