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UASB反应器脱硫工艺条件及硫代谢过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4 15:45
硫酸盐废水具有来源广、种类多、危害大等特点,目前多利用厌氧反应器对高浓度含硫有机废水进行处理,并取得一定成效。本文在传统厌氧反应器的基础上增加光照,并设置非光照组作为对照,利用逐步提升负荷的方式启动反应器,并使其在不同条件下运行。连续测定反应器进出水中的pH、COD、SO42-、S2-等指标、测定气体产量及其组分,并定期对污泥指标和生物相进行分析。本实验过程分为启动、通硫、提硫、条件运行四个阶段。在启动阶段,逐步提高进水中的COD浓度至4000 mg/L,65天后各反应器出水pH及COD浓度达到稳定,光照与非光照反应器之间无明显差别。在通硫阶段,开始向进水中添加硫酸盐,并同步提升COD浓度至8000 mg/L,67天后出水各指标达到稳定。在该阶段,当SO42-浓度高于1500mg/L时,光照反应器的SO42-去除率比非光照反应器高约10%;同时发现,向进水中添加一定浓度的硫酸盐有利于维持产气组分的稳定,但可能抑制气体产量。在提硫阶段,...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SRB对硫酸盐的还原过程
图 1.2 内部吹脱工艺(a)和外部吹脱工艺(b)为减少 SRB 对 MPB 底物的竞争,有学者对单相反应器进行改进,将产酸相与产甲烷相分别置于两个不同的反应器中,使硫酸盐还原与产甲烷过程分别完成,减少了硫酸盐还原产物对产甲烷过程的抑制,实现了硫酸盐、COD 的同步高效去除。李玲等[30]采用硫酸盐还原—气提脱硫—甲烷化串联的两相厌氧反应器处理高浓度硫酸盐废水,研究表明,当 COD 负荷达到 15 kgCOD/(m3d)、碳硫比为 3 的情况下,COD 去除率仍保持在 85%以上,SO42-的还原率达到 90%以上。在利用硫酸盐还原菌(SRB)处理硫酸盐废水的过程中,人们发现 SRB 的世代停留时间通常大于 HRT[31],如果能将微生物固定于反应器中,可提高反应器的处理效能。相比于完全混合式反应器,填充有载体(沸石、塑料、陶粒、白云石等)的生物膜反应器在工业应用上更显优势。Vladislav 等[32]以铁屑作为生物膜载体,将填充床和流动生物反应器进行硫酸盐去除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后者对硫酸盐的还原能力
下:反应器,该阶段将进水 COD 浓度提升至 4000稳定后,开始添加硫酸盐并提高 COD 负荷至 步改变碳硫比、增设溢流循环,测定反应器出水器的运行效果,同时探讨光照的有效条件范围器中的污泥取出置于小反应器中,单独研究不响。内污泥指标进行分析;对颗粒污泥进行 SEM 分,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污泥微生物群落对反应器产物进行鉴定。图见图 1.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离子交换与吸附树脂的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J]. 张全兴,张政朴,李爱民,潘丙才,张孝林. 高分子学报. 2018(07)
[2]厌氧反应器去除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研究进展[J]. 许良国,蒋素娟. 科学技术创新. 2018(08)
[3]硫酸盐还原菌在处理酸性矿山废水中的应用[J]. 徐师,张大超,吴梦,肖隆文.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2018(01)
[4]工业硫酸盐废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J]. 徐明,徐绮,熊桂慧,刘皓瑛,李萌. 工业用水与废水. 2017(04)
[5]类水滑石复合材料吸附去除水中硫酸根离子[J]. 顾怡冰,马邕文,万金泉,王艳,关泽宇. 环境科学. 2016(03)
[6]硫酸盐的环境危害及含硫酸盐废水处理技术[J]. 杨永红,秦坤. 当代化工. 2015(08)
[7]硫酸盐还原菌处理含硫酸盐有机废水的原理及其应用[J]. 吴庆庆,邱贤华,熊贞晟,陈素华.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5(01)
[8]含硫酸盐废水处理研究现状与展望[J]. 李宽峰,吴鹏,沈耀良,徐融,张海芹. 水处理技术. 2013(11)
[9]光照条件对光合细菌跨膜传输及产氢特性的影响[J]. 谢学旺,朱恂,廖强,王永忠,王宏,丁玉栋,李俊,叶丁丁. 太阳能学报. 2012(10)
[10]生物处理含硫酸盐废水生成单质硫的研究进展[J]. 相凤欣,任立人,吴丹,宋鑫,孙春宝. 环境工程. 2012(S2)
硕士论文
[1]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处理硫酸盐有机废水研究[D]. 罗干.南京大学 2017
[2]LED光源在光合细菌培养中的应用[D]. 王占诚.华东师范大学 2017
[3]光厌氧微生态系统中SRB和PSB协同脱硫的研究[D]. 马丽娜.华中科技大学 2016
[4]光厌氧微生态系统中含硫有机废水处理的研究[D]. 罗辉.华中科技大学 2014
[5]A400和D301离子交换树脂去除饮用水中硫酸盐的比较研究[D]. 刘祎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6]光辅助厌氧反应器的运行特性及微生态结构研究[D]. 许传荣.华中科技大学 2013
[7]光合细菌处理食品加工废水试验研究[D]. 卢玉凤.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8]硫化物生物转化为单质硫的研究[D]. 闫旭.江南大学 2009
[9]不同工艺条件下硫酸盐还原反应器微生物群落动态分析[D]. 刘一威.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77118
【文章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SRB对硫酸盐的还原过程
图 1.2 内部吹脱工艺(a)和外部吹脱工艺(b)为减少 SRB 对 MPB 底物的竞争,有学者对单相反应器进行改进,将产酸相与产甲烷相分别置于两个不同的反应器中,使硫酸盐还原与产甲烷过程分别完成,减少了硫酸盐还原产物对产甲烷过程的抑制,实现了硫酸盐、COD 的同步高效去除。李玲等[30]采用硫酸盐还原—气提脱硫—甲烷化串联的两相厌氧反应器处理高浓度硫酸盐废水,研究表明,当 COD 负荷达到 15 kgCOD/(m3d)、碳硫比为 3 的情况下,COD 去除率仍保持在 85%以上,SO42-的还原率达到 90%以上。在利用硫酸盐还原菌(SRB)处理硫酸盐废水的过程中,人们发现 SRB 的世代停留时间通常大于 HRT[31],如果能将微生物固定于反应器中,可提高反应器的处理效能。相比于完全混合式反应器,填充有载体(沸石、塑料、陶粒、白云石等)的生物膜反应器在工业应用上更显优势。Vladislav 等[32]以铁屑作为生物膜载体,将填充床和流动生物反应器进行硫酸盐去除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后者对硫酸盐的还原能力
下:反应器,该阶段将进水 COD 浓度提升至 4000稳定后,开始添加硫酸盐并提高 COD 负荷至 步改变碳硫比、增设溢流循环,测定反应器出水器的运行效果,同时探讨光照的有效条件范围器中的污泥取出置于小反应器中,单独研究不响。内污泥指标进行分析;对颗粒污泥进行 SEM 分,并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分析污泥微生物群落对反应器产物进行鉴定。图见图 1.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离子交换与吸附树脂的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J]. 张全兴,张政朴,李爱民,潘丙才,张孝林. 高分子学报. 2018(07)
[2]厌氧反应器去除高浓度硫酸盐有机废水研究进展[J]. 许良国,蒋素娟. 科学技术创新. 2018(08)
[3]硫酸盐还原菌在处理酸性矿山废水中的应用[J]. 徐师,张大超,吴梦,肖隆文.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2018(01)
[4]工业硫酸盐废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J]. 徐明,徐绮,熊桂慧,刘皓瑛,李萌. 工业用水与废水. 2017(04)
[5]类水滑石复合材料吸附去除水中硫酸根离子[J]. 顾怡冰,马邕文,万金泉,王艳,关泽宇. 环境科学. 2016(03)
[6]硫酸盐的环境危害及含硫酸盐废水处理技术[J]. 杨永红,秦坤. 当代化工. 2015(08)
[7]硫酸盐还原菌处理含硫酸盐有机废水的原理及其应用[J]. 吴庆庆,邱贤华,熊贞晟,陈素华. 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5(01)
[8]含硫酸盐废水处理研究现状与展望[J]. 李宽峰,吴鹏,沈耀良,徐融,张海芹. 水处理技术. 2013(11)
[9]光照条件对光合细菌跨膜传输及产氢特性的影响[J]. 谢学旺,朱恂,廖强,王永忠,王宏,丁玉栋,李俊,叶丁丁. 太阳能学报. 2012(10)
[10]生物处理含硫酸盐废水生成单质硫的研究进展[J]. 相凤欣,任立人,吴丹,宋鑫,孙春宝. 环境工程. 2012(S2)
硕士论文
[1]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处理硫酸盐有机废水研究[D]. 罗干.南京大学 2017
[2]LED光源在光合细菌培养中的应用[D]. 王占诚.华东师范大学 2017
[3]光厌氧微生态系统中SRB和PSB协同脱硫的研究[D]. 马丽娜.华中科技大学 2016
[4]光厌氧微生态系统中含硫有机废水处理的研究[D]. 罗辉.华中科技大学 2014
[5]A400和D301离子交换树脂去除饮用水中硫酸盐的比较研究[D]. 刘祎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
[6]光辅助厌氧反应器的运行特性及微生态结构研究[D]. 许传荣.华中科技大学 2013
[7]光合细菌处理食品加工废水试验研究[D]. 卢玉凤.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8]硫化物生物转化为单质硫的研究[D]. 闫旭.江南大学 2009
[9]不同工艺条件下硫酸盐还原反应器微生物群落动态分析[D]. 刘一威.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771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977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