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气氛下添加改性稀土尾矿催化脱硝特性研究
【学位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X701;TD926.4;TQ426
【部分图文】:
究背景及意义 NOx人类活动、工农业生产等方面提供所需要的能量,主要包括次能源以及电力、煤气、柴油等二次能源。中国是消费煤炭储蓄中,煤炭占量约 90%,而煤能源的消费约占世界煤总消费济等行业的不断发展,煤炭的需求量会持续增长。有研究者总消费量做出预估,预测到 2020 年中国煤的总消费量将会增
图 1.2 催化脱硝原理图23342F e O CO 2FeO CO(1)342e O CO 3F eO CO(2)2eO CO Fe CO(3)232 Fe 6NO 2FeO 3N(4)内外研究现状过前期调研及实验探索研究,白云鄂博稀土尾矿从成分上分析%的 Fe2O3和 3.01%的 CeO2,还有一部分稀土金属氧化物和碱金属国内国外催化剂的研究现状可知,对于含铁的脱硝催化剂,主要包]和铁氧化物[25]等,由于CeO2既可以作催化剂中的载体,又可以做分,其在催化反应中有好的氧化还原能力、结合作用并且有较好的
图 3.1 稀土尾矿热重分析曲线为考察稀土尾矿的矿相随温度的变化,本研究进行了热重实验。由图 3.1 热G-DSC 曲线可知,在 200 ℃之前,TG 曲线基本稳定,没有明显的失重现象,说时矿物没有物质发生分解,在 200~ 400℃之间,TG 曲线有较小的失重现象,此由于稀土尾矿在焙烧过程中其中的氟碳铈矿或碳酸盐的初步分解所导致;在 4000 ℃之间,TG 曲线出现连续、较大的失重现象,且此时的 DSC 曲线出现一个小热峰,原因是氟碳铈矿经加热进一步分解为铈的氧化物所导致;在尾矿的升温过,其自身处于吸热状态,在 650~ 930 ℃之间,仍然存在失重现象,且出现一个峰,原因是稀土尾矿中的碳酸盐类物质经加热后分解或者局部产生烧结或熔融所。通过热重 TG-DSC 曲线可以得出,随着温度的升高,稀土尾矿的矿相也会随之变化。所以可以为改性焙烧温度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馨;于强;黄莺;于景泽;殷亚宁;崔成云;朱绘娟;;富氧条件及添加CO气体对天然气燃烧特性研究[J];锅炉制造;2019年05期
2 牛贺雨;刘丹;彭梦婕;徐晴晴;王献;;~(60)Co-γ辐射对大花紫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20年01期
3 夏雨晨;银燕;陈倩;胡汉峰;;深对流系统对污染气体CO垂直动力输送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J];大气科学;2019年06期
4 郭旭影;王亮;林强;;大型γ辐照装置~(60)Co源倒装过程辐射环境监测方法[J];四川环境;2016年06期
5 王玮;王媛;;~(60)Co-γ射线辐射美丽胡枝子的光合诱变效应[J];浙江农业科学;2017年01期
6 谭淇;;高压氧救治co中毒患者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年59期
7 艾珍;何霖;谭亚南;韩伟;潘相米;吴砚会;程牧曦;王莉;;一种用于CO吸附的分子筛吸附剂的制备及研究[J];能源化工;2016年06期
8 黄泉峰;申峻;;粗煤气中CO恒等温变换技术及应用研究[J];中国石油石化;2016年S1期
9 张琴;莫有迪;张亚波;舒金平;王浩杰;吴鸿;;基于线粒体CO Ⅰ基因的竹笋夜蛾亲缘关系[J];林业科学;2017年04期
10 杨云峰;;CO控制技术在延迟焦化加热炉上的应用[J];当代化工;2017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洋;高压富氧条件下的着火、反应动力学模型及稀释燃烧中CO生成机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2 罗超;纸状微纤包覆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氧化气体中微量CO和VOCs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3 平丹;钌镍基新型复合结构催化剂的构建及其富氢气体中CO选择性甲烷化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4 肖雪;直接过氧化氢燃料电池(Fe、Ni、Co)基催化电极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8年
5 曹原;铈基催化剂在NO、CO催化消除中的基础研究[D];南京大学;2017年
6 王县伟;金基催化剂的构建及其用于CO催化还原NO的原位红外光谱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7 赵越;强磁场对Co薄膜扩散偶体系的互扩散行为及磁性能的影响[D];东北大学;2017年
8 陶龙刚;空气中CO和O_3的高通量催化脱除:基于铝(铜)纤维毡的整装结构催化剂构筑及催化性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9 龚万兵;碳基非贵金属(Cu、Ni、Co)催化剂构筑及催化加氢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10 王小洁;低剂量~(60)Co-γ辐照大麦提高其抗逆性及生物学产量研究[D];郑州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相杉杉;过渡金属Co掺杂TiO_2填料的制备及变色变发射率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
2 刘小丽;MOFs为前驱体制备铜铈催化剂及其在CO优先氧化中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9年
3 王寅峰;Li_(1+x)Ni_(0.83)Co_(0.12)Mn_(0.05)O_2正极粉体的改性与电池充放电性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4 史美柱;LiNi_(1/3)Co_(1/3)Mn_(1/3)O_2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5 王浩;LiNi_(0.8)Co_(0.1)Mn_(0.1)O_2正极材料的水热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6 梁瑞;一次大颗粒LiNi_(0.8)Co_(0.1)Mn_(0.1)O_2正极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7 姜云鹏;LiNi_(0.8)Co_(0.1)Mn_(0.1)O_2富镍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及结构优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8 赵岁春;Co、C及TiC添加量对细晶粒硬质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18年
9 徐海艳;GnRH拮抗剂在轻度卵巢刺激的宫腔内人工授精周期中的作用评价[D];吉林大学;2019年
10 王辉;锂离子电池高镍三元正极材料LiNi_(0.8)Co_(0.1)Mn_(0.1)O_2的合成及改性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795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879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