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藻降解过程及其对沉积物中锰释放的作用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9 23:21
近年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人类活动加剧,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重大环境问题。巢湖西半湖蓝藻聚集生长,是水华频繁爆发的重灾区,本文以巢湖西北部蓝藻及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分析野外样品的理化参数特征;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深入研究光照、氧气及微生物作用对蓝藻衰亡降解过程中营养盐释放影响;通过提取藻源有机质(A-DOM)并置于UV-A、UV-C紫外灯光照及避光三种降解条件下,研究其组分与分子量的变化特征;通过蓝藻-湖水-沉积物三相实验体系,分析蓝藻降解对沉积物中重金属锰释放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如下:室内模拟蓝藻降解实验结果表明:蓝藻在光照有氧组经历生长、衰亡和降解过程,避光缺氧组经历衰亡和降解过程。实验初期蓝藻内易溶物质的迅速洗脱过程造成各组营养盐增高,其中光照有氧组在实验1d-15d氮磷浓度变化不大,避光缺氧组氮磷浓度短期内达到最大值,且总溶解态磷(TDP)的增长速率高达0.21mg/(L·d),总溶解态氮(TDN)的增长速率高达0.619mg/(L·d),TDP中PO_4~(3-)-P与TDN中NH_4~+-N的所占比例较高。同等实验条件下原状湖水为浸泡源的分组降解更快,可能是由于微生物加快降解的速度,并促使颗粒态营养盐向溶解无机态转化。实验后期,总溶解态氮磷含量下降可能是由于藻降解体共沉降作用。蓝藻避光降解过程中氮磷指标与pH和DO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说明蓝藻降解过程显著改变了水体环境。通过三维荧光光谱(3D-EEM)结合平行因子(PARAFAC)法研究了A-DOM降解特征,PARAFAC模型识别分析得到了4种荧光组分:类蛋白组分C1(225,280/345nm)与C2(230,275/310nm),类腐殖质组分C3(275,365/445nm)与C4(320/400nm)。A-DOM降解实验时长为168h,三种实验方案下FDOM(组分荧光强度之和)与DOC(A-DOM浓度)降解率表现为UV-CUV-A避光。紫外-可见特征参数表明,UV-A、UV-C光照下A-DOM含量(DOC)、腐殖化程度(SUVA254)及分子量(E2/E3)均降低,说明A-DOM被光降解,避光组SUVA254持小幅度上升,说明微生物降解可能导致有机质的腐殖化程度增高。DOC、FDOM_(max)与光谱特征参数存在相关性(P0.05),是指示A-DOM降解行为的有效指标。光降解动力学表明UV-A、UV-C照射下各组分半衰期有所差异,与组分荧光强度的降幅差异具有一致性。通过膜平衡渗透实验研究A-DOM降解过程分子量变化特征,UV-A与UV-C组大分子比例相较于初始样品下降,避光组大分子比例有所上升,与特征参数E2/E3,SUVA254的变化具有一致性。环境因子对沉积物中锰释放实验表明缺氧及pH值呈酸性可促进锰释放,添加A-DOM对沉积物中锰的释放会造成影响。室内模拟蓝藻-湖水-沉积物三相体系表明,以不添加藻为对照,蓝藻存在改变了水体环境的DO、pH及ORP(氧化还原电位),藻残体下沉到沉积物表面增加了有机质含量并改变沉积环境,促进沉积物中锰的释放,蓝藻及其残体对上覆水中锰有吸附作用,并随腐殖化进程中藻细胞结构变化而改变,进而影响水体锰的迁移转化。
【学位单位】:安徽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X52
【部分图文】:
图 2-1 巢湖西半湖西北部采样点的分布水样于实验室内分为两个部分,一份过滤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后,,另一份酸化至 pH<2,测定总磷、总氮等指标。沉积物样品提出均匀后于-20℃冷冻保存,另取部分沉积物样品冷冻干燥,研磨后0.15mm)尼龙筛后,装入样品袋封口备用以测定基本参数,将新鲜并及时测定含水率等相关参数。分析方法表 2. 3 沉积物理化指标测定方法指标 测定方法水率 将坩埚置于 105℃左右电热板上,反复烘干至恒重为 M0,15 克左右沉积物样品置于坩埚中称重为 M1,将盛有沉积品的坩埚加热烘干至恒重,称量得 M2,即含水率计算公w(%)=100*(M1-M2)/(M2-M0)
图 4-1 蓝藻微囊藻显微镜 40 万倍放大图设计用 4 个 6L 玻璃圆柱形容器分别进行不同部。常温下,将采集的新鲜蓝藻与超纯水粒杂质。将其中两个玻璃容器加入 30cm入约 5L 超纯水。称取 4 份 50g 离心后藻加外来营养元素无底泥,确保经测定的污C、D 分组,选择浸泡水源,其中 A、B 风处,光照为自然光,模拟蓝藻的有氧降黑暗环境,用铝箔将整个玻璃容器包裹起气进入,模拟蓝藻缺氧降解环境。实验过从底部取样口采样 100ml 测定相关理化层藻体置于 105℃烘箱内测定含水率为 8
(c) (d)图 4-6 蓝藻降解过程光学显微镜形态随时间变化注:(a)D 组新鲜蓝藻;(b)D 组第 20d 蓝藻形态;(c)D 组第 40d 蓝藻形态;(d)D组第 50d 蓝藻形态以超纯水为浸泡水源,黑暗密封条件下的 D 组为例,此次取样新鲜蓝藻中微囊藻占较大比例,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清晰看到细胞形态,细胞颜色为深绿色或黑绿色,为边缘透明的球形气囊包裹,藻细胞排列紧密。从以上数张蓝藻自然降解衰亡的电子显微照片观测来看,第 20d 时,藻细胞颜色明显变淡,但排列仍较为紧密,于此同时,水体颜色开始加深,由初始的淡绿色变为黄褐色。第 40时,蓝藻的降解过程表现为多糖外层被降解,细胞群体分解,整体为松散排列状态,随之出现较多单细胞,同时细胞内物质也开始降解分解,而到 50d 左右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已观察不到明显蓝藻个体。4.4 蓝藻降解过程中水体营养元素的相关性分析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47848
【学位单位】:安徽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X52
【部分图文】:
图 2-1 巢湖西半湖西北部采样点的分布水样于实验室内分为两个部分,一份过滤去除大颗粒悬浮物后,,另一份酸化至 pH<2,测定总磷、总氮等指标。沉积物样品提出均匀后于-20℃冷冻保存,另取部分沉积物样品冷冻干燥,研磨后0.15mm)尼龙筛后,装入样品袋封口备用以测定基本参数,将新鲜并及时测定含水率等相关参数。分析方法表 2. 3 沉积物理化指标测定方法指标 测定方法水率 将坩埚置于 105℃左右电热板上,反复烘干至恒重为 M0,15 克左右沉积物样品置于坩埚中称重为 M1,将盛有沉积品的坩埚加热烘干至恒重,称量得 M2,即含水率计算公w(%)=100*(M1-M2)/(M2-M0)
图 4-1 蓝藻微囊藻显微镜 40 万倍放大图设计用 4 个 6L 玻璃圆柱形容器分别进行不同部。常温下,将采集的新鲜蓝藻与超纯水粒杂质。将其中两个玻璃容器加入 30cm入约 5L 超纯水。称取 4 份 50g 离心后藻加外来营养元素无底泥,确保经测定的污C、D 分组,选择浸泡水源,其中 A、B 风处,光照为自然光,模拟蓝藻的有氧降黑暗环境,用铝箔将整个玻璃容器包裹起气进入,模拟蓝藻缺氧降解环境。实验过从底部取样口采样 100ml 测定相关理化层藻体置于 105℃烘箱内测定含水率为 8
(c) (d)图 4-6 蓝藻降解过程光学显微镜形态随时间变化注:(a)D 组新鲜蓝藻;(b)D 组第 20d 蓝藻形态;(c)D 组第 40d 蓝藻形态;(d)D组第 50d 蓝藻形态以超纯水为浸泡水源,黑暗密封条件下的 D 组为例,此次取样新鲜蓝藻中微囊藻占较大比例,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清晰看到细胞形态,细胞颜色为深绿色或黑绿色,为边缘透明的球形气囊包裹,藻细胞排列紧密。从以上数张蓝藻自然降解衰亡的电子显微照片观测来看,第 20d 时,藻细胞颜色明显变淡,但排列仍较为紧密,于此同时,水体颜色开始加深,由初始的淡绿色变为黄褐色。第 40时,蓝藻的降解过程表现为多糖外层被降解,细胞群体分解,整体为松散排列状态,随之出现较多单细胞,同时细胞内物质也开始降解分解,而到 50d 左右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已观察不到明显蓝藻个体。4.4 蓝藻降解过程中水体营养元素的相关性分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焕广;张菊;吴金甲;姚昕;王倩;陈诗越;;东平湖菹草腐烂对上覆水碳氮磷浓度的影响[J];人民黄河;2015年12期
2 柏林森;李向东;张彦;;微山湖(下级湖)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的降解实验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年05期
3 高洁;江韬;李璐璐;陈雪霜;魏世强;王定勇;闫金龙;赵铮;;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中溶解性有机质(DOM)吸收及荧光光谱特征[J];环境科学;2015年01期
4 刘树元;郑晨;袁琪;王先兵;王秭炎;;台州长潭水库铁锰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环境科学;2014年10期
5 马琼琳;李朋辉;黄清辉;;UV-C辐照对河水溶解有机质降解及微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14年03期
6 姚昕;张运林;朱广伟;秦伯强;;湖泊草、藻来源溶解性有机质及其微生物降解的差异[J];环境科学学报;2014年03期
7 孙远军;;淀山湖蓝藻碎屑的好氧降解和营养盐释放规律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3年11期
8 张彦;冯启言;孟庆俊;李庭;;溶解性有机质对煤矿区重金属迁移的影响[J];中国科技论文;2013年03期
9 马骏;杨昆;张学发;李江;;推流式微纳米气泡增氧水环境修复生物浮岛技术[J];中国水利;2013年02期
10 尚丽霞;柯凡;李文朝;徐宪根;宋媛媛;冯慕华;;高密度蓝藻厌氧分解过程与污染物释放实验研究[J];湖泊科学;2013年01期
本文编号:28478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847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