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和RS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1-11-15 21:19
城市热岛效应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环境污染源之一,常规的城市地表温度监测周期长、低效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而利用热红外遥感影像技术监测城市地表温度,具有更新快、准确性高、覆盖范围大、成本低等特点。本文利用Landsat5 TM和Landsat8 TIRS遥感影像的热红外波段,基于RS平台利用Maximum Likelihood算法对西安市2001年9月15日、2019年9月16日的土地进行分类以及通过单窗算法对地表温度的反演,基于GIS平台将土地利用分类影像图和温度分割影像图进行叠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表温度分布差异比较明显,城市的扩张、植被和水体的覆盖面积减少是造成西安城市热岛效应的内在原因,下垫面空间结构的密集是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外在原因,城市热场的动态变化方向与城市的扩张方向具有一致性。
【文章来源】:居舍. 2020,(23)
【文章页数】:2 页
【部分图文】:
2001—2019年不同土地类型的分类图
本文采用的地表温度的反演算法是单窗算法[10],数据处理流程进行进行几何精度校正、配准、大气校正、辐射定标、计算研究区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值、计算研究区域的地表辐射率、计算辐射亮度值、通过单窗口算法将地表辐射率和地表辐射亮度值两个参数值反演出地表的温度,为检验反演的地表温度的准确性,通过陕西省气象官方网站下载指定时间和地点地表真实温度,将反演地表温度与真实地表温度进行对比,反演地表温度误差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为体现城市内外部温度的差异,通过GIS将地表温度反演结果密度分割5个温度等级,第一等级:特高温(40℃以上);第二等级:高温(38-40℃);第三等级:中温(34-37℃);第四等级:中低温(32-34℃);第五等级:低温(32℃以下),地表温度分割结果如图2所示。3 技术路线与原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热岛效应季节动态随城市化进程演变的遥感监测[J]. 赵小锋,叶红. 生态环境学报. 2009(05)
[2]基于ETM+遥感影像的城市热岛效应监测技术研究[J]. 赵丽丽,赵云升,董贵华. 中国环境监测. 2006(03)
[3]城市热岛的遥感研究进展[J]. 胡华浪,陈云浩,宫阿都. 国土资源遥感. 2005(03)
[4]利用红外遥感技术监测城市“热岛效应”[J]. 白振平,齐童. 城市与减灾. 2004(02)
[5]不同时相的遥感热红外图像在研究城市热岛变化中的处理方法[J]. 徐涵秋,陈本清.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3(03)
[6]上海城市热环境的空间格局分析[J]. 陈云浩,李晓兵,史培军,何春阳. 地理科学. 2002(03)
本文编号:3497512
【文章来源】:居舍. 2020,(23)
【文章页数】:2 页
【部分图文】:
2001—2019年不同土地类型的分类图
本文采用的地表温度的反演算法是单窗算法[10],数据处理流程进行进行几何精度校正、配准、大气校正、辐射定标、计算研究区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值、计算研究区域的地表辐射率、计算辐射亮度值、通过单窗口算法将地表辐射率和地表辐射亮度值两个参数值反演出地表的温度,为检验反演的地表温度的准确性,通过陕西省气象官方网站下载指定时间和地点地表真实温度,将反演地表温度与真实地表温度进行对比,反演地表温度误差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为体现城市内外部温度的差异,通过GIS将地表温度反演结果密度分割5个温度等级,第一等级:特高温(40℃以上);第二等级:高温(38-40℃);第三等级:中温(34-37℃);第四等级:中低温(32-34℃);第五等级:低温(32℃以下),地表温度分割结果如图2所示。3 技术路线与原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热岛效应季节动态随城市化进程演变的遥感监测[J]. 赵小锋,叶红. 生态环境学报. 2009(05)
[2]基于ETM+遥感影像的城市热岛效应监测技术研究[J]. 赵丽丽,赵云升,董贵华. 中国环境监测. 2006(03)
[3]城市热岛的遥感研究进展[J]. 胡华浪,陈云浩,宫阿都. 国土资源遥感. 2005(03)
[4]利用红外遥感技术监测城市“热岛效应”[J]. 白振平,齐童. 城市与减灾. 2004(02)
[5]不同时相的遥感热红外图像在研究城市热岛变化中的处理方法[J]. 徐涵秋,陈本清.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03(03)
[6]上海城市热环境的空间格局分析[J]. 陈云浩,李晓兵,史培军,何春阳. 地理科学. 2002(03)
本文编号:34975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497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