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全(多)氟烷基化合物在中国若干特定地区中的分布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1 04:35
   全(多)氟烷基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在环境中有着很强持久性的污染物,具有相对较高的溶解性和极性。中国南海北部与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珠江三角洲相邻,但是目前尚未有关于PFASs在中国南海近海地区垂直分布的报道,同时,关于新型PFASs在中国南海的报道尚是空白。PFASs被广泛地作为表面活性剂应用于滑雪蜡中,北京将于2022年举办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随着冬奥会的临近,我国北方滑雪的规模不断扩大。然而,目前关于我国滑雪场周边地区PFASs的环境行为尚未有报道。森林对多氯联苯,多环芳烃等传统非极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过滤效应已被广为接受,并得到实验的证实,但关于森林对PFASs分布的影响还尚未有报道。三北防护林工程覆盖了我国42.7%的国土面积,目前关于三北防护林对PFASs等新型污染物的影响作用尚未有报道。为填补以上研究空白,本研究进行了以下的工作:1.在我国南海近海海域采集了表层海水,底层海水,表层沉积物样品。2.在我国张家口崇礼县,沈阳沈北新区的6个滑雪场周边每两个月采集大气和松针样品。并于冬季采集了雪、土壤和滑雪蜡样品。除滑雪场采样点外,同时设置了城市采样点和背景点进行对比。3.在我国张家口张北县及沈阳彰武县的杨树林、松树林的林内外每两个月采集大气和树叶样品。同时采集了林内外的土壤样品。通过对样品中27种目标PFASs浓度组成进行测定,分析数据并与相关文献进行了对比与讨论,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PFASs在中国南海近海表层海水、底层海水和沉积物中的浓度分别为19.0-18.9×10~3 pg/L、38.0-779 pg/L和7.50-84.2 pg/g干重。首次在中国南海的海水及沉积物中检出6:2氯代多氟醚磺酸盐(chlorine-polyfluorinated ether sulfonate,Cl-PFESA)等新型PFASs替代物。海水中主要污染物为全氟丁烷羧酸(perfluorobutanoic acid,PFBA),沉积物中主要污染物为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ic acid,PFOS)。海水的不充分混合使得表层海水中PFASs的浓度显著高于底层海水。河流的汇入与洋流运动对海水中PFASs的空间分布有很大影响。高浓度PFASs出现在磨刀门、崖门等河口附近,且随着离岸距离增加呈下降趋势,伶仃洋西部区域PFASs浓度低于东部。初步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中国南海近海地区的PFOS对水生和底栖生物具有中等风险,而其它PFASs不会对水生和底栖生物产生影响。(2)滑雪场周边大气中离子型及中性PFASs的浓度范围分别为1.12-34.0pg/m~3和170-437 pg/m~3。滑雪场周边大气中PFASs低于城市点,高于背景点。全氟辛烷羧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和8:2氟调醇(fluorotelomer alcohol,FTOH)为主要PFASs,长链PFASs广泛检出。松针中离子型PFASs浓度范围为283-3.34×10~3 pg/g干重,中性PFASs仅有8:2 FTOH检出,浓度平均值为982 pg/g干重。滑雪旺季期间(11月至次年3月)滑雪场周边大气中PFOA和长链PFASs(C10)浓度高于淡季(3月至11月),说明滑雪活动对周边环境造成了PFASs的释放。松针中离子型PFASs的浓度随季节变化相对较少,呈现相对稳定性。受滑雪活动和温度的影响,8:2 FTOH浓度随季节变化较为明显,滑雪旺季高,淡季低。对于绝大多数PFASs而言,富集系数(accumulation factor,AF)大于1,表明造成了生物富集性。相较于沈阳,张家口地区冬季期间滑雪活动释放的PFASs贡献率更高,雪中的PFASs为土壤中PFASs的主要来源之一。(3)防护林大气中离子型PFASs浓度范围为1.12-17.1 pg/m~3,中性PFASs的浓度范围为17.5-112 pg/m~3。PFBA,8:2 FTOH为主要污染物,中性PFASs的浓度要高于离子型PFASs,沈阳段防护林大气中PFASs的浓度要高于张家口。整体上看,林外与林内大气中PFASs浓度的比值Q_(OI)都大于1,说明防护林对PFASs起到了一定的去除作用。杨树林冬夏Q_(OI)接近,松树林冬季的Q_(OI)要高于夏季。冬季温度低,中性PFASs更多容易分配到松针上,造成了冬季松树林对中性PFASs去除能力的增强。杨树叶中PFASs浓度范围为101至887 pg/g干重。且其浓度随着生长周期升高,松针中离子型PFASs浓度范围为686至933 pg/g干重,松针中PFASs浓度随季节变化较小,原因是离子型PFASs的稳定性较强,挥发性较差。沈阳与张家口地区松针与杨树叶中PFASs浓度接近,组成相似,PFBA和8:2 FTOH为主要污染物。防护林地区土壤中仅有离子型PFASs检出,PFBA,PFOA为主要污染物。防护林内土壤中PFASs平均浓度为125 pg/g干重,林外为504 pg/g干重,防护林对大气中PFASs的阻留作用使得林内土壤中PFASs的浓度低于林外。
【学位单位】:南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X592
【部分图文】:

碳链长度,线性关系,干重


图 2-5 PFCAs 碳链长度与 LogKd值的线性关系Figure 2-5 Th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number of carbon and LogKdValue of PFCAs中国南海近海沉积物中 PFASs 浓度分别比莱州湾(5.25 103pg/g 干重)[86]、渤海(442 pg/g 干重)[89]和韩国海岸(2500pg/g干重)[90]低 175、14和 83倍,与坎塔布里亚海沉积物中 PFASs 浓度接近(10–130 pg/g 干重)[91]。通过与其他海域沉积物中 PFASs 浓度的比较,发现中国南海近海地区沉积物中 PFASs 的浓度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珠江三角洲对 PFASs 的生产使用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同时由于南海是一个开放性的海域,不有利于污染物的蓄积,使得中国南海近海 PFASs 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沉积物中 PFASs 的分布和组成如图 2-6 所示。最高浓度的 PFASs 出现在 P101(84.2 pg/g 干重)和P102(68.1 pg/g 干重)。P101 和 P102 位于西江河口附近,由于工业排放,西江河水中发现了高水平的 PFOA(约 1 103pg/L)和 PFOS(约 500 pg/L)[92]。同时,该区域海水中 PFASs 也处于较高的水平。河流的汇入造成了这两个站位沉积物中高浓度的 PFASs。总的来说,沉积物中的 PFASs 的分布与海水相似,近

滑雪场,浓度,比值,距离迁移


第三章 我国典型滑雪场周边多介质中 PFASs 的分布,组成与季节变化的释放。滑雪场地区大气中 8:2 FTOH /6:2 FTOH 和 8:2 FTOH/10:2 FTOH 比值中位数分别为 3.2 和 4.4,高于之前在北格陵兰岛和南极洲等长距离迁移为唯一源的偏远地区的比值 1.8 和 1.7,同时高于本研究中背景点的比值 2.5 和 2.6,说明滑雪场地区造成了直接的 8:2 FTOH的释放[106,108]。

滑雪场,浓度


38图 3-3 滑雪场周边大气中中性 PFASs 的浓度与组成Figure 3-3 Concentration and composition of n-PFASs in the atmosphere around Ski Resort分别对滑雪场和背景点大气与松针中 PFOA 和 8:2 FTOH的浓度进行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结果表明滑雪场周边大气和松针中PFOA及 8:2 FTOH的浓度均要显著高于背景点(p<0.05),说明滑雪场对周边环境造成了 PFOA和 8:2 FTOH的释放。对滑雪场周边大气中离子型 PFASs 进行聚类分析,如图 3-4所示。结果表明,张家口地区滑雪场周边大气中离子型PFASs 有着相似的组成,并与城市点和背景点有着较大的差异。说明滑雪场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不同于城市的离子型 PFASs 的释放。沈阳地区滑雪场周边大气中离子型 PFASs 有着相似的组分,与城市点组成较为接近,但与背景点差异较大。说明沈阳地区滑雪场对周边造成了离子型 PFASs 释放。对滑雪场周边大气中中性 PFASs 进行聚类分析,如图 3-5所示。结果表明,张家口地区滑雪场周边大气中中性 PFASs 的组成与背景点相近。而沈阳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南海研究院[J];边界与海洋研究;2018年01期

2 李庆功;周忠菲;苏浩;宋德星;;中国南海安全的战略思考[J];科学决策;2014年11期

3 汪文俊;;美学者:远程面对面导弹可有效威慑中国南海人工岛屿[J];防务视点;2017年02期

4 潘思敏;;中国南海九段线的来龙去脉[J];初中生辅导;2017年Z5期

5 李国强;;从地名演变看中国南海疆域的形成历史[J];中国边疆学;2013年00期

6 范稳;;在中国南海游泳[J];小品文选刊;2016年09期

7 木水;中国南海疆域研究的一部力作——评《中国南海疆域研究》[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年02期

8 李途;谈中正;;“中国南海研究2015年度论坛”会议综述[J];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16年01期

9 陈建伟;;蔚蓝色的中国南海[J];人与生物圈;2012年Z1期

10 杨翠柏;历史与法理的交融——《中国南海疆域研究》读后[J];南洋问题研究;200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彦;三种中国南海海绵Hyrtios erectus,Acanthella cavernosa及Dysidea sp.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2 周远明;中国南海五种柳珊瑚次级代谢产物及其化学分类学意义[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张岗;中国南海侧扁软柳珊瑚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4 侯战辉;中国南海海绵共生微生物的宏基因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5 王亚楠;中国南海柳珊瑚共附生微生物多样性与抗菌作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彭利峰;利用卫星测高资料精密定量研究全球海洋环流及其变化[D];武汉大学;2014年

7 杨建香;六种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D];中山大学;2010年

8 孙玲玲;中国南海六种珊瑚次级代谢产物及其化学防御作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9 M D M D W Mangala M Kumari Yatawara;福建省和海南省海湾有机氯农药和重金属生物与环境交换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10 杨兵;南海北部上层海洋对热带气旋的响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琪;全(多)氟烷基化合物在中国若干特定地区中的分布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9年

2 周爱娟;《中国南海:纠纷与列国》翻译报告[D];海南大学;2016年

3 张宇青;国际海洋法中的特别敏感海域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9年

4 陆天阳;《中国南海经贸文化志》汉译英翻译报告[D];东南大学;2018年

5 冯亚娟;当代大学生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南海政策的认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6 石晨;“981”钻探风波与中国南海政策抉择[D];河北大学;2016年

7 陈昆;菲律宾挑战中国南海主权原因探析[D];新疆大学;2015年

8 高阳;从韬光养晦到积极作为:中国南海政策的转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9 梁远维;一种中国南海海绵的化学成分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10 吴春燕;三种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D];中山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787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8787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0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