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主产区生态安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6 20:51
中国13个粮食主产省的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高达76%,其商品粮占比更高。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量的稳定性对中国粮食安全具有决定性影响,而粮食主产区的生态安全对保障粮食产量的可持续增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粮食主产区的生态安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保障粮食主产区生态安全的主要任务是用可持续且更有效的粮食生产技术替代不可持续的低成本的粮食生产技术,用农林、农牧复合经营替代单一的粮食生产经营,并构建相应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文章来源】:学习与探索. 2020,(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粮食主产区生态安全面临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
(一)生态安全的基本内容
1.生态安全的概念
2.生态安全的维护
3.生态风险和生态健康
4.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协同
(二)粮食主产区生态安全面临的问题
1.耕地降等
2.重金属污染
3.水资源保障能力下降
(三)生态安全的影响因素
1.土壤侵蚀和酸化
2.化肥过量施用
3.农药过量施用
4.农膜过薄
5.气候变化
二、构建我国粮食主产区生态安全体系
(一)构建耕地安全体系
1.制定耕地安全制度和标准
2.完善耕地保护法律体系
3.实施耕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4.完善耕地修复技术体系
5.实施轮作休耕制度
6.建立耕地质量监管体系
(1)耕地污染风险监管。
(2)耕地利用监管。
(3)耕地修复过程监管。
(4)耕地质量综合监管。
(二)构建施肥安全体系
1.改进测土配方施肥
2.推广缓控释肥
3.水肥一体化技术
4.有机肥替代技术
(三)构建施药安全体系
(四)构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体系
(五)构建农林复合经营体系
(六)构建农牧循环体系
三、粮食主产区生态安全的策略
(一)粮食主产区生态安全策略的行动路线
1.建立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体系
2.强化水资源保障体系
3.建设生态防护体系
4.发展生态农业体系
5.构建政策支持体系
第一,强制性政策。
第二,激励性政策。
第三,协调性政策。
6.构建部门间协调机制
7.建立跨部门的生态安全监测评估体系
8.粮食主产区的生态补偿
(二)实施粮食主产区生态安全行动的八个先决条件
第一,坚持农民主体。
第二,建立激励机制。
第三,优化产权结构。
第四,加强部门合作。
第五,强化监测评估。
第六,优化项目设计。
第七,开展跨区域和跨学科应用研究。
第八,采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工具。
(三)行动的预期目标
第一,提高利益相关者的生态意识。
第二,创造有利的政策和体制环境。
第三,提供激励措施。
第四,提升沟通技巧。
第五,提升生态安全的相关知识。
第六,强化生态建设投资保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J]. 王一杰,邸菲,辛岭.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8(01)
[2]加快湖南农业生态文明建设[J]. 刘宗林. 新湘评论. 2014(20)
[3]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J]. 张福锁,王激清,张卫峰,崔振岭,马文奇,陈新平,江荣风. 土壤学报. 2008(05)
[4]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 王根绪,程国栋,钱鞠. 应用生态学报. 2003(09)
[5]生态安全研究进展[J]. 邹长新,沈渭寿. 农村生态环境. 2003(01)
本文编号:3102229
【文章来源】:学习与探索. 2020,(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粮食主产区生态安全面临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
(一)生态安全的基本内容
1.生态安全的概念
2.生态安全的维护
3.生态风险和生态健康
4.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协同
(二)粮食主产区生态安全面临的问题
1.耕地降等
2.重金属污染
3.水资源保障能力下降
(三)生态安全的影响因素
1.土壤侵蚀和酸化
2.化肥过量施用
3.农药过量施用
4.农膜过薄
5.气候变化
二、构建我国粮食主产区生态安全体系
(一)构建耕地安全体系
1.制定耕地安全制度和标准
2.完善耕地保护法律体系
3.实施耕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4.完善耕地修复技术体系
5.实施轮作休耕制度
6.建立耕地质量监管体系
(1)耕地污染风险监管。
(2)耕地利用监管。
(3)耕地修复过程监管。
(4)耕地质量综合监管。
(二)构建施肥安全体系
1.改进测土配方施肥
2.推广缓控释肥
3.水肥一体化技术
4.有机肥替代技术
(三)构建施药安全体系
(四)构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体系
(五)构建农林复合经营体系
(六)构建农牧循环体系
三、粮食主产区生态安全的策略
(一)粮食主产区生态安全策略的行动路线
1.建立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控制体系
2.强化水资源保障体系
3.建设生态防护体系
4.发展生态农业体系
5.构建政策支持体系
第一,强制性政策。
第二,激励性政策。
第三,协调性政策。
6.构建部门间协调机制
7.建立跨部门的生态安全监测评估体系
8.粮食主产区的生态补偿
(二)实施粮食主产区生态安全行动的八个先决条件
第一,坚持农民主体。
第二,建立激励机制。
第三,优化产权结构。
第四,加强部门合作。
第五,强化监测评估。
第六,优化项目设计。
第七,开展跨区域和跨学科应用研究。
第八,采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工具。
(三)行动的预期目标
第一,提高利益相关者的生态意识。
第二,创造有利的政策和体制环境。
第三,提供激励措施。
第四,提升沟通技巧。
第五,提升生态安全的相关知识。
第六,强化生态建设投资保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J]. 王一杰,邸菲,辛岭.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8(01)
[2]加快湖南农业生态文明建设[J]. 刘宗林. 新湘评论. 2014(20)
[3]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J]. 张福锁,王激清,张卫峰,崔振岭,马文奇,陈新平,江荣风. 土壤学报. 2008(05)
[4]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 王根绪,程国栋,钱鞠. 应用生态学报. 2003(09)
[5]生态安全研究进展[J]. 邹长新,沈渭寿. 农村生态环境. 2003(01)
本文编号:31022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102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