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市政废水厌氧氨氧化脱氮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8 05:46
厌氧氨氧化(ANAMMOX,AMX)是比传统除氮更节约成本且无污染化程度较高的工艺过程。本研究构建了厌氧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a lab scale anaerobic moving biofilm reactor,AMBBR)处理模拟市政废水,考察了低基质浓度、有机物和低温以及停运启动对反应器脱氮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解析菌群组成和丰度变化,并通过生物反应计量学分析氮脱除途径。以此,针对现实生活中AMX工艺的升级给予一些数据帮助。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当基质浓度从39.7 mg NH4+-N/L--12.8 mg NH4+-N/L--24.8mg NH4+-N/L时,NH4+-N、NO2--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是95.3%--65.2%--85.3%、95.7%--96.6%--97.7%和38.3%--62.6%--81.2%。低基质浓度降低了脱氮效...
【文章来源】: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三段式生物脱氮系统
图 1.3 两段式生物脱氮系统[2]Fig.1.3 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two-stage nitrogen removal process图 1.4 后置反硝化脱氮系统[2]Fig.l.4 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one-stage nitrogen removal processc/Oxic)工艺是为了弥补后置反硝化工艺的不足而设计的,也就
- 7 -图 1.4 后置反硝化脱氮系统[2].l.4 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one-stage nitrogen removal procesic)工艺是为了弥补后置反硝化工艺的不足而设计的,开头,通过硝化液回流为其补充 NO3-,如 Fig.l.5 所示得到发挥,减少了外源有机物的加入,而且还减少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温度降低对厌氧氨氧化脱氮效能及污泥胞外聚合物的影响[J]. 宋成康,王亚宜,韩海成,陈杰,王晓东,常青龙. 中国环境科学. 2016(07)
[2]HRT与进水基质浓度对Anammox反应器效能影响研究[J]. 张健,陈益明,邱凌峰. 环境工程. 2016(02)
[3]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应用进展[J]. 张正哲,金仁村,程雅菲,周煜璜,布阿依·谢姆古丽. 化工进展. 2015(05)
[4]厌氧氨氧化技术应用于市政污水处理的前景分析[J]. 付昆明,仇付国,左早荣. 中国给水排水. 2015(04)
[5]厌氧氨氧化耦合脱氮系统中反硝化细菌研究[J]. 王春香,刘常敬,郑林雪,李军. 中国环境科学. 2014(07)
[6]有机物对厌氧氨氧化系统的冲击影响[J]. 操沈彬,王淑莹,吴程程,杜睿,马斌,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2013(12)
[7]温度变化对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影响[J]. 姚俊芹,刘志辉,周少奇. 环境工程学报. 2013(10)
[8]常温低基质下pH值和有机物对厌氧氨氧化的影响[J]. 鲍林林,赵建国,李晓凯,张杰,葛彦昭. 中国给水排水. 2012(13)
[9]反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积累特性分析[J]. 葛士建,王淑莹,杨岸明,彭永臻,甘一萍,曹旭.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11(01)
[10]水力负荷与低温对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协同反应器的影响[J]. 吕绛,周少奇. 化工进展. 2010(10)
博士论文
[1]基于厌氧水解—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城市污水脱氮工艺研究[D]. 高范.大连理工大学 2013
[2]城市污水连续流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脱氮工艺与技术[D]. 马斌.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3]电/磁场强化厌氧氨氧化及多菌群协同自养生物脱氮[D]. 刘思彤.大连理工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脱氮与产电特性研究[D]. 于洋洋.长安大学 2017
[2]内源反硝化过程N2O释放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D]. 闫建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3]典型含氮杂环化合物与苯酚共基质短程反硝化研究[D]. 米静.太原理工大学 2016
本文编号:2984395
【文章来源】:内蒙古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三段式生物脱氮系统
图 1.3 两段式生物脱氮系统[2]Fig.1.3 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two-stage nitrogen removal process图 1.4 后置反硝化脱氮系统[2]Fig.l.4 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one-stage nitrogen removal processc/Oxic)工艺是为了弥补后置反硝化工艺的不足而设计的,也就
- 7 -图 1.4 后置反硝化脱氮系统[2].l.4 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one-stage nitrogen removal procesic)工艺是为了弥补后置反硝化工艺的不足而设计的,开头,通过硝化液回流为其补充 NO3-,如 Fig.l.5 所示得到发挥,减少了外源有机物的加入,而且还减少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温度降低对厌氧氨氧化脱氮效能及污泥胞外聚合物的影响[J]. 宋成康,王亚宜,韩海成,陈杰,王晓东,常青龙. 中国环境科学. 2016(07)
[2]HRT与进水基质浓度对Anammox反应器效能影响研究[J]. 张健,陈益明,邱凌峰. 环境工程. 2016(02)
[3]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应用进展[J]. 张正哲,金仁村,程雅菲,周煜璜,布阿依·谢姆古丽. 化工进展. 2015(05)
[4]厌氧氨氧化技术应用于市政污水处理的前景分析[J]. 付昆明,仇付国,左早荣. 中国给水排水. 2015(04)
[5]厌氧氨氧化耦合脱氮系统中反硝化细菌研究[J]. 王春香,刘常敬,郑林雪,李军. 中国环境科学. 2014(07)
[6]有机物对厌氧氨氧化系统的冲击影响[J]. 操沈彬,王淑莹,吴程程,杜睿,马斌,彭永臻. 中国环境科学. 2013(12)
[7]温度变化对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影响[J]. 姚俊芹,刘志辉,周少奇. 环境工程学报. 2013(10)
[8]常温低基质下pH值和有机物对厌氧氨氧化的影响[J]. 鲍林林,赵建国,李晓凯,张杰,葛彦昭. 中国给水排水. 2012(13)
[9]反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积累特性分析[J]. 葛士建,王淑莹,杨岸明,彭永臻,甘一萍,曹旭.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11(01)
[10]水力负荷与低温对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协同反应器的影响[J]. 吕绛,周少奇. 化工进展. 2010(10)
博士论文
[1]基于厌氧水解—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城市污水脱氮工艺研究[D]. 高范.大连理工大学 2013
[2]城市污水连续流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脱氮工艺与技术[D]. 马斌.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3]电/磁场强化厌氧氨氧化及多菌群协同自养生物脱氮[D]. 刘思彤.大连理工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脱氮与产电特性研究[D]. 于洋洋.长安大学 2017
[2]内源反硝化过程N2O释放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D]. 闫建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3]典型含氮杂环化合物与苯酚共基质短程反硝化研究[D]. 米静.太原理工大学 2016
本文编号:29843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2984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