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及时空动态演变
发布时间:2021-08-30 03:45
科学评价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是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基于中国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评价法从物质生活水平、生态服务资源、环境污染控制和生态认知水平四个方面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中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并通过空间自相关、收敛分析多维度探讨其时空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总体稳步提升,区域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特征。(2)中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存在σ收敛和条件β收敛趋势。2016年仅在低—高集聚区和低—低集聚区存在空间俱乐部收敛趋势。东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显著受人口规模和人均绿地面积影响,中部地区显著受第二产业比重和人口规模影响。
【文章来源】:生态经济. 2020,36(08)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s收敛
通过计算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生态文明水平均值,画出走势图(图1),结果显示:第一,2003—2016年,东部地区的生态文明指数稳步提高,中部和西部的生态文明指数曲折上行。第二,中国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排序大致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这一排序情况与中国发展战略有关。东部地区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是中国的三大经济中心,地理位置优越,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资源投入相比中部和西部地区更多。中部地区虽然比不上东部地区,但相比西部地区来说,地理位置较好,加之“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中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稳步提升。而西部地区资源投入不足,地理位置处于相对劣势,导致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排名靠后,但得益于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也在逐年改善。2.2 空间相关分析
从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演变图(图2)可以发现:(1)2003—2007年,低水平地区和中低水平地区在数量上明显减少(表4),到2007年低水平区零星出现。中等水平地区及中高水平地区在数量上增加明显,高水平地区开始显现出3个,分别是合肥市、东莞市和深圳市。(2)2007—2012年,全国各地级以上城市的生态文明综合水平全部脱离低水平,中低水平数量也明显减少,中等水平地区数量减少,且在空间分布上比较分散。中高水平地区大幅增加,空间分布较集中。高水平地区稍有增加,已有26个,但空间分布比较分散。(3)2012—2016年,中低水平地区数量继续减少至2个,中高水平和高水平地区数量继续增加,且空间分布较集中。表4 生态文明水平各等级地级市数量分布 等级划分 2003年 2007年 2012年 2016年 低水平地区 80 6 0 0 中低水平地区 106 70 11 2 中等水平地区 75 112 47 18 中高水平地区 24 94 201 201 高水平地区 0 3 26 64 合计 285 285 285 28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来源、组成部分与实践指引[J]. 周宏春,江晓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01)
[2]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空间非均衡及收敛性研究[J]. 杨骞,秦文晋.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8(11)
[3]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依赖与互动关系变化——基于2003-2015年长江经济带地级市面板数据[J]. 宓泽锋,周灿,朱菲菲,曾刚. 地理研究. 2018(10)
[4]中国居民网络消费的区域差异测度及收敛性研究[J]. 魏晓敏,王林杉.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8(07)
[5]公众生态认知和生态行为的调查——基于四川省的数据[J]. 陈多闻,陈明惠.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8(02)
[6]中国城市生态文明水平评价[J]. 成金华,彭昕杰,冯银.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7]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程度的综合评价[J]. 柴琪宸,郭亚军,宫诚举,李伟伟. 中国管理科学. 2017(07)
[8]我国生态文明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以山东省为例[J]. 王爱国,杨美艳,刘毅. 山东社会科学. 2017(05)
[9]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因素识别[J]. 姚石,杨红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04)
[10]足迹家族的改进及其在新疆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中的应用[J]. 赵先贵,马彩虹,赵晶,肖玲,姑丽努尔·艾山. 地理研究. 2016(12)
本文编号:3371991
【文章来源】:生态经济. 2020,36(08)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s收敛
通过计算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生态文明水平均值,画出走势图(图1),结果显示:第一,2003—2016年,东部地区的生态文明指数稳步提高,中部和西部的生态文明指数曲折上行。第二,中国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排序大致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这一排序情况与中国发展战略有关。东部地区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是中国的三大经济中心,地理位置优越,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资源投入相比中部和西部地区更多。中部地区虽然比不上东部地区,但相比西部地区来说,地理位置较好,加之“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中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稳步提升。而西部地区资源投入不足,地理位置处于相对劣势,导致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排名靠后,但得益于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也在逐年改善。2.2 空间相关分析
从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演变图(图2)可以发现:(1)2003—2007年,低水平地区和中低水平地区在数量上明显减少(表4),到2007年低水平区零星出现。中等水平地区及中高水平地区在数量上增加明显,高水平地区开始显现出3个,分别是合肥市、东莞市和深圳市。(2)2007—2012年,全国各地级以上城市的生态文明综合水平全部脱离低水平,中低水平数量也明显减少,中等水平地区数量减少,且在空间分布上比较分散。中高水平地区大幅增加,空间分布较集中。高水平地区稍有增加,已有26个,但空间分布比较分散。(3)2012—2016年,中低水平地区数量继续减少至2个,中高水平和高水平地区数量继续增加,且空间分布较集中。表4 生态文明水平各等级地级市数量分布 等级划分 2003年 2007年 2012年 2016年 低水平地区 80 6 0 0 中低水平地区 106 70 11 2 中等水平地区 75 112 47 18 中高水平地区 24 94 201 201 高水平地区 0 3 26 64 合计 285 285 285 28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来源、组成部分与实践指引[J]. 周宏春,江晓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01)
[2]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空间非均衡及收敛性研究[J]. 杨骞,秦文晋.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8(11)
[3]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依赖与互动关系变化——基于2003-2015年长江经济带地级市面板数据[J]. 宓泽锋,周灿,朱菲菲,曾刚. 地理研究. 2018(10)
[4]中国居民网络消费的区域差异测度及收敛性研究[J]. 魏晓敏,王林杉.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8(07)
[5]公众生态认知和生态行为的调查——基于四川省的数据[J]. 陈多闻,陈明惠.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8(02)
[6]中国城市生态文明水平评价[J]. 成金华,彭昕杰,冯银.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7]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程度的综合评价[J]. 柴琪宸,郭亚军,宫诚举,李伟伟. 中国管理科学. 2017(07)
[8]我国生态文明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以山东省为例[J]. 王爱国,杨美艳,刘毅. 山东社会科学. 2017(05)
[9]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因素识别[J]. 姚石,杨红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7(04)
[10]足迹家族的改进及其在新疆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中的应用[J]. 赵先贵,马彩虹,赵晶,肖玲,姑丽努尔·艾山. 地理研究. 2016(12)
本文编号:33719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371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