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基于广义可加混合模型的CKC研究 ——考虑不可观测的时间相关效应

发布时间:2021-07-30 18:33
  经济增长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但伴随经济增长而产生的环境污染也日益受到各国政府与民众的关注,其中又以造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为探究的焦点,如何应对二氧化碳排放的持续增长是各方政府需要面对的严峻挑战。作为目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我国不仅在国际上面临着二氧化碳减排带来的舆论压力,而且在国内还受到经济上行带来物质需求上的限制,因此如何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时,还保持经济增长的平稳性,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印证了区域因素和时间相关效应会对碳排放产生影响这一假设,随后着重分析在考虑到区域异质性条件下,经济效应以及不可观测的时间相关效应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通过建立非参数模型拟合经济效应和时间相关效应对于碳排放的影响,探究碳排放量的走向趋势以及是否存在“倒U型”的CKC。本文主要内容和结论包含以下几点:第一,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指标的数据计算。本文基于1997年-2016年我国28个省际面板数据,根据IPCC提出的二氧化碳排放计算方法,得到省际地区八类能源化石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汇总数据。之... 

【文章来源】: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广义可加混合模型的CKC研究 ——考虑不可观测的时间相关效应


图3-1全国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局部回归拟合??

曲线,碳排放,非参数


In(人均实际GDP)??图3-2实际GDP与碳排放的非参数关系??图3-2中显示了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人均实际GDP之间的非参数关系,??其中实线表示人均实际GDP对人均C02贡献的拟合值,虚线部分表示在95%??置信度下的置信区间。尽管在曲线的起始端置信区间相对较宽,但是并不影响??我们对于整体曲线走向的判断。??从整体角度来看,经济效应对于碳排放产生的效应几乎呈现出潜在的“倒??U型”形态。在人均实际GDP水平区间的前大半部分,经济效应对于碳排放的??贡献程度呈现出明显的单调上升趋势,但在曲线尾端经济效应的正向作用出现??明显的转折,整体开始趋于平缓甚至出现下降的可能性。??从变量数值角度分析,当人均实际GDP对数值处于8.7以下区间时,即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

曲线形态,非参数,碳排放,区域因素


In(人均实际GDP)??图3-3实际GDP与碳排放的非参数关系??图3-3中显示了模型在增加时间相关效应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人均??实际GDP之间的非参数关系,其中实线表示人均实际GDP对人均C02贡献的??拟合值,虚线部分表示在95%置信度下的置信区间。??从整体角度来看,在同时考虑到时间和区域因素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与人均实际GDP之间的非参数关系,与只考虑区域因素时的光滑项曲线形态发??2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 赵哲,陈建成,白羽萍,王国峰,刘雨.  中国环境科学. 2018(07)
[2]中国区域碳排放效率时空异质性及收敛检验[J]. 孙海燕,耿成轩.  统计与决策. 2017(23)
[3]中日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关系比较——基于EKC曲线理论的实证分析[J]. 施锦芳,吴学艳.  现代日本经济. 2017(01)
[4]对中国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再检验[J]. 王艺明,胡久凯.  财政研究. 2016(11)
[5]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区域差异——基于1995—2014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J]. 臧传琴,吕杰.  宏观经济研究. 2016(04)
[6]我国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影响的空间计量研究[J]. 赵超,郑君君,何鸿勇.  统计与决策. 2015(23)
[7]中部六省经济增长方式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基于Tapio脱钩模型、面板数据的滞后期工具变量法的研究[J]. 齐绍洲,林屾,王班班.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5(05)
[8]新兴市场国家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估计——基于参数与半参数方法的比较[J]. 周睿.  国际贸易问题. 2015(03)
[9]二氧化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EKC)在中国的检验[J]. 左文鼎.  统计与决策. 2014(11)
[10]碳排放与经济发展服从倒U型曲线关系吗——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的重新解读[J]. 邓晓兰,鄢哲明,武永义.  财贸经济. 2014(02)



本文编号:33119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3119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e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