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正交对角线温纳方法的三维场地监控系统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1 07:49
土壤的污染是众多污染中最复杂的,修复难度同时又是最大的。因此,土壤的污染检测修复是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土壤污染检测与修复的方式多种多样,传统土壤污染的检测方式是钻探取样化学分析,钻探取样化学分析的弊端比较明显,首先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比较高,其次整个取样分析过程周期比较长,取样分析不能确定整个污染的区域,空间分辨率很低。在整个取样的过程中很容易对取样区域造成二次污染。并且取样分析的方法不能对检测区域实施实时的检测。复电阻率法作为地球物理探测的新方法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遇到的问题,复电阻率法在污染检测上已有应用,但是在检测装置的研究上还有很大进步空间。本文已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研究设计电阻率检测的检测装置。本文在基于土壤的电性机理和极化原理的基础上,依托于土壤复电阻率的测量原理,研究设计开发一套基于LabVIEW的三维检测系统。这套系统实现了对目标区域复电阻的实时检测和三维图像的显示。系统主要包括信号输出功能,信号采集功能,以及对信号进行频谱分析的功能,对输出和采集的信号进行实时的显示,并且保存采集复电阻率值。为了验证复电阻率测量装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开展了污染土...
【文章来源】:山东工商学院山东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四极装置示意图
考虑土壤颗粒对于电阻率的影响。土壤和沙砾的导电机理是十分复杂的。3)土壤的二元和三元导电模型如图2.2所示,阿尔奇电阻率模型只考虑了孔隙水对电阻率的影响(如图2.2中通道2的导电路径),忽略了土壤颗粒对电阻率的作用。为此Waxman提出了土壤的二元导电模型,即:土壤的导电是土壤颗粒和土壤中的孔隙水并联形成的导电路径来完成导电的(如图3中通道1的传导路径),绝不是单纯的依靠土壤的孔隙水联通进行传导的。实际上,在非饱和的土壤和沙砾中还存在着如图2.2中通道3的传导路径。即土壤孔隙中的胶体颗粒表面导电。因此Rhoadels和 Mitchell等人,提出了土壤的三元导电模型。图 2.2 土壤导电的三条通道根据土壤的二元和三元导电理论和二元并联导电的理论,Waxman和Smits提出了适用与非饱和土壤的电阻率模型:(2-5)模型中的 BQ 代表土壤颗粒表面电导率
这里只介绍温纳装置)。温纳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图2.3 中 A、B 为供电电极,M、N 为采样电极,采样电极采集到的电压,是采样电极M、N 之间电势变化的真实反映,采样电极 M、N 采集的是 M、N 正下方在供电电极作用下的电势差。采样电极的采样深度是由采样电极和供电电极之间的间距决定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球物理勘探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J]. 张宗军,吉虎. 工程技术研究. 2018(09)
[2]高密度电法在污染场地调查中的应用研究[J]. 陈峰. 环境与发展. 2018(07)
[3]高密度电阻率法地质勘探反演方法探究[J]. 华传富. 世界有色金属. 2017(23)
[4]常用地球物理方法勘探深度研究[J]. 朱卫平,刘诗华,朱宏伟,徐璐平.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7(06)
[5]电法勘探的优点及不足探讨[J]. 李星海. 住宅与房地产. 2017(30)
[6]电法三维成像技术在隧道岩溶探测中的应用[J]. 张欣,赵明阶,汪魁,荣耀,刘强. 中国岩溶. 2016(03)
[7]基于阻尼最小二乘的二维高密度电阻率CT层析成像研究[J]. 丁运涛,高级. 山东煤炭科技. 2016(04)
[8]复电阻率法(CR)发展现状与评述[J]. 杨振威,许江涛,赵秋芳,李晓斌.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5(02)
[9]控制系统的LabVIEW开发环境[J]. 李冬芳. 电子世界. 2014(11)
[10]基于虚拟仪器的网球鹰眼系统[J]. 苏小芸,宋海声,李昂.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2(11)
博士论文
[1]NAPLs地下运移控制因素及监测技术研究[D]. 潘玉英.中国海洋大学 2013
[2]污染液在地基土体中迁移及控制研究[D]. 陈如海.浙江大学 2011
[3]铬渣污染场地复电阻率法探测技术研究[D]. 刘豪睿.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0
[4]基于高压直流电法的填埋场渗漏检测原理的研究[D]. 管绍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0
硕士论文
[1]DNAPLs污染场区复电阻率动态监测装置的研究[D]. 王茂林.山东工商学院 2017
[2]盐渍土电阻率特性研究[D]. 李玲.兰州大学 2012
[3]基于LabVIEW的网络实验室的研究[D]. 高峰.大连理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19887
【文章来源】:山东工商学院山东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四极装置示意图
考虑土壤颗粒对于电阻率的影响。土壤和沙砾的导电机理是十分复杂的。3)土壤的二元和三元导电模型如图2.2所示,阿尔奇电阻率模型只考虑了孔隙水对电阻率的影响(如图2.2中通道2的导电路径),忽略了土壤颗粒对电阻率的作用。为此Waxman提出了土壤的二元导电模型,即:土壤的导电是土壤颗粒和土壤中的孔隙水并联形成的导电路径来完成导电的(如图3中通道1的传导路径),绝不是单纯的依靠土壤的孔隙水联通进行传导的。实际上,在非饱和的土壤和沙砾中还存在着如图2.2中通道3的传导路径。即土壤孔隙中的胶体颗粒表面导电。因此Rhoadels和 Mitchell等人,提出了土壤的三元导电模型。图 2.2 土壤导电的三条通道根据土壤的二元和三元导电理论和二元并联导电的理论,Waxman和Smits提出了适用与非饱和土壤的电阻率模型:(2-5)模型中的 BQ 代表土壤颗粒表面电导率
这里只介绍温纳装置)。温纳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图2.3 中 A、B 为供电电极,M、N 为采样电极,采样电极采集到的电压,是采样电极M、N 之间电势变化的真实反映,采样电极 M、N 采集的是 M、N 正下方在供电电极作用下的电势差。采样电极的采样深度是由采样电极和供电电极之间的间距决定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球物理勘探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J]. 张宗军,吉虎. 工程技术研究. 2018(09)
[2]高密度电法在污染场地调查中的应用研究[J]. 陈峰. 环境与发展. 2018(07)
[3]高密度电阻率法地质勘探反演方法探究[J]. 华传富. 世界有色金属. 2017(23)
[4]常用地球物理方法勘探深度研究[J]. 朱卫平,刘诗华,朱宏伟,徐璐平.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7(06)
[5]电法勘探的优点及不足探讨[J]. 李星海. 住宅与房地产. 2017(30)
[6]电法三维成像技术在隧道岩溶探测中的应用[J]. 张欣,赵明阶,汪魁,荣耀,刘强. 中国岩溶. 2016(03)
[7]基于阻尼最小二乘的二维高密度电阻率CT层析成像研究[J]. 丁运涛,高级. 山东煤炭科技. 2016(04)
[8]复电阻率法(CR)发展现状与评述[J]. 杨振威,许江涛,赵秋芳,李晓斌.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5(02)
[9]控制系统的LabVIEW开发环境[J]. 李冬芳. 电子世界. 2014(11)
[10]基于虚拟仪器的网球鹰眼系统[J]. 苏小芸,宋海声,李昂.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2(11)
博士论文
[1]NAPLs地下运移控制因素及监测技术研究[D]. 潘玉英.中国海洋大学 2013
[2]污染液在地基土体中迁移及控制研究[D]. 陈如海.浙江大学 2011
[3]铬渣污染场地复电阻率法探测技术研究[D]. 刘豪睿.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0
[4]基于高压直流电法的填埋场渗漏检测原理的研究[D]. 管绍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0
硕士论文
[1]DNAPLs污染场区复电阻率动态监测装置的研究[D]. 王茂林.山东工商学院 2017
[2]盐渍土电阻率特性研究[D]. 李玲.兰州大学 2012
[3]基于LabVIEW的网络实验室的研究[D]. 高峰.大连理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198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619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