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混甲烷对预混合乙烯火焰中碳烟生成特性的影响
【学位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X701;TK401
【部分图文】:
- 3 -图 1-1 碳烟生成过程示意图[31]Fig. 1-1 Schematic of the soot formation processes[31] 碳烟前驱物多环芳香烃(PAHs,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的形renklanch 等人提出的 HACA 机理(Hydrogen-abstraction-carbon-addition)[9烟前驱物生成的反应路径为:首先,乙烯等小分子碳氢化合物在燃烧的发生裂解,生成成乙炔,然后,乙炔通过“脱氢加碳”作用自加成形成苯苯环与乙炔进一步通过“脱氢加碳”作用形成多环芳烃(即碳烟前驱物)。,初生苯环先脱去一个氢原子,然后与乙炔反应生成苯乙炔,苯乙炔再经乙炔后生成二并苯,接着二并苯可生成三并苯,如此反复,就可生成大环芳香烃分子。而后在此机理上发展而来的其它一些机理如 WF 机理[15理[16]已被大量用于火焰中 PAHs 生成的模拟研究中,虽然它们能预测的 为四环 PAH(芘),但是对于三环 PAH(菲、蒽)和四环 PAH(芘)的
图 1-3 圆管采样示意图[77]Fig. 1-3 Schematic of the tubular probe sampling technique[77]在火焰中插入采样管会对自由火焰产生一定影响,为了解决这个干扰火焰的问题,Aamir D. Abid 和 Hai Wang 等人开创了 BSS(Burner Stabilized Stagnation)火焰结合 SMPS(Scanning Mobility Particle Sizer)测试方法[77]。如图 1-4 所示,在预混合火焰的下游布置一块稳定滞止板,在滞止板内部嵌入一根碳烟采样管,保持滞止板表面与采样管表面齐平。实验时,可用热电偶测量获得燃烧器的出口温度和滞止板的表面温度,它们分别代表了火焰上下游的温度边界条件。模拟时,设置燃烧器的出口温度和滞止板的表面温度,来分别代表火焰上下游的温度边界条件。这样就能保证实验与模拟时的火焰温度条件的一致,而不必采用经验性修正,增加了碳烟模型的可靠性。
图 1-3 圆管采样示意图[77]Fig. 1-3 Schematic of the tubular probe sampling technique[77]在火焰中插入采样管会对自由火焰产生一定影响,为了解决这个干扰火焰的问题,Aamir D. Abid 和 Hai Wang 等人开创了 BSS(Burner Stabilized Stagnation)火焰结合 SMPS(Scanning Mobility Particle Sizer)测试方法[77]。如图 1-4 所示,在预混合火焰的下游布置一块稳定滞止板,在滞止板内部嵌入一根碳烟采样管,保持滞止板表面与采样管表面齐平。实验时,可用热电偶测量获得燃烧器的出口温度和滞止板的表面温度,它们分别代表了火焰上下游的温度边界条件。模拟时,设置燃烧器的出口温度和滞止板的表面温度,来分别代表火焰上下游的温度边界条件。这样就能保证实验与模拟时的火焰温度条件的一致,而不必采用经验性修正,增加了碳烟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星宇;管斌;李珂;林赫;;钾铜铈锆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氧化碳烟颗粒的研究[J];柴油机;2017年04期
2 赵霏阳;于文斌;裴毅强;苏万华;;基于碳烟表面活性的多步碳烟生成机理研究柴油机碳烟生成的主要影响因素[J];科学通报;2014年14期
3 毕小杰;刘海峰;李佳峰;乔信起;;现象学碳烟模型的发展及应用[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3年07期
4 杜曹剑,戴维·基特森;柴油机中碳微粒氧化率的测量[J];内燃机学报;1988年03期
5 陈亮;成晓北;颜方沁;鞠洪玲;陈国华;;基于改进的详细碳烟模型的柴油燃烧碳烟颗粒物的生成特性[J];燃烧科学与技术;2013年03期
6 陈亮;成晓北;颜方沁;董世军;陈国华;;柴油燃烧碳烟生成特性的计算和试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3年08期
7 石秀勇;李国祥;周雷;;基于平均反应率的现象学碳烟氧化模型研究及应用[J];内燃机学报;2008年02期
8 石秀勇;李国祥;周雷;郑媛媛;;碳烟氧化模型的研究及在车用柴油机中的计算应用[J];汽车工程;2007年08期
9 成晓北;黄荣华;鞠洪玲;王兆文;;柴油机碳烟排放的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J];汽车工程;2007年08期
10 刘金武;龚金科;谭理刚;高为国;倪小丹;钟志华;;直喷柴油机碳烟生成和氧化历程的数值研究[J];内燃机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春梅;用于碳烟催化消除的整体式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7年
2 孙召霞;碳烟颗粒对纳米纤维复合空气过滤材料容尘性能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3 顾晨;乙烯和丙烯预混合火焰碳烟生成特性试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4 沈家庭;研制高效催化剂用于柴油车尾气碳烟颗粒燃烧[D];南昌大学;2019年
5 林柏洋;层流预混火焰中燃料结构与组分对碳烟生成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6 邱亮;正丁醇掺混对柴油火焰中碳烟浓度和形貌特性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7 刘近平;柴油机碳烟颗粒物生长演变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6年
8 罗剑飞;ABE掺混燃料扩散火焰碳烟生成过程及其理化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9 颜方沁;柴油及含氧混合燃料燃烧碳烟微观形貌与结构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
10 赵洪雪;缸内直喷汽油机喷雾特性及碳烟生成机理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俊乐;柴油机低温燃烧碳烟生成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2 艾利杰;镧/镨基稀土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对碳烟颗粒的催化燃烧性能研究[D];济南大学;2019年
3 石巧兰;CePr复合氧化物在催化消除碳烟中的应用研究[D];济南大学;2019年
4 顾浩;掺混甲烷对预混合乙烯火焰中碳烟生成特性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5 温兆军;改性Ag基催化剂用于碳烟颗粒催化氧化的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6 杜童飞;基于消光法的水蒸气对层流扩散碳氢火焰碳烟分布特性影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8年
7 韩煦;汽油压燃(GCI)燃烧过程和碳烟排放数值模拟研究[D];天津大学;2018年
8 王登台;Sn-Ce复合氧化物催化氧化碳烟活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9 毛磊;A、B位部分取代La_2CuO_4催化同步脱除NO_x和碳烟性能[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年
10 刘帅;柴油机尾气碳烟粒子的分形扩散限制凝聚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526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852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