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东南色季拉山不同森林土壤剖面中有机氯农药的富集与归趋
【学位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X592
【部分图文】:
图 1-1 POPs 的“全球蒸馏效应”与“蚱蜢跳效应”过程Fig. 1-1 “Global Transportation” and “Grasshopping”.Ps 的高山冷凝效应的尺度上 POPs 会由低纬度的高温地区往高纬度的低温地区迁移高山地区或者高海拔的小区域中,由于温度的变化,POPs 也会出从低海拔温度较高的地方迁移到高海拔温度更低的地方,这就应”(图 1-2)。通常,低海拔地区的 POPs 浓度会低于高海拔地区的过对加拿大高山地区的雪层中 PCBs 和 OCPs 的浓度与海拔的关s和PCBs会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Blais et al., 1998),这也首次证实应”。
图 1-2 POPs 的“高山冷凝效应”过程Fig. 1-2 Mountain Cold-Trapping森林过滤效应林植被是大气中 POPs 的重要富集体,对 POPs 在全球环境中的归趋用(Su and Wania, 2005)。植被中的 POPs 主要来源于大气和土壤,前,类似森林此类高大的植被对 POPs的吸收途径主要是通过从大气中吸森林发育的叶片增大了森林与大气的接触面积,大气中大量的 POPs 叶片吸收或者吸附于叶片表面的形式被森林截留,再通过叶片的凋落OPs 转移到森林土壤中储存达到富集(图 1-3)。森林地区对 POPs 的是“森林过滤效应”。前人对意大利阿尔卑斯山区大气 PCBs 的研究发CBs 的浓度是高于林外的(Jaward et al., 2005)另外,Meockel et al(.Me
化合物一般就比较难在土壤中迁移,而亲水性高迁移。另外,污染物在环境存在的方式也能影响合物 logKOA 值低于 8 的,他们在大气中倾向于类化合物的吸收主要以气相吸收为主。而对于 l在大气中主要以颗粒形式存在,植被叶面对此附在叶面的方式进行吸收(Tremolada et al., 19是影响植被吸收 POPs的原因之一,对于挥发性面中的部分也会有少量再次挥发到大气中,近年Ps 的动态模型,展示了 POPs 在植被和大气中的008)。总的来说,植被对 POPs 的有效吸收能来,森林系统在对 POPs 的“清除”方面作出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南茂才;丁玮;陈新跃;;湖南某农药厂土壤剖面重金属形态分布与有机质相关性分析[J];城市地理;2017年02期
2 梅成伟;王文光;;红柳林下土壤剖面的初步调查[J];内蒙古林业科技;1988年03期
3 邵则瑶;杨海顺;朱昭仪;刘连贵;;作物根层(0-100cm)土壤剖面残留无机态氮研究报告之一 作物根层土壤剖面无机态氮动态观测[J];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8年04期
4 N.V.Hue;王家玉;;应用土壤剖面硫素分布数据预测作物对施硫的反应[J];土壤学进展;1989年05期
5 高志涛;田昊;赵燕东;;土壤剖面水分线性尺度测量方法[J];农业机械学报;2017年04期
6 周建斌;陈竹君;唐莉莉;翟丙年;许安民;冯武焕;韩瑞;;日光温室土壤剖面矿质态氮的含量、累积及其分布特性[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6年05期
7 熊毅;;土壤剖面之研究[J];地质论评;1936年06期
8 马溶之;;土壤剖面之研究及其地文意义[J];地质论评;1948年Z2期
9 韩立志;;野外普查中土壤剖面的观察与记载[J];农业科学实验;1980年01期
10 D.K.Benbi;徐明岗;;长期施肥土壤剖面中硝态氮的分布和累积[J];土壤学进展;199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月玲;高纬度土壤剖面有机碳的稳定性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2 党廷辉;黄土区旱地深层硝酸盐累积机理、生物有效性与环境效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3 张月玲;黑土土壤剖面有机质周转及其控制机制的分子证据[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4 丁爱芳;江苏省部分地区农田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与生态风险[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5 吕阳;水旱轮作体系的磷平衡与土壤磷有效化过程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6 董红梅;陕西白水苹果园土壤元素分布与环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7 李硕;基于可见近红外成像光谱技术土壤剖面氮的预测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8 邵芳;黄河泥沙充填复垦采煤沉陷地土壤剖面重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7年
9 贾俊香;菜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规律与碳收支估算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10 林忠成;太湖地区土壤-作物系统氮素利用的综合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雅丹;藏东南色季拉山不同森林土壤剖面中有机氯农药的富集与归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2 丁玥;有机碳含量对土壤剖面中多环芳烃的组成及残留量的影响[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3 丁杰;基于卫星遥感ET驱动分布式动力学模型的土壤剖面水分模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4 李慧;酸性矿业废水对土壤剖面中微生物及C、N、S转化功能基因丰度的影响[D];安徽大学;2019年
5 龙雨娇;贵州安顺三岔河土壤剖面地球化学特征反映的3000y来环境变化[D];西南大学;2010年
6 吕丽红;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土壤剖面中硝态氮累积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7 张少凯;基于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河南省淋溶土土壤剖面质量评价[D];河南农业大学;2016年
8 任建光;北京地区表层土壤剖面磁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9 徐虎;长期施肥下我国典型农田土壤剖面碳氮磷的变化特征[D];贵州大学;2017年
10 曾丽;有机碳含量对土壤剖面中多环芳烃残留作用的影响及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年
本文编号:28643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864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