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洋葱假单胞菌处理U(Ⅵ)的性能及机理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1 20:23
   铀矿的开采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含铀污染废水,其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安全造成了潜在的危害,寻找合适的处理方法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微生物对于含铀废水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探究细菌处理铀的性能及相互作用机理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利用从湖南某铀尾矿库土壤中分离的一株土著洋葱假单胞菌进行试验,探讨了其对低浓度含铀废水处理的性能。试验考察菌体投加量、初始pH、U(Ⅵ)初始浓度、时间对菌体吸附U(Ⅵ)的影响;Cu~(2+)、Pb~(2+)、Zn~(2+)等重金属离子对U(Ⅵ)去除存在较大影响,探究不同浓度上述离子存在条件下,菌体对U(Ⅵ)的去除影响。胞外聚合物(EPS)在菌体吸附U(Ⅵ)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考察了不同培养时间下,细菌胞外聚合物含量变化及其对菌体处理铀的影响。采用SEM-EDX(扫描电镜-能谱)、FTIR(红外光谱仪)和XRD(X射线衍射光谱)等现代分析手段,阐明铀-细菌相互作用的反应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当U(Ⅵ)浓度为10 mg/L,pH为6.0,30℃时,菌体对U(Ⅵ)的最大平衡吸附量可达160.4 mg/g。静态试验结果表明菌体吸附U(Ⅵ)在4 h时达到平衡,且U(Ⅵ)的去除率达到95.0%。Cu~(2+)、Pb~(2+)、Zn~(2+)等离子存在时,菌体去除U(Ⅵ)效率降低。重金属离子浓度为100 mg/L时,Cu~(2+)、Pb~(2+)对菌体除U(Ⅵ)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Zn~(2+)的影响微弱。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胞外聚合物的含量逐渐增加,3d达到最大值66.1 mg/g(DW)。无胞外聚合物的菌体与原菌体吸附U(Ⅵ)相比,吸附率出现一定的下降,表明该菌胞外聚合物参与菌体吸附U(Ⅵ)SEM-EDX、XRD、FTIR表征分析结果表明,U(Ⅵ)以絮状磷酸铀化合物沉积在细胞表面,细胞的羟基,酰胺和磷酸基团等官能团与铀的结合中起重要作用。细菌表面的沉淀物主要为含磷铀氧化物(UO_2P_6O_(17))、磷酸氢铀化合物UO_2H(PO_3)_3和磷酸氢铀水合物(UO_2(H_2PO_4)_2.3H_2O)。土著洋葱假单胞菌对于含U(Ⅵ)废水有着较好的去除性能,能耐受U(Ⅵ)和其他重金属毒性可与U(Ⅵ)发生矿化反应,可在低浓度含铀废水处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学位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X753;X172
【部分图文】:

路线图,试验技术,路线,除铀


试验技术路线

蛋白质含量,多糖,菌体


0 1 2 3 4 5 6 7 8T/d 不同 EPS 中多糖和蛋白质含量随时间的变聚合物对 U(Ⅵ)的去除长,在 1~7 d 内原菌体和不含 EPS 菌达到最大值,其中,原菌体对 U(Ⅵ除率为 92.1%。在 1~3 d 内,菌体呈~7d 内,菌体对 U(Ⅵ)去除率后呈现不含 EPS 菌体对 U(Ⅵ)的吸附量出现(3d)。从图 3-1 也可以看出,洋葱化,3d 以后趋于稳定,变化较小。因,这可能是 EPS 中所含组分如糖类作用位点有关。不同生长阶段的细 天培养期间维持在较高水平,然后

细菌,磷酸


图 4-2 细菌除 U(Ⅵ)前(a、c)、除 U(Ⅵ)后(b、d)的 SEM、EDX 图4.2.3 除铀前后菌体 XRD 分析X 射线衍射法测定了铀的化学特征,采用 Jade 6.5 软件分析相关结果。如图4-3,除 U(Ⅵ)后的光谱显示,在 2θ 为 26.12、36.85、41.38 处有三个不同的峰,d-spacing 值分别为 3.47°A、2.44°A、2.18°A。将这些 d-spacing 值与已知化合物(JCPDS)的数据文件进行比较[78, 39],与卡片 89-1670、72-2427、36-0346 相匹配,形成了六价的铀酰化合物,依次为磷酸铀化合物(UO2P6O17)、磷酸氢铀化合物(UO2H(PO3)3)和磷酸氢铀水合物(UO2(H2PO4)2.3H2O)。pH 的变化影响相关磷酸盐-铀化合物的形成,当 pH=6.0 时铀主要以磷酸铀化合物的形式存在[8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旭愿;张敏;李成涛;沈颖辉;武晶;;洋葱假单胞菌产脂肪酶条件的优化[J];湖北农业科学;2014年01期

2 李永乾;;在医院化验室的结晶紫溶液中检出洋葱假单胞菌[J];国外医学(医院管理分册);1988年02期

3 陈真;谢水波;曾涛涛;刘迎九;;洋葱假单胞菌处理含U(Ⅵ)废水[J];环境工程;2019年08期

4 周江宁,陈江平;临检标本中洋葱假单胞菌的鉴定[J];江西医学检验;2000年04期

5 侯凤伶,申志新,张淑红;矿泉水中检出洋葱假单胞菌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0年01期

6 KumarA,朱汝锦;头孢他啶、环丙沙星、亚胺配能、哌拉西林和妥布霉素对洋葱假单胞菌的抗生素后效应[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94年02期

7 郑艳;匡立学;李超;张玉龙;;洋葱假单胞菌乳糖酸发酵条件的优化[J];食品科学;2012年11期

8 汪小锋;杨江科;闫云君;;洋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epacia)PCL-3产脂肪酶发酵条件研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8年10期

9 苏桂华,周国芹;洋葱假单胞菌引起会阴侧切术后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年03期

10 ;能源上的应用[J];生物技术通报;1990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静;洋葱假单胞菌脂肪酶、胰岛素与小分子相互作用的质谱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陈真;洋葱假单胞菌处理U(Ⅵ)的性能及机理分析研究[D];南华大学;2019年

2 郭道义;洋葱假单胞菌G63脂肪酶产酶条件优化及同源高效表达[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尹利;洋葱假单胞菌G-63产脂肪酶发酵条件优化及分离纯化工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汪小锋;洋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epacia)PCL-3产脂肪酶条件优化及纯化工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周勤丽;洋葱假单胞菌脂肪酶化学修饰及其对手性伯醇立体识别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曾淑华;洋葱假单胞菌脂肪酶的固定化及其催化合成生物柴油的工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陈大伟;洋葱假单胞菌脂肪酶在非水相介质中构效关系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刘怡;基于纳米金新型检测系统的临床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芯片的研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370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8370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a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