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内蒙古草原碳汇协同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7 16:13
  目前气候变化已经受到国际各界的广泛关注,伴随着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不断深入,碳减排研究成为热点。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积极进行节能减排,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控制非能源活动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碳汇。内蒙古地区草原面积巨大具有天然碳汇优势,然而内蒙古草原碳汇协同管理存在协同方间协同合作少,单个协同方对于草原碳汇的推进效果不大、影响力不强等问题,不能真正发挥草原碳汇的实际效能。因此,对协同管理进行研究成为推进内蒙古草原碳汇进而应对气候变化与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林业碳汇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将其借鉴到草原碳汇协同管理的构建中,并对草原碳汇协同管理的研究目的、意义、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可行性、创新点等内容分别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说明。从内蒙古草原碳汇协同管理利益协同方之间的合作关系入手,以协同性管理理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论、社会网络分析理论等理论为支撑;运用了文献归纳方法、社会调查法、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等研究方法,对协同方之间目前的合作关系进行量化分析;以从属网络研究和社会网络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找出内蒙古草原碳汇协同管理网络中存在的问题;从完善协同管理网络结构的角度,对所有草原碳汇相关利益... 

【文章来源】: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内蒙古草原碳汇协同管理研究


内蒙古草原碳汇协同管理从属网络的二分图

行动者,碳汇,协同管理,关系网络


图 4-3 内蒙古草原碳汇协同管理行动者关系网络图(a)Fig.4-3 Inner Mongolia Grassland Carbon Sink Synergy ManagementAction Network Diagram (a)通过对改变图4-3中结点的大小以及各个结点之间的远近来更加形象直观的呈现

行动者,碳汇,协同管理,关系网络


第四章 内蒙古草原碳汇协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29各行动协同方在网络中地位的重要程度和结点之间联系的亲密程度,如图4-4中所示,其中 C6、E4、E6、E7、E8、E10与其他行动者无联系,所以游离在网络外。图 4-4 内蒙古草原碳汇协同管理行动者关系网络图(b)Fig.4-4 Inner Mongolia Grassland Carbon Sink Synergy Management Action Network Diagram (b)4.5 分析过程4.5.1 从属网络模型分析(1) 结点度首先,由表 4-3 所示的从属网络矩阵 X 并由公式 4-1 计算出行动者所属的事件数,由公式 4-2 计算出事件相关的行动者数,得到表 4-5 所示的图 4-1 中所有结点的结点度,在矩阵 X 中其中 i 表示行动者、j 表示和事件、Xi+表示矩阵中每行的结点度、X+j表示每个行动者的结点度、Xij表示矩阵中各个点。 4j1iijX X(4-1) 32i1jijX X(4-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草原碳汇协同管理研究——以内蒙古地区调查数据为例[J]. 马军,马晓洁.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10)
[2]基于从属网络分析的草原碳汇管理研究——以内蒙古地区为例[J]. 马军,马晓洁,杨冉.  生态经济. 2017(09)
[3]基于沙漏模型的草原碳汇协作管理模式构建研究[J]. 马晓洁,马军.  内蒙古统计. 2017(03)
[4]碳排放及碳排放权交易概述[J]. 朱海磊,王振阳.  质量与认证. 2017(06)
[5]草原碳汇建立协同管理的限制因素分析[J]. 马晓洁,马军.  现代农业. 2017(05)
[6]农牧民参与草原碳汇项目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以锡林郭勒草原牧区调查数据为例[J]. 张文娟,哈斯巴根.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6(06)
[7]草原碳汇协作管理的交易成本分析[J]. 马军,马晓洁.  前沿. 2016(04)
[8]协同创新提升创新能力的作用机理与实证分析[J]. 陈红喜,侯召兰,曹刚.  求索. 2015(10)
[9]草地可持续管理的制度问题研究[J]. 晶莹.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5(04)
[10]内蒙古草原碳汇管理中企业与政府间的博弈分析[J]. 菅妮,马军.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2)

博士论文
[1]草原碳汇定价研究[D]. 闫晔.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
[2]中国碳汇林业可持续发展及博弈机制研究[D]. 余光英.华中农业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草原碳汇:问题、成因与对策[D]. 梁鸽.内蒙古大学 2012
[2]发展我国森林碳汇的公共政策研究[D]. 周燕.湖南大学 2011
[3]我国草原管理主体多元化研究[D]. 李盟.内蒙古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3666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3666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16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