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北京市顺义区表层土壤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09 22:13
   土壤是陆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提供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故土壤质量好坏与人类生活质量紧密相关。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周边土壤重金属含量也受到人为活动的强烈扰动,而且城郊是城区重要农产品产区。因此,研究城市周边土壤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和土壤环境质量对于确保土壤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北京顺义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元统计和地统计学分析方法,系统地对顺义区表层土壤8种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包括空间分布、来源和生态危害评估展开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摸清顺义区表层土壤重金属含量水平和空间分布特征。顺义区表层土壤8种重金属V、Cr、Ni、As、Cd、Zn、Pb和Hg平均浓度分别是68.2、52.1、22.9、8.3、0.153、68.3、23.8和0.046mg/kg,均没有超过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空间分布图显示V、Cr、Ni和As的“热点”主要坐落在研究区西北部、东北部以及中部,与岩石风化初始产物Fe_2O_3和Al_2O_3/SiO_2高值空间分布一致;而Cd、Zn和Pb浓度高值随机分布在研究区内;Hg高值主要零散出现在研究区西部。对顺义区表层土壤重金属进行源解析。通过半变异函数、皮尔森相关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显示V、Cr、Ni和As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Cd、Zn和Pb主要受工业活动、农业生产和汽车尾气影响;而Hg的来源与上述来源不同,大部分来源与煤燃烧和工业活动产生的大气沉降有关。此外,聚类分析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元素V、Cr、Ni和As与来自成土母质Fe_2O_3和Al_2O_3紧密相关;Cd、Zn和Pb主要与农业活动和农业种植产生的P、N和TOC有关。人为贡献率计算结果也支持上述源解析的结果。最后,对顺义区土壤进行环境质量评价。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对顺义区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研究显示以上三种方法大部分数值都较低,意味着整个顺义区基本处于低等生态危害。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与顺义区相似区域的土壤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学位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X53;X142
【部分图文】:

路线图,研究技术,路线图,顺义区


12图 1-1 本文的研究技术路线图1.4 工作安排与完成工作量本文通过与北京市地质勘察技术院合作,在 2016 年完成野外土壤采样,土壤样品是在国家地质测试中心完成数据测试分析工作,随后根据实验结果对数据进行处理并绘制所需表格和图表,然后根据理论与现实研究结合方法,对特大城市北京周边的顺义区土壤重金属进行研究。主要通过多元统计和地统计学分析方法,系统地对顺义区的土壤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包括空间分布、可能来源以及

分布图,顺义区,采样点,分布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降水的 75%集中在夏季。2.2 采样方法研究区土壤采样是以 GPS 进行野外定点采集。按 0.5×0.5 公里网格为一个采样单元进行采样布设,一共采取了 4127 个表层(深度 0-20cm)土壤样品。表层土壤采样点在农田、菜地、林地等分布均匀,除机场和河流等小部分地区外无法采集,都进行了样品采集。最终采样点坐标如图 2-1。为了最大限度缩小抽样误差,每个样品由 5 个 10m 范围内的子样均匀混合组成,每个样品重约 1kg。使用不锈钢铁楸取样,并将取好的样品放在聚乙烯塑料袋中储存。

半变异函数,基台


第 2 章 研究区概况和样品分析Sill):随着采样点间距离 h 增大时,半变异函数会达到,这个常数值就称为基台值。若半变异函数值超过基台随采样点间隔距离而发生改变时,空间相关性消失。(Partial Sill):代表基台值与块金值的差值。nge):当半变异函数的取值由初始的块金值达到基台值示在某种观测尺度下,空间相关性的作用范围,其大小学中常用半变异函数理论模型有球状模型、指数模型、块金效应模型等。运用 GS+软件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进行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立立;张成;张榴萍;钱国平;;我国粮食重金属研究进展[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19年01期

2 李洪伟;邓一荣;刘丽丽;;青海湖典型湿地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J];山东工业技术;2017年11期

3 周若薇;;湘江水体中常见重金属离子浓度的空间分布[J];湖南教育(D版);2016年12期

4 洪继华,章申;广东南部地理景观中土壤重金属垂直分异及其地球化学分层性[J];地理研究;1988年04期

5 应卫明,章申;海南岛琼山热带土壤中重金属分布和矿物特征的关系[J];土壤学报;1988年04期

6 邱礼生;珠江口海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模式[J];海洋通报;1989年01期

7 祝建中,胡志华;垃圾焚烧过程中影响重金属分布因素的研究[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4年12期

8 梅梅;闵宁;;运煤铁路两侧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09期

9 陈超;刘汉羽;郝俊;赵丽丽;程巍;;不同种植年限香根草对煤矸石山基质中重金属分布的影响[J];煤炭学报;2016年12期

10 郭德英;;黄河三角洲重金属分布状况及分析评价[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邵俊娟;刘成斌;顾昱晓;傅建捷;史建波;江桂斌;;拉萨河鱼体中重金属分布特征研究[A];第十届全国生物医药色谱及相关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2 王元仲;李冬梅;高云凤;;河北省优势农产品-小麦、玉米产区土壤重金属分布研究[A];首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原仪;冯桓;袁德奎;郭磊;;渤海湾重金属分布及输运机理[A];2016年全国环境力学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6年

4 赵君;梁帅;;松嫩平原北部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5 宗美荣;董发勤;刘明学;侯兰杰;杨刚;魏红福;张伟;罗浪;周青;许稳;谢敬宜;罗昭培;王萍萍;张倩;;西部某铀矿采矿坑口辐射及重金属分布[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1)[C];2015年

6 张鑫;周涛发;殷汉琴;杨西飞;;铜陵矿区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A];全国环境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窦磊;马瑾;周永章;付善明;;乡镇企业密集区土壤-蔬菜系统重金属分布特性分析——以广东东莞为例[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杨曼丽;卢志明;;雾霾颗粒中重金属分布时间演化模拟[A];2014年全国环境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9 雷莹;陆杰;;宁德市茶园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评价[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2年

10 张语情;李立平;邢维芹;;济源铅冶炼污染区小麦全麦和麸皮重金属性质研究[A];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暨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研讨会摘要集[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罗岳平 朱日龙 胡刚玉;重视土壤重金属有效态分析[N];中国环境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林;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迁移与富集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2 倪润祥;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输入输出平衡和风险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

3 黄斌;重金属在稻田土壤中的吸附、富集、迁移特征及稳定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4 陈俊刚;光谱法海水多元素重金属同步检测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8年

5 段宝玲;城市污泥重金属源解析及生态风险与健康风险评价[D];山西农业大学;2018年

6 黄星;红树林土壤有机碳、重金属特征对红树林景观格局变化的响应[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7 孙晓艳;铅锌矿区土壤重金属植物有效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8 潘尚霞;南方某工业区环境重金属暴露对儿童神经和肾脏早期影响[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7年

9 王孝程;深海化能生态系统大型生物营养来源分析及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8年

10 刘禹;重金属在冰—水—底泥多相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规律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亚军;矿冶城市土壤重金属源解析与景观分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9年

2 霍庆霖;成都市淡水混养池塘水环境及鱼类重金属分布特征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3 徐慧韬;浙江省主要入海河流微塑料和重金属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4 曹佳艺;基于UNMIX模型的农田土壤重金属源解析及污染损失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5 李振雄;大别山霍山-金寨地区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环境质量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6 余洪慧;北京市顺义区表层土壤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7 付仁笼;渤海海底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来源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8 侯彪;不同粒径团聚体中重金属的分配规律及影响因素[D];成都理工大学;2019年

9 兰真;地下水对小尺度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影响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9年

10 李婷;四川省马边磷矿区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效应[D];成都理工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342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8342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d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