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中国市域货物运输碳排放时空分布和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0-12-10 02:14
  近年来,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大气中不断积累,严重影响全球气候变化,频繁出现雾霾等极端天气。货物运输业高度依赖石油能源,能源消耗过程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货物运输业已经成为全球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各市之间的经济发展、资源禀赋、交通设施发展不均衡,各地区间货物运输碳排放具有较大差别,具有显著的地区性分布特征。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各市的货物运输碳排放量,研究区域包含全国286个市,测算并分析2000年到2015年货物运输碳排放时空数据。以经济变量、人口变量、城镇用地面积和货运强度为影响因素,探测了货物运输碳排放量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具体的研究目的包括:(1)利用相关因素综合计算得到各市货物运输碳排放量;(2)依据货物运输碳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总结碳排放的时空变化规律;(3)探求货物运输碳排放的空间异质性特征;(4)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方法,与普通线性回归模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影响因素对货物运输碳排放的影响水平。为实现以上的研究目的,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得到如下结论:首先,利用微观排放模型完成了市域尺度的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路货运运输碳排放的测算。整体来看,2000年到20... 

【文章来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市域货物运输碳排放时空分布和因素分析


技术路线图

货物运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碳排放,数据缺失


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市,使实验结果更能反映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现状。研据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用于测算货物运输碳排放的数据;二、影响因素。1 研究区概况本文选取全国 286 个市作为研究区域,覆盖了全国 31 个省级地区,不包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主要集中在我国中东部地区,中东部地区地势平坦发达、货物运输往来密切。由于统计局数据统计不完全、数据缺失等因素影响部地区只涉及到少数地区,包括西宁市、拉萨市、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部地区地形多为高原和山地,而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交通不便使得货输业发展缓慢,近些年交通设施大量建成,状况在不断好转。本次实验研究面积为 736 万平方千米,人口为 12.8 亿(2010 年)。

货运量,类型,持续增长


.2.1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我国全社会完成货运量由2000年的135.8亿吨增长到2015年的417.5亿吨现出持续增长模式,2000 年到 2012 年间增长趋势显著,此期间正进行我国迅速发展过程,对货物运输需求与日俱增。2012 年到 2015 年,增长相对平缓物运输业逐渐成熟,但货运量持续增长。我国公路网四通八达,运输便捷,运输一直是货物运输的主要组成部分;2000 年,铁路货运量略高于水路货,而 2015 年水路货运量明显高于铁路货运量,水路运输为第二大货运方式运量呈持续增长;铁路货运量呈平稳增长的趋势,没有大幅度变化;航空货兴起较晚,成本较高,相比其它运输方式,航空货运量最小,但一直在持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市域尺度货物运输碳排放时空变化及因素分析[J]. 郑梦柳,杨红磊,彭军还,魏佳珩,赵斌滨.  测绘科学. 2019(05)
[2]不同类型环境政策对我国区域碳排放的差异化影响研究[J]. 王馨康,任胜钢,李晓磊.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3]中国交通运输碳排放及影响因素时空差异分析[J]. 张诗青,王建伟,郑文龙.  环境科学学报. 2017(12)
[4]基于地统计分析的中国省域交通运输系统碳排放时空特征研究[J]. 宋京妮,吴群琪,袁长伟,张帅,包旭,杜凯.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7(05)
[5]浅析全球变暖原因及其改进措施[J]. 吴俊滢,姜晓珍.  才智. 2017(12)
[6]浅谈巴黎气候大会后中国碳减排问题[J]. 李海鹰.  现代商业. 2017(11)
[7]地理探测器:原理与展望[J]. 王劲峰,徐成东.  地理学报. 2017(01)
[8]北京市机动车排放的空间聚类特征研究[J]. 郭津津,樊守彬,王军玲,田灵娣,张东旭,孙改红.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7(01)
[9]华东地区城镇化与生态效率的适配演进与评价[J]. 王玉帅,李彩红,胡巧.  华东经济管理. 2017(01)
[10]基于景观格局的常熟市地表热环境季节变化特征[J]. 王方,牛振国,许盼盼.  生态学杂志. 2016(12)

博士论文
[1]基于指数分解的我国能源相关CO2排放及交通能耗分析与预测[D]. 张明.大连理工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城市交通碳排放量影响因素与低碳交通发展研究[D]. 谢菲菲.北京交通大学 2013
[2]论中日在中东石油资源上的竞争与合作[D]. 陈秀梅.西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29079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9079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a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