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第二松花江流域水化学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1 21:14
   本文依托吉林省环境保护厅项目,针对第二松花江流域存在的问题,在资料收集、野外调查、样品采集与测试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应用数据分析技术和水化学分析、水环境质量评价等方法开展了第二松花江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污染风险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流域地表水体总体呈弱碱性,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水体中阳离子以Ca~(2+)为主,阴离子以HCO_3~-为主,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a-Mg-HCO_3型。水化学组分受岩石风化、蒸发浓缩、大气降水等因素影响,主要以岩石的风化作用及离子交换作用为主。人类活动中工业活动的影响要大于农业活动的影响。2.流域地下水体总体上呈弱碱性,且变化较为稳定;TDS均值小于1,属于淡水,水化学类型共有15种,主要为Ca-Mg-SO_4型。地下水化学组分形成作用主要以蒸发作用和岩石风化作用为主同时还伴随着离子交换作用,发生的反应主要为方解石、白云石及石膏的溶解,工业生产和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化学组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流域浅层地下水中的TDS从上游至下游呈现逐渐增大的现象,且绝大部分地区的地下水中NO_3~-浓度超出饮用水标准限值。3.流域地下水以Ⅳ类和Ⅴ类水为主,中上游的水质较好适合饮用,且深层地下水的水质要好于浅层地下水。引起研究区地下水污染的因子主要为NO_3~-和Cl~-,使得研究区地下水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污染类别为Ⅱ类、Ⅲ类和Ⅳ类,占总采样点的84.62%,Ⅳ类和Ⅴ类的样点共10个,占总采样点38.46%。4.所有样品的总非致癌风险指数范围在0.51-5.72之间,23个浅层地下水的样品中19个样品的非致癌风险指数超过限值,超限率为82.6%,高风险区域分布在研究区中西部平原区,该区属于农业活动强烈的灌区和人口居住密集区。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X52;X820.4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

地理位置,半湿润气候,铁路网,气候特征


研究区交通便利,铁路网大体遍布整个流域范围,如图 2.1 所示[52]。图 2.1 研究区地理位置图2.1.2 气候特征研究区位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自东南向西北由湿润、半湿润气候过渡到半干旱,

水系图,第二松花江流域,水系图


数 2000~2300 小时,日照率为 50%~70%,结冻期为 11 月~4 月,冻结深度为 1.5~2.1无霜期 142 天[53]。2.1.3 水文特征第二松花江为松花江的南源,其正源发源于长白山天池,全长 958km。第二松花江分四段:河源段为长白山天池-二道江与头道江交汇、上游江段为两江口-丰满电站坝址、丘区江段为丰满电站坝址-沐石河口、下游江段为沐石河口到西流松花江河口。下游江段左有两条重要支流:伊通河和饮马河,如图 2.2 所示。饮马河发源于磐石市驿马乡呼兰岭,长 386.8km,流域面积约 1.6 万 km2(含伊通河),呈斜三角形;伊通河发源于哈达岭山脉顶山北麓,全长 343.5km,径流量 3.5-6 亿 m3/a。根据松花江河口断面 1956-1979 年资料算,研究区年平均径流量为 156 亿 m3其中 39%的水量供给松花江,多年平均年径流209.6mm。整个流域地势东南向西北降低,所以河流流动走向为东南向西北。水资源较丰富尤其是上游山区,地形切割强烈,水力梯度较大,水能资源丰富[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庆令;李清彩;卜华;万淼;;鲁中南典型岩溶区岩溶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以双村岩溶水系统为例[J];水文;2015年02期

2 刘宝林;董德明;花修艺;李明;;第二松花江流域水体表层沉积物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与暴露风险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14年01期

3 张光贵;;岳阳市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价[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3年06期

4 章斌;郭占荣;高爱国;袁晓婕;李开培;马志勇;;用氢氧稳定同位素评价闽江河口区地下水输入[J];水科学进展;2012年04期

5 周慧芳;谭红兵;张西营;张文杰;孙雪;;江苏南通地下水补给源、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理[J];地球化学;2011年06期

6 宋晓明;高翠萍;Basher H M;杨悦锁;;利比亚WadiBay地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6期

7 杨子林;李培月;吴健华;崔先伟;;泾源县饮用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评价[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0年05期

8 李梅兰;吴启勋;;柴达木盆地盐湖水化学特征的对应聚类分析法[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9年07期

9 杨育红;阎百兴;沈波;曹会聪;袁星;;第二松花江流域非点源污染输出负荷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01期

10 李政红;毕二平;张胜;殷密英;马琳娜;王文中;张翼龙;;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价方法[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8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超;肥城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研究[D];济南大学;2017年

2 韩国睿;成都某地区地下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3 张会兴;区域地下水污染健康风险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4 隋文斌;地下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方法研究与实例分析[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5 丁昊天;基于区间数的地下水重金属健康风险模糊综合评价[D];湖南大学;2011年

6 许翔;甘肃梨园河流域地下水演化规律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蔡宇;第二松花江流域纳污能力及限制排污总量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朱修芳;第二松花江流域主要河湖污染的地域分异[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郭晓东;齐齐哈尔市地下水污染风险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李艳芹;第二松花江干流水环境承载力的地域分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797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8797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d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