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载铁活性炭的制备及对水中三价砷的吸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2 07:04
   砷(As)是一种广泛分布的剧毒元素,对人体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等有严重危害,也是阻碍动物发育和植物生长的因素。随着工业化快速发展,地下水砷污染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环境领域的一大难题。本研究基于环境功能材料的开发与利用,制备出载铁活性炭(FGAC)吸附剂,重点研究了其对As(Ⅲ)的吸附性能,并探讨了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载铁活性炭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先用0.01 mol/L的NaOH溶液浸泡颗粒活性炭(GAC)24 h,得到碱处理的活性炭(BGAC),然后采用0.2 g FeSO_4·7H_2O搭配0.8 mL NaClO对1 g BGAC进行浸润,浸润温度设为35℃,结束后对材料进行4 h的冷冻干燥处理。制得的FGAC铁含量为3.49%,孔隙中分布有大量成簇状的铁氧化物颗粒,但分布不均匀,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分别为1083.86m~2/g和0.232 cm~3/g;FTIR图谱显示载铁后材料的O-H峰强度明显增强,很可能由负载的铁氧化物的O-H振动产生;XRD图谱表明Fe主要以无定形态负载于活性炭上,且Fe的负载破坏了活性炭原有的晶体结构。FGAC在4~10的pH范围内能较好地去除As(Ⅲ),且此时负载的Fe基本无泄漏。反应进行到1380 min时FGAC对As(Ⅲ)的吸附量基本不再变化,平衡吸附量为0.9452 mg/g。温度由25℃升至45℃时,材料对As(Ⅲ)的吸附量有所提高。Ca~(2+)和Mg~(2+)对As(Ⅲ)的吸附都起促进作用,Ca~(2+)的促进作用稍强于Mg~(2+);NO_3~-、SO_4~(2-)对材料的吸附性能基本无影响,CO_3~(2-)、SiO_3~(2-)、PO_4~(3-)则表现出了抑制作用,抑制强度顺序为PO_4~(3-)SiO_3~(2-)CO_3~(2-);在上述离子环境中,FGAC上负载的Fe都表现出了很强的稳定性。NOM能够抑制FGAC对As(Ⅲ)的吸附,但其上所载的Fe能较好地抵抗水中NOM的影响。Lagergren准二级反应速率方程更适合描述FGAC对As(Ⅲ)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外扩散对FGAC吸附As(Ⅲ)速率的控制作用强于内扩散;FGAC对As(Ⅲ)的吸附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和第三阶段为吸附速率控制步骤。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更适合描述FGAC对As(Ⅲ)的吸附热力学过程,吸附为吸热、熵增、能自发进行的过程。吸附—解吸实验结果显示As(Ⅲ)的解吸率不高,吸附剂再生较困难。活性炭滤柱过滤实验出水As浓度超标时刻的床体积达到了3054,表明FGAC具有优良的动态吸附性能,且整个周期内负载的Fe基本无泄漏。对比吸附前后FGAC的表征结果,可进一步证明FGAC吸附As(Ⅲ)的机理为静电作用和络合作用,络合可能发生在As(Ⅲ)与多个Fe的颗粒之间。Fe主要以水合氧化铁的形式负载于FGAC上,且Fe作为得电子方参与吸附;As主要以三价形式吸附于FGAC上。吸附体系内只存在DO对As(Ⅲ)的弱氧化作用,不存在其他氧化或催化氧化作用。
【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Q424.1;X52
【部分图文】:

孔径分布,铁含量,吸附量,预处理


、熟化温度等因素对 FGAC 除砷效果的影响。同量,简要分析了各制备条件影响因素下 FGAC 铁含除率、吸附量、铁含量三项指标确定了最佳制备条 和最佳条件下制备的 FGAC 进行了 BET&BJH、FTI,分析了材料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表面官能团含量等基本特性。性炭最佳制备条件的确定处理及不同亚铁盐和氧化剂组合的影响 GAC 按照 2.2 节中的方法进行预处理,得到 AGA 3-1 反映了 GAC、AGAC、BGAC 的吸附量和铁s(III)的吸附量均低于 0.12 mg/g,表明基本不能量可能来源于测定铁含量实验所用的试剂,相比于

吸附量,去除率,除砷,学位论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附实验时 As(III)的初始浓度约为 1 mg/L,每种 FGAC 采用 2 g/L 和 1 g/L 两个投加量,以避免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更准确地选出最合适的制备条件。测定吸附前后溶液中 As 的浓度,同时用 1:1 盐酸洗脱 FGAC 上的 Fe 测其浓度,按照公式(2-1)~(2-4)计算去除率、吸附量、铁含量、铁利用效率等指标,有关结果如图 3-2、3-3、3-4 所示。(a) (b)

铁含量,吸附量,去除率,除砷


图 3-3 不同组合对铁含量的影响:(a)AGAC,(b)BGAC(a) (b)图 3-4 铁含量对铁利用效率的影响:(a)AGAC,(b)BGAC由图 3-2 可知,酸碱两种不同预处理方式对 FGAC 的除砷效果有很大影响:投加量为 2 g/L 时,AGAC 载铁后对 As(III)的去除率仅为 70~75%,吸附量在0.38 mg/g 左右,而 BGAC 载铁后对 As(III)的去除率高达 91.7%,吸附量也提高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艳;;活性炭制备现状及其研究进展[J];甘肃石油和化工;2013年04期

2 王程;曹强;张玉全;汤海涌;;活性炭材料作为载体的应用进展[J];化工新型材料;2019年08期

3 樊星;侯党社;张文亮;秦凡凡;李心烛;;活性炭制备技术研究进展[J];现代盐化工;2019年04期

4 程淑云;;活性炭的改性及应用进展[J];河北化工;2007年06期

5 孙宝林;新型活性炭材料的特性及应用[J];劳动保护;1995年04期

6 公绪金;董玉奇;;基于活性炭调控强化吸附制冷效能研究进展[J];冷藏技术;2019年02期

7 李海红;张笑;;超声预处理对活性炭材料结构的影响及其表征[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6年06期

8 李恒;来倩;王亚明;蒋丽红;何沛;刘志华;;烟梗基活性炭的优化制备及对苯酚吸附动力学[J];化学工程;2019年05期

9 韩明;李彦樟;陈建利;王稹;李世军;张雪平;吴波;;核级活性炭疏水性改性初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年25期

10 常俊玲,刘洪波,唐冬汉,张红波;中孔活性炭材料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0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浩;杂环季氮负载活性炭的制备及全氟羧酸盐吸附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年

2 钟隆春;沥青基活性炭汞吸附剂的开发与机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年

3 王永芳;含磷、氮活性炭的电化学应用基础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8年

4 郭子彰;湿地植物基高含氮活性炭制备工艺及其去除重金属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5 李诗杰;超级电容器用马尾藻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6 张巧丽;氧化铁/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去除水中有机物和砷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7 王秀芳;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制备、表征及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

8 解立平;城市固体有机废弃物制备活性炭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03年

9 于畅;炭基材料在燃油吸附一氧化脱硫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10 张利波;烟杆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吸附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成;载铁活性炭的制备及对水中三价砷的吸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2 周会平;生物质竹炭的制备、表征及其对甲苯气体动态吸附特性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大学;2019年

3 关文山;氨基调控壳聚糖基活性炭对CO_2吸附性能影响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9年

4 陆小芳;木质素基活性炭载镍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逆水煤气反应的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5 王俊龙;活性炭的冷冻制备及其与氧化锰复合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9年

6 刘建华;葵花盘与海带活性炭制备及在重金属吸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电催化氧化方面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7 许丽;复合胶黏剂制备成型活性炭及其吸附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8 王微;生物质活性炭的制备及性质研究[D];山西大学;2019年

9 王田;磷酸水热制备锯末活性炭及其吸附染料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10 郭秉霖;超纯煤的萃取工艺对活性炭性能的影响[D];华北理工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378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8378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d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