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对土壤砷挥发及砷生物效应的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8 05:40
砷(As)普遍存在于土壤、水体和生物体内,对人类及动植物构成潜在的威胁。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功能材料,因其较大的吸附容量及多样化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主要研究了单层氧化石墨烯(HGO)、多层氧化石墨烯(MGO)、20nm羟基磷灰石(HA20)、40nm羟基磷灰石(HA40)、纳米四氧化三铁(nFe3O4)以及纳米零价铁(nFe)对As(Ⅲ)的吸附,分析了不同纳米材料吸附性能的差异性,明确其吸附机制。此外,利用砷挥发实验与水培实验,研究了纳米材料对稻田土中砷的挥发及分级形态的影响以及不同品种水稻幼苗吸收砷的影响,明确纳米材料调控砷生物有效性的机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明确不同纳米材料对砷的吸附机制利用EDS、XPS、FTIR等对不同纳米材料吸附As(Ⅲ)前后进行表征,探讨纳米材料结构对吸附As(Ⅲ)的能力的影响。不同纳米材料对As(Ⅲ)的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HGO(22.4 mg·L-1)>MGO(17.4 mg·L-1)>HA<...
【文章来源】: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
HGO吸附As(Ⅲ)前后的EDS图
图 2-2 MGO 吸附 As(Ⅲ)前后的 EDS 图Figure 2-2 The photo of EDS on adsordingAs(Ⅲ)by multilayer GO有 C、O、Na、S 等元素,且在吸附前后 C、O 质量浓度与 H图 2-2)。吸收 As(Ⅲ)的质量百分比为 1.97%,与 HGO 相比吸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纳米材料对As(Ⅲ)的吸附机制[J]. 黄青,林丽娜,李昉峻,廉菲,刘仲齐,宋正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11)
[2]生物炭-铁锰氧化物复合材料制备及去除水体砷(Ⅲ)的性能研究[J]. 林丽娜,黄青,刘仲齐,宋正国.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7(02)
[3]腐植酸及pH对生物炭-铁锰氧化物复合材料吸附As(Ⅲ)的影响机理[J]. 林丽娜,黄青,廉菲,刘仲齐,宋正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02)
[4]氧化石墨烯负载纳米零价铁(rGO-nZⅥ)去除地下水中Cr(Ⅵ)的XPS谱学表征[J]. 董军,任黎明,迟子芳,胡文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7(01)
[5]纳米零价铁磁性生物炭对水中2,4,6-三氯酚吸附机理及动力学研究[J]. 韦学玉,刘志刚,徐晓平.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2016(05)
[6]纳米二氧化锰对水中Cu2+和Cd2+的吸附特性[J]. 黄一帆,于志红,廉菲,沈跃,宋正国.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16(04)
[7]水泥窑共处置过程中砷挥发特性及动力学研究[J]. 崔敬轩,闫大海,李丽,王琪. 中国环境科学. 2014(06)
[8]纳米级二氧化锰材料阻控土壤砷向水稻迁移的研究[J]. 周爽,彭亮,雷鸣,潘雨齐,兰砥中. 环境科学学报. 2015(03)
[9]乙醇处理对树脂基纳米水合氧化铁结构及其除砷性能的影响[J]. 万琪,李旭春,潘丙才. 环境科学. 2013(08)
[10]氮肥形态及用量对土壤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J]. 李莲芳,耿志席,苏世鸣,王亚男,段然,吴翠霞,刘小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3(07)
博士论文
[1]几种钝化剂对土壤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与机理[D]. 孙媛媛.中国农业大学 2015
[2]X射线光谱学研究水中Co(Ⅱ)、Eu(Ⅲ)、As(Ⅴ)和U(Ⅵ)的富集机理[D]. 宋文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生物炭—铁锰氧化物复合材料调控稻田土壤砷有效性的机制研究[D]. 林丽娜.沈阳农业大学 2017
[2]纳米零价铁及改性纳米零价铁对砷离子的去除研究[D]. 史德强.云南大学 2016
[3]在砷污染稻田实行一年生黑麦草—水稻轮作模式对砷的迁移与积累的影响[D]. 陈晓鹏.南京农业大学 2016
[4]铁锰氧化物/石墨烯复合材料对水中砷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D]. 朱瑾.浙江大学 2016
[5]纳米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吸附不同形态砷的研究[D]. 张琨.华北电力大学 2015
[6]硅和秸秆施用对水稻响应旱改水和砷胁迫的影响[D]. 李懋.华中农业大学 2014
[7]锆基复合纳米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对饮用水中氟、砷吸附性能的研究[D]. 王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4
[8]纳米零价铁及其与微生物联合修复多氯联苯污染土壤[D]. 陈曦.浙江大学 2014
[9]真菌对亚砷酸[As(Ⅲ)]的耐性及累积与挥发能力研究[D]. 冯秋分.湖南农业大学 2013
[10]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其对有机物吸附行为的研究[D]. 张美华.济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84386
【文章来源】: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7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
HGO吸附As(Ⅲ)前后的EDS图
图 2-2 MGO 吸附 As(Ⅲ)前后的 EDS 图Figure 2-2 The photo of EDS on adsordingAs(Ⅲ)by multilayer GO有 C、O、Na、S 等元素,且在吸附前后 C、O 质量浓度与 H图 2-2)。吸收 As(Ⅲ)的质量百分比为 1.97%,与 HGO 相比吸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纳米材料对As(Ⅲ)的吸附机制[J]. 黄青,林丽娜,李昉峻,廉菲,刘仲齐,宋正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11)
[2]生物炭-铁锰氧化物复合材料制备及去除水体砷(Ⅲ)的性能研究[J]. 林丽娜,黄青,刘仲齐,宋正国.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7(02)
[3]腐植酸及pH对生物炭-铁锰氧化物复合材料吸附As(Ⅲ)的影响机理[J]. 林丽娜,黄青,廉菲,刘仲齐,宋正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02)
[4]氧化石墨烯负载纳米零价铁(rGO-nZⅥ)去除地下水中Cr(Ⅵ)的XPS谱学表征[J]. 董军,任黎明,迟子芳,胡文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7(01)
[5]纳米零价铁磁性生物炭对水中2,4,6-三氯酚吸附机理及动力学研究[J]. 韦学玉,刘志刚,徐晓平.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2016(05)
[6]纳米二氧化锰对水中Cu2+和Cd2+的吸附特性[J]. 黄一帆,于志红,廉菲,沈跃,宋正国.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16(04)
[7]水泥窑共处置过程中砷挥发特性及动力学研究[J]. 崔敬轩,闫大海,李丽,王琪. 中国环境科学. 2014(06)
[8]纳米级二氧化锰材料阻控土壤砷向水稻迁移的研究[J]. 周爽,彭亮,雷鸣,潘雨齐,兰砥中. 环境科学学报. 2015(03)
[9]乙醇处理对树脂基纳米水合氧化铁结构及其除砷性能的影响[J]. 万琪,李旭春,潘丙才. 环境科学. 2013(08)
[10]氮肥形态及用量对土壤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J]. 李莲芳,耿志席,苏世鸣,王亚男,段然,吴翠霞,刘小诗.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3(07)
博士论文
[1]几种钝化剂对土壤砷生物有效性的影响与机理[D]. 孙媛媛.中国农业大学 2015
[2]X射线光谱学研究水中Co(Ⅱ)、Eu(Ⅲ)、As(Ⅴ)和U(Ⅵ)的富集机理[D]. 宋文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生物炭—铁锰氧化物复合材料调控稻田土壤砷有效性的机制研究[D]. 林丽娜.沈阳农业大学 2017
[2]纳米零价铁及改性纳米零价铁对砷离子的去除研究[D]. 史德强.云南大学 2016
[3]在砷污染稻田实行一年生黑麦草—水稻轮作模式对砷的迁移与积累的影响[D]. 陈晓鹏.南京农业大学 2016
[4]铁锰氧化物/石墨烯复合材料对水中砷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D]. 朱瑾.浙江大学 2016
[5]纳米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吸附不同形态砷的研究[D]. 张琨.华北电力大学 2015
[6]硅和秸秆施用对水稻响应旱改水和砷胁迫的影响[D]. 李懋.华中农业大学 2014
[7]锆基复合纳米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对饮用水中氟、砷吸附性能的研究[D]. 王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4
[8]纳米零价铁及其与微生物联合修复多氯联苯污染土壤[D]. 陈曦.浙江大学 2014
[9]真菌对亚砷酸[As(Ⅲ)]的耐性及累积与挥发能力研究[D]. 冯秋分.湖南农业大学 2013
[10]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其对有机物吸附行为的研究[D]. 张美华.济南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843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984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