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黑臭水体心圩江底泥污染特征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05 12:25
以南宁黑臭水体心圩江底泥为研究对象,对治理前后底泥中有机质、总氮、总磷、氮形态及磷形态进行含量测定,并分别采用有机指数和污染指数对底泥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经过治理,底泥中有机质含量和总氮含量显著下降,平均降幅分别为到73.1%和68.4%;总磷质量分数有所降低,其均值由治理前的1 958.8 mg/kg降低为1574.6 mg/kg。底泥污染物评价结果表明,治理后底泥中有机质主要由中-重度污染转变为清洁-轻度污染,有机氮由重度污染转为中-重度污染;底泥磷污染指数平均有所下降,但仍处于重度污染状况。底泥氮磷形态分析表明,底泥中氮释放对水体影响较小,但底泥中磷释放对水体的影响不容忽视。
【文章来源】:环境科技. 2020年04期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采样点分布
OM是底泥中天然胶体关键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反映着有机营养程度[8]。河流底泥中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一般分为2类:一类是河流中本身生长的藻类、浮游生物等水生生物残体的长期积累。当水体受到严重污染时,会导致水生植物的数量大幅度增多,其植物残体也会急剧增多,通过一系列反应,沉积到底泥的有机碳也就增多;另一类是城市生活污水带来的有机物直接污染及其他外源有机物质[11-12]。8个采样点位治理前后底泥中OM含量变化见图1。由图1可知,治理前底泥中OM质量分数范围为2.8%~8.6%,平均值为7.0%;不同点位之前OM变化较大,其中8#点位OM含量较其他点位较低。经治理后,底泥中OM质量分数范围为1.0%~3.1%,平均值为1.89%;底泥中OM含量大幅降低,平均降幅达到73.0%,表明初期治理工程通过截污等措施有效削减了底泥中的有机质含量。7#点位有机质含量高于其他点位可能主要是由于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左侧支流带来的有机物直接污染;1#点位可能是由于上游持续农业农村污染长期积累导致有机质含量偏高。8个采样点位治理前后底泥中TN质量分数变化见图2。由图2可知,治理前底泥中TN质量分数范围为2 900.3~4 820.6 mg/kg,平均值为4 126.3mg/kg;治理后底泥中TN质量分数范围为921.0~2 374.5 mg/kg,平均值为1 302.8 mg/kg,经初期治理,各点位TN质量分数显著下降,TN质量分数平均削减率为68.%,最高削减率达到79.7%。对比各点位底泥中TN污染物削减情况,1#点位TN质量分数降低925.5 mg/kg,削减率仅为28.1%。
8个采样点位治理前后底泥中TN质量分数变化见图2。由图2可知,治理前底泥中TN质量分数范围为2 900.3~4 820.6 mg/kg,平均值为4 126.3mg/kg;治理后底泥中TN质量分数范围为921.0~2 374.5 mg/kg,平均值为1 302.8 mg/kg,经初期治理,各点位TN质量分数显著下降,TN质量分数平均削减率为68.%,最高削减率达到79.7%。对比各点位底泥中TN污染物削减情况,1#点位TN质量分数降低925.5 mg/kg,削减率仅为28.1%。8个采样点位治理前后底泥中TP质量分数变化见图3。由图3可知,治理前底泥中TP质量分数范围为1 060.4~2 460.2 mg/kg,平均值为1 958.8 mg/kg;治理后底泥中TP质量分数范围为1 211.7~2 770.2mg/kg,平均值为1 574.6 mg/kg。经初期治理,部分点位TP质量分数得到削减,削减率在27.8%~50.7%,但1#,7#,8#点位TP质量分数反而有所上升,其中1#点位TP质量分数由2 130.4 mg/kg上升为2 770.2mg/kg,上升幅度为30.1%;8#点位TP质量分数由1 059.9 mg/kg上升为1 525.2 mg/kg,上升幅度高达43.9%。表明当前初期治理工程对各点位治理效果不均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阳澄湖沉积物氮磷与有机质分布及污染评价[J]. 郭西亚,凌虹,周旭,盛洁,岳强,沈辛怡,朱金格. 环境科技. 2020(02)
[2]外源添加对不同入湖河流沉积物氮形态变化规律的影响[J]. 韩年,袁旭音. 环境科技. 2019(06)
[3]南京黑臭河道底泥污染特征及评价[J]. 王莉君,吴思麟.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03)
[4]云南不同类型农村沟渠底泥中氮赋存形态分布[J]. 梅涵一,王妍,刘云根,梁启斌,侯磊,郑寒. 环境化学. 2016(10)
[5]滆湖表层沉积物营养盐和重金属分布及污染评价[J]. 熊春晖,张瑞雷,吴晓东,冯立辉,王丽卿. 环境科学. 2016(03)
[6]南通市区河流底泥营养物质污染特征及环境风险分析[J]. 赵力,蒋慧,董艳,钱鹏,方淑荣. 中国环境监测. 2014(04)
[7]北运河(北京段)底泥磷含量及其对上覆水质的影响[J]. 龚艳伟,李晓秀,王晓燕,任万平.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3(06)
[8]杭州市城区河道底泥污染特征分析[J]. 孙映宏,张飞珍,杨艳艳,朱江. 浙江水利科技. 2012(05)
[9]南四湖表层底泥有机质及氮磷时空比较分析[J]. 武周虎,张建,金玲仁,杨连宽,任杰.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2(S1)
[10]湖库沉积物中磷的化学形态研究综述[J]. 骆伙仁. 广州环境科学. 2012(01)
硕士论文
[1]北大港水库沉积物中有机碳和营养盐的分布特征[D]. 潘玲.天津师范大学 2016
本文编号:2958659
【文章来源】:环境科技. 2020年04期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采样点分布
OM是底泥中天然胶体关键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反映着有机营养程度[8]。河流底泥中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一般分为2类:一类是河流中本身生长的藻类、浮游生物等水生生物残体的长期积累。当水体受到严重污染时,会导致水生植物的数量大幅度增多,其植物残体也会急剧增多,通过一系列反应,沉积到底泥的有机碳也就增多;另一类是城市生活污水带来的有机物直接污染及其他外源有机物质[11-12]。8个采样点位治理前后底泥中OM含量变化见图1。由图1可知,治理前底泥中OM质量分数范围为2.8%~8.6%,平均值为7.0%;不同点位之前OM变化较大,其中8#点位OM含量较其他点位较低。经治理后,底泥中OM质量分数范围为1.0%~3.1%,平均值为1.89%;底泥中OM含量大幅降低,平均降幅达到73.0%,表明初期治理工程通过截污等措施有效削减了底泥中的有机质含量。7#点位有机质含量高于其他点位可能主要是由于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入左侧支流带来的有机物直接污染;1#点位可能是由于上游持续农业农村污染长期积累导致有机质含量偏高。8个采样点位治理前后底泥中TN质量分数变化见图2。由图2可知,治理前底泥中TN质量分数范围为2 900.3~4 820.6 mg/kg,平均值为4 126.3mg/kg;治理后底泥中TN质量分数范围为921.0~2 374.5 mg/kg,平均值为1 302.8 mg/kg,经初期治理,各点位TN质量分数显著下降,TN质量分数平均削减率为68.%,最高削减率达到79.7%。对比各点位底泥中TN污染物削减情况,1#点位TN质量分数降低925.5 mg/kg,削减率仅为28.1%。
8个采样点位治理前后底泥中TN质量分数变化见图2。由图2可知,治理前底泥中TN质量分数范围为2 900.3~4 820.6 mg/kg,平均值为4 126.3mg/kg;治理后底泥中TN质量分数范围为921.0~2 374.5 mg/kg,平均值为1 302.8 mg/kg,经初期治理,各点位TN质量分数显著下降,TN质量分数平均削减率为68.%,最高削减率达到79.7%。对比各点位底泥中TN污染物削减情况,1#点位TN质量分数降低925.5 mg/kg,削减率仅为28.1%。8个采样点位治理前后底泥中TP质量分数变化见图3。由图3可知,治理前底泥中TP质量分数范围为1 060.4~2 460.2 mg/kg,平均值为1 958.8 mg/kg;治理后底泥中TP质量分数范围为1 211.7~2 770.2mg/kg,平均值为1 574.6 mg/kg。经初期治理,部分点位TP质量分数得到削减,削减率在27.8%~50.7%,但1#,7#,8#点位TP质量分数反而有所上升,其中1#点位TP质量分数由2 130.4 mg/kg上升为2 770.2mg/kg,上升幅度为30.1%;8#点位TP质量分数由1 059.9 mg/kg上升为1 525.2 mg/kg,上升幅度高达43.9%。表明当前初期治理工程对各点位治理效果不均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阳澄湖沉积物氮磷与有机质分布及污染评价[J]. 郭西亚,凌虹,周旭,盛洁,岳强,沈辛怡,朱金格. 环境科技. 2020(02)
[2]外源添加对不同入湖河流沉积物氮形态变化规律的影响[J]. 韩年,袁旭音. 环境科技. 2019(06)
[3]南京黑臭河道底泥污染特征及评价[J]. 王莉君,吴思麟.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03)
[4]云南不同类型农村沟渠底泥中氮赋存形态分布[J]. 梅涵一,王妍,刘云根,梁启斌,侯磊,郑寒. 环境化学. 2016(10)
[5]滆湖表层沉积物营养盐和重金属分布及污染评价[J]. 熊春晖,张瑞雷,吴晓东,冯立辉,王丽卿. 环境科学. 2016(03)
[6]南通市区河流底泥营养物质污染特征及环境风险分析[J]. 赵力,蒋慧,董艳,钱鹏,方淑荣. 中国环境监测. 2014(04)
[7]北运河(北京段)底泥磷含量及其对上覆水质的影响[J]. 龚艳伟,李晓秀,王晓燕,任万平.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3(06)
[8]杭州市城区河道底泥污染特征分析[J]. 孙映宏,张飞珍,杨艳艳,朱江. 浙江水利科技. 2012(05)
[9]南四湖表层底泥有机质及氮磷时空比较分析[J]. 武周虎,张建,金玲仁,杨连宽,任杰.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2(S1)
[10]湖库沉积物中磷的化学形态研究综述[J]. 骆伙仁. 广州环境科学. 2012(01)
硕士论文
[1]北大港水库沉积物中有机碳和营养盐的分布特征[D]. 潘玲.天津师范大学 2016
本文编号:29586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958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