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初冬一次重污染天气成因分析
发布时间:2022-07-27 18:22
利用站点气象和PM2.5资料以及NCEP的全球再分析数据集研究了2015年12月17~28日长江三角洲地区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结果表明:地面弱气压场是此次污染事件发生发展的主要天气背景,而冷空气带来的大风使PM2.5浓度迅速下降,有效清除了PM2.5.区域热力因子和动力因子分析发现,此次过程中大气中低层层结稳定、近地面逆温强,有利于PM2.5和水汽的累积,使其浓度水平升高;对于动力因子来说,较小的通风率和较低的边界层高度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同样使PM2.5浓度上升.两者相比,热力因子对PM2.5浓度值的贡献比动力因子大.结合后向轨迹和排放源分布发现,此次污染过程中长江三角洲地区的PM2.5主要受来自其西北方向的大陆气团(占46%左右)的影响,这些气团途经高污染排放源并把污染物远距离传输至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后利用PSCF和CWT对长江三角洲地区污染物的潜在来源进行了分析,发现PM2.5的来源主要集中在安徽、河南、山西...
【文章页数】:9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京一次重污染过程的天气成因及来源分析[J]. 崔萌,安兴琴,范广洲,王超,孙兆彬,任文辉. 中国环境科学. 2018(10)
[2]长江三角洲冬季电厂排放对大气污染的影响[J]. 沙桐,马晓燕,王健颖,贾海灵,胡亚男,田蓉,管奇坤,李若琳. 中国环境科学. 2018(09)
[3]天津大气稳定度和逆温特征对PM2.5污染的影响[J]. 姚青,刘敬乐,蔡子颖,韩素芹,马志强. 中国环境科学. 2018(08)
[4]京津冀区域典型重污染过程与反馈效应研究[J]. 张晗宇,温维,程水源,吕喆. 中国环境科学. 2018(04)
[5]京津冀地区冬半年空气污染天气分型研究[J]. 杨旭,张小玲,康延臻,张莹,王式功,李梓铭,李昊. 中国环境科学. 2017(09)
[6]南京北郊大气BTEX变化特征和健康风险评估[J]. 张玉欣,安俊琳,王健宇,王俊秀,师远哲,刘静达,梁静舒. 环境科学. 2017(02)
[7]北京地区颗粒物健康效应研究——沙尘天气、非沙尘天气下颗粒物(PM2.5、PM10)对心血管疾病入院人次的影响[J]. 孙兆彬,安兴琴,崔甍甍,陶燕,马小会,叶晨. 中国环境科学. 2016(08)
[8]2015年12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J]. 李明,花丛,马学款. 气象. 2016(03)
[9]APEC期间北京市PM2.5时空分布与过程分析[J]. 聂滕,李璇,王占山,齐珺,周震. 中国环境科学. 2016(02)
[10]江苏秋冬季重度霾的分型研究[J]. 戴竹君,刘端阳,王宏斌,魏建苏,姜有山. 气象学报. 2016(01)
本文编号:3665950
【文章页数】:9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京一次重污染过程的天气成因及来源分析[J]. 崔萌,安兴琴,范广洲,王超,孙兆彬,任文辉. 中国环境科学. 2018(10)
[2]长江三角洲冬季电厂排放对大气污染的影响[J]. 沙桐,马晓燕,王健颖,贾海灵,胡亚男,田蓉,管奇坤,李若琳. 中国环境科学. 2018(09)
[3]天津大气稳定度和逆温特征对PM2.5污染的影响[J]. 姚青,刘敬乐,蔡子颖,韩素芹,马志强. 中国环境科学. 2018(08)
[4]京津冀区域典型重污染过程与反馈效应研究[J]. 张晗宇,温维,程水源,吕喆. 中国环境科学. 2018(04)
[5]京津冀地区冬半年空气污染天气分型研究[J]. 杨旭,张小玲,康延臻,张莹,王式功,李梓铭,李昊. 中国环境科学. 2017(09)
[6]南京北郊大气BTEX变化特征和健康风险评估[J]. 张玉欣,安俊琳,王健宇,王俊秀,师远哲,刘静达,梁静舒. 环境科学. 2017(02)
[7]北京地区颗粒物健康效应研究——沙尘天气、非沙尘天气下颗粒物(PM2.5、PM10)对心血管疾病入院人次的影响[J]. 孙兆彬,安兴琴,崔甍甍,陶燕,马小会,叶晨. 中国环境科学. 2016(08)
[8]2015年12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J]. 李明,花丛,马学款. 气象. 2016(03)
[9]APEC期间北京市PM2.5时空分布与过程分析[J]. 聂滕,李璇,王占山,齐珺,周震. 中国环境科学. 2016(02)
[10]江苏秋冬季重度霾的分型研究[J]. 戴竹君,刘端阳,王宏斌,魏建苏,姜有山. 气象学报. 2016(01)
本文编号:36659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huanjinggongchenglunwen/3665950.html