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环境工程论文 >

东极养殖海域碳通量计算及扩增碳汇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14 12:14
  伴随着科技和人类的进步,环境受破坏的程度越来越高,所以对于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对于保护的环境是全世界最关心的热点。在全球碳循环中,海洋碳循环的地位不容小觑,是其中最主要的一部分,所以对于海洋碳循环机理的研究和转变的进展相当重要。而碳汇的研究是又海洋碳循环中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其对于控制整个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有着显著的效果。由于近海海域的活动活跃,人类生命生理活动频繁和渔业养殖等问题,它的碳汇过程异常繁琐。因此了解碳汇的机制和作用,对未来的海水养殖和全球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近海养殖海域碳循环受控于多变的环境条件和复杂的调控机制,创建适合养殖海域海洋固碳计算的整套观测分析和计算方法,然后建立“渔业碳汇”计算的指标体系,为中国的增加碳汇和节能减排的需要作出自己的贡献。对此,本文采用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和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作为研究对象在舟山市东极岛养殖区通过混合培养找出最适合碳汇扩增的比例,分析和确定贻贝养殖区的碳汇作用以及影响贻贝、藻类进行碳汇的水质条件。基于以上实验和方法,结果表明舟山东极岛养殖区整体为二氧化碳的汇,且与养... 

【文章来源】:浙江海洋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东极养殖海域碳通量计算及扩增碳汇研究


本实验技术路线图

菲律宾海,南海


图 2-1 南海与菲律宾海 DOC 浓度的比较Fig2.1 Comparison of DOC Concentrations betwee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Philippine S然后有团队探究探讨发现,中国边缘海洋是有机质的重要碳汇,但是关于海沉有机质的源头与分散在过去 600 年受到了气候异常变化和人类生命活动的剧烈响。与内海相比较来说,海陆的边缘的意思是说距离陆地相近的海域深度应该不能过 300 米左右,这包含各种各样的海陆向交界的类型。可想而知海陆边缘所占的面对于大洋来说非常的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整个地球的渔业和养殖业的大部都来自于此,说明这块区域很适合人类的经济活动。粗略估计全球大部分的碳都在块区域被吸收和收纳,大部分的海水生物生活于此[100]。现如今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点集中在陆架边缘海的碳循环,因为它是海洋碳循环中最复杂和最活跃的一块,而陆架边缘海的起源发生过程和发展还未研究清楚,仍值得进行研究。国外有学者再过调查和评价后发现,在海陆边缘的海域有着非常强力的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是个巨大的汇,这意味着完全可以吸收来自空气中由于人类生命活动所释放的多余的氧化碳。

溶解氧表,底层,溶解氧,年表


水生浮游植物的光化学反应和空气当中的氧气的溶解,而消耗溶解物的新陈代谢作用[107]。溶解氧在水中的影响非常大,如果水体中 5 mg /L 时,就会对水生生物的生存产生不利的影响,低于 2 mg /L而死亡,然后大多数藻类也无法存活[108]。年表层溶解氧平均值为 8.78mg/L,底层为 8.18mg/L;2012 年底层为 8.18mg/L;2015 年表层为 9.20mg/L,底层为 9.27mg/L;20g/L,底层为 8.21mg/L。从一整年的平均值来看,表层和底层的溶解性,但从图 3-1 可知表层溶解氧比底层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薄边界层法与静态通量箱法估算水-气界面CH4通量对比[J]. 穆晓辉,张军伟,龙丽,雷丹.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2]水库水气界面温室气体通量监测技术探讨[J]. 佟艳辉.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7(01)
[3]海洋碳汇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J]. 焦念志,李超,王晓雪.  地球科学进展. 2016(07)
[4]海洋渔业碳汇及其扩增战略[J]. 唐启升,刘慧.  中国工程科学. 2016(03)
[5]中国海水贝藻养殖碳汇潜力的评估研究[J]. 郭波.  现代农业科技. 2015(19)
[6]贝壳固碳数据分析与碳汇市场机制研究[J]. 陈瀛洲,白雪辰子.  科技传播. 2014(15)
[7]千岛湖溶解氧的动态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殷燕,吴志旭,刘明亮,何剑波,虞左明.  环境科学. 2014(07)
[8]盐度与pH对3种南方贝类呼吸率和钙化率的影响[J]. 饶科,黄明坚,章逃平,林尚书,岳晓彩,黄建荣,黎祖福.  水生态学杂志. 2014(04)
[9]我国海水养殖藻类碳汇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J]. 纪建悦,王萍萍.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10]浙江省龙游县1973-2012年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 张琦,叶飞.  北京农业. 2014(18)

博士论文
[1]黄东海碳源汇的季节与区域变化特征及控制因素解析[D]. 曲宝晓.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5
[2]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富营养化状况及其生态效应[D]. 王保栋.中国海洋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春季北黄海表层海水pCO2控制因素及海气界面通量的研究[D]. 孙同美.中国海洋大学 2009
[2]秋季北黄海表层海水pCO2分布及其控制机制探讨[D]. 郭朝.中国海洋大学 2009
[3]夏季渤海海—气界面CO2通量及主要影响机制分析[D]. 张云.中国海洋大学 2008
[4]冬季北黄海表层海水pCO2分布及其控制机制探讨[D]. 王婧婧.中国海洋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884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5884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d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