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S纳米粒子对染料的光催化降解及其对大肠杆菌生物毒性的研究
【部分图文】:
如图1所示,CdS纳米粒子在27.36°、45.83°处分别存在2个衍射峰。与标准CdS图谱比对,27.36°、45.83°分别对应CdS纳米粒子立方晶型的(111)晶面、六面晶型的(103)晶面。可见,本研究所制得的CdS纳米粒子为立方和六面晶型的混合物。由图2可见,636、840cm-1是典型Cd—S红外吸收特征,说明有CdS纳米粒子产生;1 400cm-1可能是亚甲基对称变形振动吸收峰;1 530cm-1可能是亚甲基弯曲振动吸收峰,2 920cm-1可能是亚甲基伸缩振动吸收峰;1 700cm-1是羰基振动吸收峰,说明化合物可能存在C=O。这些吸收峰说明充分洗涤后的纳米晶表面依然存在亚甲基、羰基等杂质化学基团,可能是在制备中残留。未发现游离巯基在2 500、2 600cm-1的特征吸收峰,说明巯基应不是以简单的物理吸附,而是以化学键的形式和纳米晶表面Cd相结合。
由图2可见,636、840cm-1是典型Cd—S红外吸收特征,说明有CdS纳米粒子产生;1 400cm-1可能是亚甲基对称变形振动吸收峰;1 530cm-1可能是亚甲基弯曲振动吸收峰,2 920cm-1可能是亚甲基伸缩振动吸收峰;1 700cm-1是羰基振动吸收峰,说明化合物可能存在C=O。这些吸收峰说明充分洗涤后的纳米晶表面依然存在亚甲基、羰基等杂质化学基团,可能是在制备中残留。未发现游离巯基在2 500、2 600cm-1的特征吸收峰,说明巯基应不是以简单的物理吸附,而是以化学键的形式和纳米晶表面Cd相结合。图3 CdS纳米粒子对不同染料的脱色处理
CdS纳米粒子对不同染料的脱色处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莉华;覃事栋;卜晓英;陈益超;;胃蛋白酶对CdS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及分析应用[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2 李大伟;张海玲;马洁;宋丽萍;郭志义;冷希岗;;壳聚糖载基因纳米粒子的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5年06期
3 徐红;杨淑敏;陈更;田雷蕾;何凤;王广义;马於光;;双光子荧光有机纳米粒子的细胞染色[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0年04期
4 姚李四;;利用纳米粒子的光学性质高敏感性检测核酸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讯;2006年02期
5 树华;;病毒增强纳米粒子的记忆[J];物理;2006年12期
6 杨菁;宋存先;李拥军;管珩;李大勇;;纳米粒子作为基因载体在不同动物模型上的基因转染效果[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王则君;罗耀;韩玉萍;陈楠;樊春海;;纳米粒子在细胞自噬调控与成像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科学:化学;2017年06期
8 张晓东,王冬,杨菁,李若凡,程效东,韩晔华,周梦玲,宋存先;心肌细胞吞噬聚乳酸—乙醇酸纳米粒子的形态学实验[J];解剖学杂志;2002年04期
9 黄培森;沈阳;王焦清;黄雅佩;李旭;周艳;詹家荣;曹旭妮;;铁蛋白纳米粒子的修饰及细胞内化特性的研究[J];化学试剂;2015年01期
10 胡有生,邹国林;用铁蛋白合成纳米粒子的研究进展[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文军;利用荧光纳米粒子快速灵敏检测几种病原细菌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2 丁泓铭;纳米粒子与细胞相互作用的理论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3 房晓娜;溶液中金属增强荧光机理的研究以及荧光蛋白在基因调控领域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2年
4 过馨露;基于粗粒化模型的蛋白质聚合特性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5 岳同涛;生物膜—膜蛋白相互作用及纳米粒子跨膜输运的粗粒化模拟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6 成永强;利用滚环扩增和纳米粒子均相无标记检测核酸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7 张明;牛IFNτ基因成熟蛋白CDS区的克隆、原核表达及其在妊娠建立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7年
8 徐春秀;微流控芯片动态胞吞和高通量单细胞分析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商珞然;各向异性微球的微流控制备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D];东南大学;2017年
10 时伟杰;基于木质素和腐植酸碳材料的制备及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映雪;纳米粒子进入细胞的传质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林勇;有机修饰的硅纳米粒子介导生存素基因转入嗅鞘细胞[D];昆明医学院;2007年
3 吉秋菊;细胞膜诱导纳米粒子旋转运动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4 白丹;纳米粒子胁迫下芦荟细胞静息电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5 王焦清;重链亚基铁蛋白纳米粒子表面生物活性分子的修饰及其特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6 王晶;氧化锌纳米粒子对芦荟呼吸和光合作用的毒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7 王晶晶;纳米粒子与细胞膜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8 张星;不同形状纳米粒子与生物膜相互作用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9 江宏;血红蛋白的电化学行为的研究及生物探针用纳米粒子的合成与表征[D];青岛科技大学;2006年
10 田蒋为;多功能纳米粒子的设计构建及其在生物活性物质检测与细胞成像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718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871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