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DFLOW的某再生铜工业污染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6 11:07
再生铜工业能弥补我国铜资源短缺的状况,但生产过程中污染物会对土壤、地下水等生态环境造成潜在污染和危害。陕南山区风化裂隙水发育,地下水流受地形、地质岩性、地层结构、裂隙发育情况、沟谷切割密度等多因素控制,地下水污染评价模型与方法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洛南环亚源铜业有限公司拟在陕西洛南县卫东工业集中区建设年处理20万吨含铜废料及技术研发项目,地处洛南县水源地的补给径流区上游,洛惠渠穿厂区而过,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本文在野外的水文地质及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建立MODFLOW地下水污染模型,开展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取得了如下成果:(1)项目区地下水分为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两类。灰岩和千枚岩等构成的基岩风化孔隙、裂隙潜水占据了大部分丘陵山区,为地下水储存创造了条件。风化带下部岩体完整性好,裂隙相对不太发育,且密闭性较好,富水性及导水性较差,构成了含水层底板。通过5个钻孔的水文地质试验,计算出孔隙裂隙潜水含水层渗透系数为4.1667.86cm/d。(2)根据野外实验及钻孔数据并提取DEM高程数据,利用Modflow软件,建立山区水文地质概化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识别...
【文章来源】:长安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
研究区位置图
洛南县水系及降水量等值线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Modflow某电厂厂址区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 钞中东. 地下水. 2019(01)
[2]我国再生铜冶炼行业现状、技术发展趋势及污染预防对策[J]. 张代荣,叶少军. 冶金管理. 2019(01)
[3]重金属废水污染及治理技术应用探讨[J]. 王鹏,徐亚平. 环境与发展. 2018(12)
[4]铜陵焦冲金硫矿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J]. 邓广柱,张振飞,管斌. 安徽地质. 2018(04)
[5]Visual Modflow在安徽某金矿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 李理. 智能城市. 2018(21)
[6]我国再生铜冶炼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 陈燕彬. 化工管理. 2018(30)
[7]我国土壤中铜的污染现状与修复研究进展[J]. 王萌,李杉杉,李晓越,赵中秋,陈世宝. 地学前缘. 2018(05)
[8]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的探讨[J]. 刘苏宁,孙宁磊,王霄,秦丽娟. 中国有色冶金. 2018(04)
[9]基于MODFLOW-NWT的尾矿库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J]. 莫欣岳,马卫东,李欢,张镭.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8(04)
[10]废杂铜再生综合利用工艺技术述评及展望[J]. 吕高平,俞鹰. 中国有色冶金. 2018(03)
博士论文
[1]水资源综合评价及水资源演变规律研究[D]. 仇亚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06
硕士论文
[1]土壤中重金属Cu、Cd、Zn、Pb吸附及迁移的实验研究[D]. 林青.青岛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68125
【文章来源】:长安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
研究区位置图
洛南县水系及降水量等值线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Modflow某电厂厂址区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研究[J]. 钞中东. 地下水. 2019(01)
[2]我国再生铜冶炼行业现状、技术发展趋势及污染预防对策[J]. 张代荣,叶少军. 冶金管理. 2019(01)
[3]重金属废水污染及治理技术应用探讨[J]. 王鹏,徐亚平. 环境与发展. 2018(12)
[4]铜陵焦冲金硫矿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J]. 邓广柱,张振飞,管斌. 安徽地质. 2018(04)
[5]Visual Modflow在安徽某金矿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 李理. 智能城市. 2018(21)
[6]我国再生铜冶炼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 陈燕彬. 化工管理. 2018(30)
[7]我国土壤中铜的污染现状与修复研究进展[J]. 王萌,李杉杉,李晓越,赵中秋,陈世宝. 地学前缘. 2018(05)
[8]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的探讨[J]. 刘苏宁,孙宁磊,王霄,秦丽娟. 中国有色冶金. 2018(04)
[9]基于MODFLOW-NWT的尾矿库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J]. 莫欣岳,马卫东,李欢,张镭.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8(04)
[10]废杂铜再生综合利用工艺技术述评及展望[J]. 吕高平,俞鹰. 中国有色冶金. 2018(03)
博士论文
[1]水资源综合评价及水资源演变规律研究[D]. 仇亚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06
硕士论文
[1]土壤中重金属Cu、Cd、Zn、Pb吸附及迁移的实验研究[D]. 林青.青岛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681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268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