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ZnO、CTAC及其复合污染体系对小球藻的光合毒性及机理
发布时间:2021-11-16 04:56
藻类作为水生生态环境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其光合作用过程对外界环境胁迫十分敏感,因而藻类常作为模式生物用来评价污染物的环境生物效应。纳米材料是具有特殊功能、用途广泛的一类新型材料,其生物效应研究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纳米颗粒排放到水环境后,可与表面活性剂等水环境中广泛分布的污染物组成复合污染体系,而目前,关于纳米颗粒及其复合污染体系对藻类的光合毒性机理尚不明晰。因此,从藻类光合响应的角度来研究纳米颗粒及其与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复合污染体系,有助于科学评价纳米颗粒物的环境生物效应。本研究选取水环境中常见的单细胞绿藻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作为受试生物,以纳米氧化锌(Nano-ZnO)作为纳米颗粒代表,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为表面活性剂代表,研究Nano-ZnO、CTAC单一污染体系及Nano-ZnO和CTAC(Nano-ZnO/CTAC)复合污染体系对小球藻的光合毒性及机理。本论文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纳米ZnO对小球藻的光合毒性效应表现为:当纳米ZnO浓度为0.12 mM时,相比于对照组(不含纳米ZnO),小球藻的生长抑制率达到58.8%;叶绿素a与叶绿...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藻类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纳米颗粒还会对细胞产生间接影响。其细胞会产生额外的活性氧,使生物体遭受损害;其二,影响藻类等植物体的正常生理过程;其三作为一个机材料,会增加纳米颗粒对藻细胞的吸附[37]。例如在藻细胞表面,导致细胞重量增加[38]。同样,碳纳会影响藻细胞的正常生长繁殖[39]。吸附能力较强的也可能会改变细胞壁结构,影响细胞获取必需营养元机制如图 1.2 所示。
图 1.4 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行为及结构示意图Fig. 1.4 Behavior of sufactant in water and the structural diagram颗粒/表面活性剂复合污染体系对藻类的毒性效应染体系是指含有多种污染物组成的体系,或同种污染物在同一污染地却同时存在时所形成的环境污染体系。已有研究主要聚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然而,在实际水体中往往是相当复杂的某一种污染物会忽略多种污染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不能真实性大小。因此,基于复合污染体系这一思路,来研究不同污染式、规律与机制,更进一步明确复合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毒其与单一污染物的毒性差异,这对正确评价复合污染物在环境环境风险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粒/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复合污染体系由于其组成成分的复杂和研究复合体系的毒性机理时,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影响,染体系毒性机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复合体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纤细席藻对重金属镍胁迫的响应研究[J]. 陈兰洲,汪静,武艳芳,柯檀,梁亚楠,刘思瑶.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2]藻类在环境保护中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王晖强,陈菲儿,张婵,刘明华. 广州化学. 2017(03)
[3]纳米氧化锌和二氧化钛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J]. 李雅洁,王静,崔益斌,李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3(06)
[4]表面活性剂CTAC和STAB对四尾栅藻的毒性效应[J]. 荆国华,卓静,李小林,周作明. 生态学杂志. 2010(08)
[5]浅述藻类与人类的关系[J]. 李建松. 中学生物学. 2009(02)
[6]光合作用各部分反应间的动态衔接与协调[J]. 刘贤德,沈允钢. 生命科学. 2005(04)
博士论文
[1]从分子、细胞水平研究三种类型表面活性剂的毒性效应与机理[D]. 刘洋.山东大学 2018
[2]富硒褶皱臂尾轮虫生理生化特征及抗衰老机制的初步研究[D]. 孙显.暨南大学 2015
[3]蓝细菌光受体色素化及晶体结构研究[D]. 孙雅芳.华中农业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低温光胁迫对植物光系统的伤害及缓解机理研究[D]. 董轲.山东师范大学 2017
[2]纳米ZnO的溶出行为及其对小球藻除磷效率的影响[D]. 肖怀宪.湘潭大学 2017
[3]CTAC胁迫下胞外聚合物对小球藻吸收氨氮的影响[D]. 匡扬铎.湘潭大学 2017
[4]纳米ZnO/CTAC复合污染体系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D]. 王懿鹏.湘潭大学 2016
[5]海洋变暖背景下硅藻响应环境变化的光合作用特性研究[D]. 刘建华.湖北工业大学 2015
[6]内生蓝藻光系统组成及光能传递研究[D]. 魏晓琳.河北工业大学 2014
[7]季铵盐表面活性剂胁迫下小球藻对氮磷的吸收及细胞响应[D]. 梁志杰.湘潭大学 2013
[8]蓝细菌能量传递模型的构建和蓝细菌光敏色素的研究[D]. 周楠.华中农业大学 2012
[9]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和荧蒽复合污染体系对淡水藻的毒性效应[D]. 杨良.湘潭大学 2011
[10]环境因子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D]. 李艳红.南昌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98190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藻类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纳米颗粒还会对细胞产生间接影响。其细胞会产生额外的活性氧,使生物体遭受损害;其二,影响藻类等植物体的正常生理过程;其三作为一个机材料,会增加纳米颗粒对藻细胞的吸附[37]。例如在藻细胞表面,导致细胞重量增加[38]。同样,碳纳会影响藻细胞的正常生长繁殖[39]。吸附能力较强的也可能会改变细胞壁结构,影响细胞获取必需营养元机制如图 1.2 所示。
图 1.4 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行为及结构示意图Fig. 1.4 Behavior of sufactant in water and the structural diagram颗粒/表面活性剂复合污染体系对藻类的毒性效应染体系是指含有多种污染物组成的体系,或同种污染物在同一污染地却同时存在时所形成的环境污染体系。已有研究主要聚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然而,在实际水体中往往是相当复杂的某一种污染物会忽略多种污染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不能真实性大小。因此,基于复合污染体系这一思路,来研究不同污染式、规律与机制,更进一步明确复合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毒其与单一污染物的毒性差异,这对正确评价复合污染物在环境环境风险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粒/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复合污染体系由于其组成成分的复杂和研究复合体系的毒性机理时,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影响,染体系毒性机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复合体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纤细席藻对重金属镍胁迫的响应研究[J]. 陈兰洲,汪静,武艳芳,柯檀,梁亚楠,刘思瑶.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2]藻类在环境保护中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 王晖强,陈菲儿,张婵,刘明华. 广州化学. 2017(03)
[3]纳米氧化锌和二氧化钛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J]. 李雅洁,王静,崔益斌,李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3(06)
[4]表面活性剂CTAC和STAB对四尾栅藻的毒性效应[J]. 荆国华,卓静,李小林,周作明. 生态学杂志. 2010(08)
[5]浅述藻类与人类的关系[J]. 李建松. 中学生物学. 2009(02)
[6]光合作用各部分反应间的动态衔接与协调[J]. 刘贤德,沈允钢. 生命科学. 2005(04)
博士论文
[1]从分子、细胞水平研究三种类型表面活性剂的毒性效应与机理[D]. 刘洋.山东大学 2018
[2]富硒褶皱臂尾轮虫生理生化特征及抗衰老机制的初步研究[D]. 孙显.暨南大学 2015
[3]蓝细菌光受体色素化及晶体结构研究[D]. 孙雅芳.华中农业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低温光胁迫对植物光系统的伤害及缓解机理研究[D]. 董轲.山东师范大学 2017
[2]纳米ZnO的溶出行为及其对小球藻除磷效率的影响[D]. 肖怀宪.湘潭大学 2017
[3]CTAC胁迫下胞外聚合物对小球藻吸收氨氮的影响[D]. 匡扬铎.湘潭大学 2017
[4]纳米ZnO/CTAC复合污染体系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D]. 王懿鹏.湘潭大学 2016
[5]海洋变暖背景下硅藻响应环境变化的光合作用特性研究[D]. 刘建华.湖北工业大学 2015
[6]内生蓝藻光系统组成及光能传递研究[D]. 魏晓琳.河北工业大学 2014
[7]季铵盐表面活性剂胁迫下小球藻对氮磷的吸收及细胞响应[D]. 梁志杰.湘潭大学 2013
[8]蓝细菌能量传递模型的构建和蓝细菌光敏色素的研究[D]. 周楠.华中农业大学 2012
[9]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和荧蒽复合污染体系对淡水藻的毒性效应[D]. 杨良.湘潭大学 2011
[10]环境因子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D]. 李艳红.南昌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981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49819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