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基于生态单元制图的宝鸡市不同植被结构绿地滞尘效应及影响因子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9 08:14
  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其发挥了一系列的生态作用,而滞尘是绿地最重要生态功能之一。很多研究学者都开展有关绿地滞尘的研究,鲜有开展有关植被结构、生物多样性和空气颗粒物浓度之间关系的研究。本研究以关中地区宝鸡市主城区的城市绿地为研究对象,选择沿渭河两岸的一个带状绿色空间,基于融入不同植被结构的宝鸡市城乡生态单元图谱,选取不同植被的横向结构、竖向结构和植被类型组成的9种绿地,每类绿地重复三次,开展为期一年的野外调研与测试(2017年4月-2018年3月)。在分析监测地点、时间、风速、温度、湿度、绿地面积等因子对绿地内空气颗粒物PM2.5和PM10浓度(以质量浓度计,下同)“本地效应”影响的基础上,利用Minitab 16统计软件建立广义回归方程进行多变量分析,探究不同植被结构绿地以及物种丰富度对空气颗粒物浓度消减作用的差异。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随着温度在-3.7-47.4℃的范围内逐渐升高,风速在0-4.4m/s范围内逐渐增大,PM2.5和PM10的浓度显著减少;而随着湿度在19.7-84.9RH的范围内逐渐升高,PM2.5的浓度会逐渐增加,而PM10的浓度逐渐减小。(2)不同植被...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及研究区划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候环境
        2.1.4 空气颗粒物污染状况
    2.2 研究内容及目的
        2.2.1 研究内容
        2.2.2 研究目的
    2.3 研究方法
        2.3.1 构建融入植被结构因子的绿地分类系统
        2.3.2 不同类型样地植被结构及分布地点
        2.3.3 物种多样性调研及生态单元制图
        2.3.4 实验仪器
        2.3.5 研究区域內空气颗粒物实验监测
        2.3.6 数据处理
第三章 影响PM2.5和PM10浓度因素的结果与分析
    3.1 影响PM2.5浓度的因素分析
        3.1.1 温度、湿度、风速对PM2.5浓度的影响
        3.1.2 植被结构对PM2.5浓度的影响
        3.1.3 物种多样性对PM2.5浓度的影响
        3.1.4 月份、时间对PM2.5浓度的影响
        3.1.5 绿地类型、场地、面积对PM2.5浓度的影响
    3.2 影响PM10浓度的因素分析
        3.2.1 温度、湿度、风速对PM10浓度的影响
        3.2.2 植被结构对PM10浓度的影响
        3.2.3 物种多样性对PM10浓度的影响
        3.2.4 月份、时间对PM10浓度的影响
        3.2.5 绿地类型、场地、面积对PM10浓度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温度、湿度、风速对PM2.5和PM10浓度的影响
    4.2 不同植被结构对PM2.5和PM10浓度的影响
    4.3 物种多样性对PM2.5和PM10浓度的影响
    4.4 月份、时间对PM2.5和PM10浓度的影响
    4.5 绿地类型、场地、面积对PM2.5和PM10浓度的影响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2374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2374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6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